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掠丝绸之路 : 从斯文·赫定到斯坦因的中国寻宝历程

0
(0)

劫掠丝绸之路
: 从斯文·赫定到斯坦因的中国寻宝历程

作者:[英]彼得·霍普柯克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副标题:从斯文·赫定到斯坦因的中国寻宝历程

原作名:ForeignDevilsontheSilkRoad:TheSearchfortheLostCitiesandTreasuresofChineseCentralAsia

译者:张湘忆

出版年:2021-1

页数:264

定价:66.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汗青堂

ISBN:9787510896378

内容简介
······

持续半个世纪的劫掠,

让精绝国、楼兰古城、敦煌藏经洞惊现于世;

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轮番踏上丝绸之路,

留下满目疮痍与百年纷争

◎ 编辑推荐

☆畅销佳作《大博弈》《新大博弈》作者彼得·霍普柯克又一力作。

☆精绝古国、楼兰古城、敦煌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群等遗址惊现于世,那些栩栩如生的壁画、佛像,用梵文、佉卢文和汉文等多种语言写成的古卷,糅杂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丝织物、古建筑等遗迹震惊学界,让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冯·勒柯克等人不顾性命地蜂拥而至、劫掠一空。本书将把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娓娓道来。

☆作者细腻、动人心弦的笔触将带领你一步步深入这片充满离奇、荒诞、诱人传说的土地,感同身受地体验书中人物的狂热、失落、不甘、雀跃和苦痛。

☆本书让我们客观见证斯坦因等外国学者盗窃中国文物的那段沉痛的历史,揭示文物流失的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引发我们在当下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思。

◎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瑞典的斯文·赫定、英国的奥里尔·斯坦因、德国的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法国的保罗·伯希和、美国的兰登·华尔纳、日本的大谷光瑞和橘瑞超等人,从丝绸之路上失落的城市遗迹中成吨地卷走各种壁画、写本、经卷、雕塑等。他们劫掠中国珍贵的文物,展开激烈的西域古物国际争夺战。作者汇集了这些冒险家劫掠者的历史故事,探寻他们行动的动机。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好书,可读性很强,而且语言简练优雅。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本书是一系列交织在一起的故事,讲述了高难度的冒险、间谍、忠诚、背叛、伪造、贪婪和偶尔的宽宏大量。它也涉及勇气、远见和意志。作者笔下有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阵容……他写的每一个故事都引人入胜。

——《华盛顿邮报》

那些喜欢生动的探险者的故事,并希望对中亚国家的历史有清晰了解的人,会发现这是一本精彩至极的书。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简介
······

◎ 著者简介

彼得·霍普柯克(Peter Hopkirk,1930—2014),英国知名作家,曾任独立电视新闻(ITN)记者,随后在《泰晤士报》工作了近二十年,足迹遍布中亚、南亚、东亚各国,著有《大博弈》《新大博弈》等畅销作品。

目录
······

自 序

第一章 丝绸之路的兴起与衰落

第二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失落之城

第三章 古本大战

第四章 斯文·赫定:探路者

第五章 奥里尔·斯坦因:非凡的寻宝者

第六章 大发横财的斯坦因

第七章 揭露伪造者

第八章 激烈角逐开始

第九章 冯·勒柯克抛硬币

第十章 “新疆最精美的画……”

第十一章 中国垃圾堆的秘密

第十二章 敦煌:藏经洞

第十三章 伯希和:温和的树敌艺术

第十四章 丝绸之路上的间谍

第十五章 兰登·华尔纳尝试难以置信之事

第十六章 中国人关上大门

出版后记

评论 ······

这一类的书就像《火烧圆明园》这一类的电影,都不是很敢去看的,因为会特别气愤。就像穿越过去,眼睁睁看着自己家的珍宝,被一群外人抢走或砸的稀烂。霍普柯克将当年肆虐古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人物进行了汇总,包括我们熟悉的敦煌洗劫人,以及有些陌生的斯文·赫定等人。有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这也是霍普柯克有意在写作中着力的地方,那就是他尽量在用一种全面的视角看待那些人。以往只要是欧美版,几乎就是强调那些人的“学者”和“…

大博弈在中亚文物圈的延续,记录斯文·赫定、斯坦因、勒柯克、伯希和、大谷光瑞等人和机构在中国新疆的掠夺。如果将上述外国人的行为称作对文物的“急性”破坏的话,作者还录下诸多本地人的“慢性”损耗:寻宝人的毁弃、士兵的涂鸦、农民用古老的墙泥种田、刮下壁画颜料当肥料、拆梁造屋、把画像上人和兽的眼睛挖掉驱邪,或者干脆扔进河里或一把火烧掉……作者对斯坦因们的罪行义愤填膺,并且对文物放在外国要比放在中国更好的观点…

有没有人写过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冯勒柯克的同人?
想看。

一段非常复杂的历史,如果不以辩证和全面视角去看待这段历史,几乎只会带来仇恨。斯文·赫定、斯坦因、伯希和、冯·勒柯克…他们可以被称为劫掠者,但得承认他们也传播和保护了丝路上的古文明遗迹,相对于外来“劫掠者”的行为,来自本土的种种破坏同样恶劣,对于文明而言,秉着“宁可自己毁灭也不能让别人得到”的态度永远是卑劣的。另一面,从文明的传播与弘扬角度而言,现代西方博物馆对这批古物的处理同样毫无良知。但无论伤害…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