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的诞生

0
(0)

美国总统的诞生

作者:[美]白修德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TheMakingofthePresident,1960

译者:舒琦/赵仁涛

出版年:2016-11-15

页数:520

定价:68.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见识美国

ISBN:9787508668376

内容简介
······

由于能密切接触每个相关党派和人物,白修德掌握了1960年选举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和政治内幕,并对选战的政治气氛和形势变幻有着深切的体悟。在本书中,他以精妙的笔触栩栩如生地记述了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之间的激烈竞争——从选前形势、竞选的筹备,到决定性的初选,再到有史以来的首次电视辩论,还有最后扣人心弦的竞选冲刺。白修德为读者呈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也刻画出了诸多政治家丰满的人物形象,并对美国政治、社会的运转机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部经典作品,是白修德四本著名的“美国政治活动叙事史”中的领衔之作,曾获普利策奖,至今依然是美国政治报道的权威范本。对中国读者来说,无疑是了解美国选举制度、政治变革和文化社会特征的绝佳读本。

本书属于“见识美国”丛书,该丛书是旨在向大众全面、深入介绍美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的系列图书,还包括《民主的不满》《杀母的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五月花:美国的始初》《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塑造美国的法律:15个国会法案及其深远影响》《危机将至:内战前的美国,1848-1861》等。

作者简介
······

白修德 Theodore H. White (1915-1986),美国著名政治记者、历史学家和小说家。1915年出生于波士顿,1938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之后受聘《时代周刊》担任驻东亚记者,报道了举世震惊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1945年任中国分社社长。这一经历为他的首部著作《中 国的惊雷》(Thunder Out of China,与贾安娜合著)提供了素材。在短期担任《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杂志编辑期间,白修德编辑出版了《史迪威日记》(The Stilwell Papers)。1948年,他移居欧洲,驻欧洲记者的经历为1953年出版的《浴火重生》(Fire in the Ashes)提供了素材。同年,他回到美国先后担任《记者报》(The Reporter)和科利尔杂志(Collier’s Magazine)的国内记者。科利尔杂志于1956年解散之后,白修德转而从事创作,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先后完成两部小说《山路》(The Mountain Road)和《十四楼观风景》(The View from the Fortieth Floor)。

《美国总统的诞生》是白修德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并获得了普利策奖。白修德之后又接着撰写了“美国政治活动叙事史”系列的另外三本,内容涵盖1964、1968和1972的总统大选。其后来的作品还包括《背信:理查德·尼克松的失败》(Breach of Faith: The Fall of Richard Nixon)、《追寻历史:白修德回忆录》(In Search of History: A Personal Adventure)和《追寻自我的美国:美国总统的诞生,1956—1980》(America in Search of Itself: 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 1956-1980)。除了普利策奖,他还于1964年和1967年以其出色的纪实作品荣获艾美奖。1986年,白修德去世,享年71岁。

目录
······

序言

作者按语

第一部分

第1章 等待

第2章 民主党:蠢蠢欲动

第3章 共和党:萌动初生

第4章 初选的艺术:威斯康星州和西弗吉尼亚州

第5章 代表大会之前:民主党

第6章 洛杉矶的会合: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

第7章 共和党人:从峰会到芝加哥

第二部分

引言

第8章 从昨天看向未来

第9章 肯尼迪的竞选之战:第一回合

第10章 尼克松的竞选之战:第一回合

第11章 第二回合:电视辩论

第12章 尼克松的竞选之战:第三回合

第13章 肯尼迪的竞选之战:第三回合

第14章 以总统身份醒来

第15章 白宫的视角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美国总统的诞生"试读
······

序言
白修德[朋友称他为特迪(Teddy)] 1961年出版本书时,已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出色记者了,他不仅报道事件,而且试图影响事件。白修德1938年从哈佛大学中国历史专业毕业时,荣获一笔奖学金,这使他有幸前往中国重庆。到那里不久,他就成为《时代周刊》的记者。由于希望真实记述纷乱动荡的战时事件(包括蒋介石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即将爆发的革命反对力量),白修德与蒋介石的审..

  • 序言

评论 ······

细数1960年9月尼克松和肯尼迪的电视辩论的前前后后,彼时美国有88%的电视普及率,四次辩论累积1.2亿人次观看。创造了政治选举的一次盛会。然而,这本普利策奖作品细碎乏味,把暗潮涌动变为波澜不惊的直叙。前后读了近两个月才读完,真的是无趣。肯尼迪在竞选策略和电视辩论里细节的安排,让他赢得了观众(而非辩论!这是二人在电视机前理念上最大的分歧)

1942年报道河南大饥荒的白修德的“中兴之作”,他是费正清的学生,比较亲华,但在这本书中对那些把“共产主义者赶出工会”的政治家仍然褒扬有加。坦率的说,这本普利策奖的书不太好读,要想体会其精彩,需要熟谙并置身于美国的选举文化与情景中才能有感觉,不然,看到的就是数据、一场接一场的宣讲,一大堆不认识的州长、党派人物与候选人的对话,你会乏味的。但恰恰是这种白描加数据的风格,使之成了新闻写作的必读书。我看豆…

不了解美国的文化和历史,读之无味,弃之。若日后重拾此书,再来评论。

2018年统一购置的一批书籍,还没看。
历经两个月,断断续续看完。
总体了解了美国大选的过程与机制。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