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造一个人 : 改造生命的科学和被科学塑造的文化

0
(0)

如何制造一个人
: 改造生命的科学和被科学塑造的文化

作者:[英]菲利普·鲍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出品方:新思文化

副标题:改造生命的科学和被科学塑造的文化

原作名:HowtoGrowaHuman:AdventuresinWhoWeAreandHowWeAreMade

译者:李可/王雅婷

出版年:2021-6

页数:416

定价: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1729832

内容简介
······

★ 零滞后,最前沿:本书英文版出版于2019年,涵盖了截至2019年的最前沿科学进展,紧贴科学前沿的速度在科普图书中非常罕见。看2021年4月刚创造出人-猴嵌合胚胎的科学家是如何创造出这类嵌合胚胎的。

★ 用文学家的语言,介绍最前沿的科学,探讨随之而来的社会伦理问题,思考关于人体和人性的哲学。

★ 本书中的大量内容此前从未有大众科普图书(无论 中文还是英文)介绍过。

★ 一幅科学研究者的群像,有人推动科学进步,造福全人类,有人留下抹不掉的学术甚至人性污点:汉斯·斯佩曼(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爱德华兹(诺贝尔奖获得者)、山中伸弥(诺贝尔奖获得者)、黄禹锡、小保方晴子、贺建奎……

★ 《科学》《自然》《柳叶刀》三大著名科学期刊给予本书极高评价,“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自然》杂志)。

★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仇子龙作序,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伟倾力推荐。

————————————–

2017年夏,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从菲利普·鲍尔的肩上取下一小块组织,用这些组织的细胞开展了一项特殊的实验。8个月后,这些细胞发育组装成了一个迷你大脑:细胞的种类不仅从皮肤细胞转变成了神经元,而且细胞之间还形成了大脑中那样的神经连接,能够传递神经信号。

随着干细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组织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这类看似只可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节正在或即将成为现实。在《如何制造一个人》中,菲利普·鲍尔回顾了人类认识和改造生命的历史,并引领读者去领略这一领域当今最前沿的进展:创造各式各样的迷你器官并把它们组装起来;用猪作为器官工厂,生产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通过3D打印的方法打印组织甚至器官;见证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

在增进人类对生命的理解的同时,这些领域的科学进步也在塑造着文化和社会。从小说《弗兰肯斯坦》到《美丽新世界》,从电影《黑客帝国》到艺术作品“猪的翅膀”,作者引用文学、艺术、电影等诸多领域的例子,展示了科学是如何影响文化和社会风潮的。

科技的进步不仅会惠及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可能带来前所未见的社会、伦理和哲学问题:是否应该允许创造人和动物的嵌合体生物?胚胎发育到什么阶段时就应该被视作一个人?对于培育出的有感知能力的迷你大脑,我们应该承担道德责任吗?当人脑可以被计算机充分模拟时,人与非人的边界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以优雅的笔触逐一进行了探讨。读完这本书后,你对人体、人性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解将会与此前截然不同。

作者简介
······

菲利普·鲍尔,科学作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欧盟委员会合成生物学专家团成员。鲍尔曾在世界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担任编辑超过20年,目前仍是《自然》的顾问编辑。他还是《自然 材料科学》《化学世界》等科学期刊的专栏作家。他撰写的文章见于《纽约时报》《卫报》《金融时报》《新 科学家》等世界著名媒体。

鲍尔已出版著述超过20部,这些作品都以科学为主线,涵盖科学、历史、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话题。其中《鲜艳的泥土:颜料发明史》获英国技术史学会2003年度图书奖,《预知社会:群体行为的内在法则》获英国皇家学会2005年度科普图书奖,《优雅的方法:10个优美的化学实验》获英国科学史学会2007年度科普图书奖,介绍量子物理学的科普图书《毫不奇怪》被《物理世界》杂志选为2018年度图书。

由于在科学传播领域的杰出贡献,鲍尔获得了很多荣誉和认可,包括但不限于英国物理学会开尔文勋爵奖章、意大利科学交流基金会拉格朗日奖、美国化学会詹姆斯·格雷迪–詹姆斯·斯塔克奖。

目录
······

推荐序

作者序

引言:培养皿中的大脑

第1章 生命的碎片:细胞的过去与现在

第2章 躯体的构建:传统的造人方式

插曲I 人是一个超有机体:从细胞到群体

第3章 永生的肉体:如何在体外培养组织

插曲II 英雄与恶棍:癌症、免疫和我们的细胞生态系统

第4章 命运的转折:如何重编程一个细胞?

第5章 零件工厂:用重编程细胞制造组织和器官

第6章 我血肉的血肉:关于未来之性和生殖的困惑

第7章 造人技术的未来:可怕的后代?

插曲III 孤独心灵的哲学:大脑能在培养皿中存活吗?

第8章 血肉的回归:接受肉体的自我

致谢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评论 ······

接受肉体的自我,接受群体的自我

前沿的生命科学领域科普。这本书有几个重要观点是自己之前不了解的:1.已分化组织细胞也能诱导至多功能干细胞,重新分化2.类器官是什么以及意义是什么3.面对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未来会怎样。在这本书里,作者强调,人的身体可以看做一个个细胞的集合。因此人和其他的生物只在结构上更复杂,本质上都是一团细胞分裂的结果。通过这本书看人与社会的联系会不一样,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活动和拥有各个系统使身体正…

作者对向大众科普时用简化的拟人和比喻手法方便大众理解的同时难免产生一些歪曲的修补很好:生物被赋予了一个虚假的目的,仿佛生命是要追求一个目标。在谈论生物学(无论是生长、发育、发展还是进化)时,我们都很难不提到某种目。但我们应该记住,这只是一种比喻。事实是在物理世界规律的支配下,地球上出现了一类叫作“细胞”的物体它们会复制自己,并把自己的基因传递给这些子代细胞。
人类是多细胞生物,拥有很多细胞,但我们…

基因飞升!!!!!!!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