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传 : 关键岁月·1910-1915

0
(0)

卡夫卡传
: 关键岁月·1910-1915

作者:(德)莱纳·施塔赫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上海贝贝特

副标题:关键岁月·1910-1915

译者:黄雪媛/程卫平

出版年:2022-4

页数:780

定价:158

装帧:精装

丛书:文学纪念碑

ISBN:9787559833822

内容简介
······

卡夫卡的“梦境逻辑”与现代社会的噩梦完全一致,对个体生活的剥夺似乎在我们所有人背后悄然发生——

卡夫卡的世界不宜居住,但是他的语句渗入肌肤,发人深思,让人再也抖落不掉——

在充斥卡夫卡式荒诞的现实里,在迷信技术的时代,我们更应阅读卡夫卡——

☆德国文学史里程碑,德语传记的新标杆,查阅四千页材料,历时十八年而成;

☆匈牙利诺奖得主伊姆雷,爱尔兰作家托宾推荐,重温《变形记》《诉讼》《判决》的诞生;

☆施塔赫因此部传记获莱比锡书展奖、海米托·冯·多德勒特别奖、约瑟夫·布莱特巴赫奖等;

☆“卡夫卡迷”译者精心新译卡夫卡近百篇日记与书信,全景还原卡夫卡的精神世界与生活时代;

☆卡夫卡影响加缪、博尔赫斯、村上春树、余华,讲述作家的动人爱情与爆发式成长。

【内容简介】

三部曲之二《卡夫卡传:早年》: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327669/

广受赞誉的《卡夫卡传》三部曲,迄今为止内容最详实、体量最浩繁的一套卡夫卡传记。已译为英语、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斩获莱比锡书展奖、海米托·冯·多德勒奖等奖项。《关键岁月》乃最先推出的首部曲,聚焦1910-1915年那决定卡夫卡一生创作与生活的关键年月。那些年 ,曾经无拘无束、易受外界影响的青年卡夫卡转变为敬业的公务员,成长为“卡夫卡式幽默”的大师。在极短时间内,“爆发式”写出《判决》《变形记》《失踪者》《诉讼》等突破之作,就此铺平那条他将一直走到底的艺术之路。此部传记集施塔赫二十年研究之所得,有如全景电影照亮犹太人身份、布拉格社会环境、禁欲主义、战争、与菲莉丝之恋等每一要素与经历在卡夫卡身上烙下的印迹。这六年,构成卡夫卡生存的中心。

施塔赫吸纳诸多至今尚未发布的最新卡氏研究成果,全书气氛感十足,以颇富画面感的生动叙述手法展现卡夫卡的内心与外在世界,包括大量聚焦日常生活的近景镜头,令读者身临其境,更在整体上为德语传记学树立了新标杆。

【媒体推荐】

施塔赫以极度的细心和同情心阅读作品与生平。他对卡夫卡生活的时代理解深刻,而与之相应的,是一种智慧,一种对隐于作品背后的冲动及欲望的敏锐体察。

——科尔姆·托宾

惊诧:德国没有卡夫卡传记;更惊诧:现在有了。最惊诧:它还如此出色。

——德国《时代》周刊

还从未有人像莱纳·施塔赫那样以如此优美而清晰的语言写卡夫卡,又写得那么富有同理心和启发性。

——乌尔里希·格赖纳

德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安德烈斯·普拉特豪斯,《法兰克福汇报》

作者简介
······

莱纳·施塔赫(Reiner Stach),1951年出生于萨克森州的罗赫里茨,德国文学研究者、卡夫卡传记作者和时事评论者。

1971年-1979年,施塔赫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哲学、文学和数学。由于在学习期间对卡夫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博士期间专门研究卡夫卡,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卡夫卡的色情神话——女性的审美建构》

施塔赫曾在法兰克福大学短期任教,后进入S.费舍出版社工作。1991-1996年,他作为自由职业者为包括罗沃特和费舍出版社在内的多家出版社担任编辑,并参与了弗兰茨·卡夫卡作品校勘版的出版工作。1996年,施塔赫开始撰写卡夫卡传记。

施塔赫的《卡夫卡传》写作历时18年,共三卷,德文累计2037页。传记第一卷2002年出版,题为《卡夫卡:关键岁月》(Die Jahre der Entscheidungen),描写卡夫卡1910-1915年间的生活与创作。第二卷《卡夫卡:领悟年代》(Die Jahre der Erkenntnis)于2008年出版,记录了卡夫卡生命中的最后8年。前两卷出版后,获得各方高度赞扬。第二卷获得2008年度 海弥托·冯·多德勒文学奖特别奖。第三卷《卡夫卡——早年》,涵盖了卡夫卡出生到1910年的童年、中小学、大学和工作初期的经历。该书于2014年9月出版,并且进入2015年莱比锡书展大奖的“非虚构类”提名短名单。2015年度巴伐利亚图书奖(非虚构类)授予《卡夫卡:早年》。同年,该书被《那时》杂志评选为“年度历史书”。施塔赫凭借三卷本《卡夫卡传》获得2016年约瑟夫-布莱特巴赫奖。

目录
······

导言

序:一颗黑色的星

第一章 在卡夫卡家

第二章 单身汉们

第三章 演员、犹太复国主义者,野蛮人

第四章 文学与孤独

第五章 荣博恩疗养院,最后一站

第六章 一位柏林小姐

第七章 最初的狂喜:《判决》和《司炉》

第八章 坠窗事件

第九章 女孩,女士,女人

第十章 为信痴狂

第十一章 快乐时日,小小诡计

第十二章 鲍尔一家

第十三章 美国和回归:《失踪者》

第十四章 《变形记》:充满隐喻的生活

第十五章 害怕变疯

第十六章 巴尔干战争:邻国大屠杀

第十七章 一九一三

第十八章 《失踪者》:完美与坠落

第十九章 创造与夸张

第二十章 性恐惧与献身

第二十一章 工作领域:高科技与官僚主义幽灵

第二十二章 求婚

第二十三章 文学,只是文学

第二十四章 维也纳的三场会议

第二十五章 的里雅斯特,威尼斯,维罗纳,里瓦

第二十六章 信使布洛赫

第二十七章 堕入谷底

第二十八章 卡夫卡与穆齐尔

第二十九章 婚姻计划与禁欲主义

第三十章 柏林的法庭

第三十一章 世界大战

第三十二章 自我审判:《诉讼》与《在流放地》

第三十三章 东欧犹太人回归

第三十四章 杂音乱心

第三十五章 进入无人区

致谢

参考文献

人名书刊名索引

地名索引

卡夫卡作品索引

译后记

"卡夫卡传"试读
······

布拉格犹太人、保险局公务员以及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博士活了四十岁零十一个月:从小学到大学花了十六年零六个半月,职业生涯持续了十四年零八个半月,三十九岁办理了退休手续,最后因喉结核死于维也纳附近一家疗养院。
除去在德国居留的时间,卡夫卡一生中利用周末旅行在异国他乡度过了大约四十五天。他游历过柏林、慕尼黑、苏黎世、巴黎、米兰、威尼斯、维罗纳、维也纳和布达佩斯。见…

  • 导言

评论 ······

太好看了,手舞足蹈。大部头传记就是棒啊,慢慢地梳理,一点点地分析,写得细致,文笔流畅优美。我终于理解了卡夫卡与家人、与父亲的关系,还有菲莉斯的形象,以前都是模糊苍白的,现在这个中产阶级都市白领的女孩子,我很喜欢啊。第二部,我近期要读了。第三卷请加油出来,耶!

“一切障碍都将摧毁我”,读书时因这样一句话被卡夫卡深深吸引。看完卡夫卡传,好像更明白了这句话对卡夫卡的意义。书中有言,“卡夫卡的个人梦境竟与现代社会的噩梦完全一致:每个人看似自由,但无论你怎么选择,都跳脱不出那个彻头彻尾被管理、被规划好了的世界樊笼”,这也是读卡夫卡对我们的意义吧。

作为政府机关业务骨干+中层领导的公务员,作为性挫败感爆棚与感情关系习得性无助的二十世纪初少年,作为将全部生命与灵魂献祭给写作的蒙尘巨匠,哪个才更是卡夫卡,也许,我们永远都剥不到洋葱的最深层,但又何必呢?用袁子才的诗隔空传情与那句“从根本上而言,我是一个中国人”该让很多人感觉良好吧,但又何必呢?受到震撼的应该是同为现代人的抗击荒谬的无力感,而不是星星点点捡到巧合的小确幸。

落泪。不知道应该为谁而哭。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