商品帝国 : 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

0
(0)

商品帝国
: 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

作者:[德]弗兰克·特伦特曼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副标题: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

原作名:EmpireofThings:HowWeBecameaWorldofConsumers,fromtheFifteenthCenturytotheTwenty-First

译者:马灿林/桂强

出版年:2022-8

页数:808

定价:148.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汗青堂

ISBN:9787522509341

内容简介
······

一部围绕600年消费文明史的社会观察巨作

一部讲述现代物质世界物与欲的消费史诗

客观看待消费主义,赋予物质渴求更多合理性和价值

◎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消费的理念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对社会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之后的发展趋势。本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国开始写起,论述了全球三大消费模式。之后,特伦特曼追溯了贸易和帝国对全球消费和品位的影响,咖啡、烟草、印度棉花和中国瓷器等以前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征服了世界,并探索了人们对于家居、时尚服饰和便利性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需求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生活。

作者详尽的描述表明,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国际现象,有着悠久、多样化的丰富历史,同时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19世纪和20世纪带来了百货商店、信用卡和广告营销,但也带来了道德购物者的崛起、新一代人的身份和最终亚洲消费的复兴。作者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对我们不懈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这一全球挑战提出了长远的看法。这部著作兼有专业精妙的学术研究和引人入胜的叙述技巧,呈现了在过去数个世纪,那些诱惑我们并且丰富和动摇了我们生活的商品史诗般的历史。

◎ 媒体推荐

在这本重要的书中,特伦特曼认为,我们日益复杂的消费社会已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演变。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见多识广、详细和动态的……特伦特曼为围绕消费的讨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将学术和引人入胜的写作进行了令人称道的融合。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挑战了20世纪“丰裕社会”的流行观念,呈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叙述,在过去的数个世纪里,我们对于物品恼人和复杂的依恋是如何从市场力量、政治、战争、身份认同和情感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全面叙述了人类对于物品的占有欲的历史……一部史诗般的编年史。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获奖

⭐️ 2016年《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年度之书

⭐️ 2018年奥地利年度科学图书之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最佳图书奖

作者简介
······

◎ 著者简介

弗兰克·特伦特曼(Frank Trentmann),196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后就读于汉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哈佛大学;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现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历史学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可持续消费研究所历史与社会科学教授;其研究主 要关注消费、政治、道德和物质文化,曾主持经费高达500万英镑的“消费文化计划”,并多次因学术声誉和相关研究获得荣誉称号和奖项;相关著作有Free Trade Nation、Consuming Cultures、Global Perspectives等。

◎ 译者简介

马灿林,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读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批判理论,已发表多篇论文和译稿。

桂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和抗日战争史,在《历史教学问题》《盐业史研究》《浙江档案》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

致 谢

导 论

第一部分

第1章 三类消费文化

第2章 消费的启蒙

第3章 物品的帝国

第4章 城市

第5章 消费革命走进家庭

第6章 意识形态的时代

第7章 内部丰裕

第8章 亚洲消费

第二部分

前 言

第9章 今天买,明天付

第10章 别这么快

第11章 从摇篮到坟墓

第12章 市场之外

第13章 家乡与远方

第14章 灵魂问题

第15章 “用完即弃”社会?

结 语

注 释

出版后记

评论 ······

问题意识尖锐,对很多成定论或主流的学术观点作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批判。有时作者搬出一众思想家对阵另一众思想家,仿佛一场大型辩论会。更多的是作者本人现身说法,回到历史现场,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揭示包括鲍德里亚在内的众多反物质反消费理论的漏洞。作者的观点是,脱离了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谈论抽象意义上的商品和消费,属于无的放矢。只有把两者置入具体模式具体情境——空间、时间(及其密度)、性别、阶级、种族、意识…

对物品的占有欲的历史

用完即弃的社会

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控制和操纵的对象,进而转变为一项营销工程和欲望工程。

消费是所有生产活动的唯一目的。

这部作品是问题和事实本位的,它无意提供某种框架——实际上我们已经有太多框架了——而是希望呈现有关消费的复杂性,正是这种复杂性塑造了“商品帝国”的广袤与多变。当“帝国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他者与远方”的——共同形成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其中的种种“蝴蝶效应”(从几百年前一次经销商抗议催生一个国家,到今天一条视频撼动一个市场,不一而足)才能够成立并被理解。也正因如此,作者最终强调的是一种“历…

通过梳理长时段的消费史,作者为我们理解消费提供了更平衡的视角。关键在于看到社会生活的延续性、消费文化的高度适应性和某种道德观念的反复变奏—消费主义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副作用,更是亘古有之的,对炫耀性消费和攀比的道德焦虑。和指责消费者的贪婪物欲相比,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或许是分析不断上升的高消费水平为何成为普世性文化理想,在环境问题日益显著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设想一种超越资源密集型消费的全新生活方式。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