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 : 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0
(0)

暴力
: 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作者:(美)兰德尔·柯林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培文

副标题: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原作名:Violence:AMicro-sociologicalTheory

译者:刘冉

出版年:2016-6

页数:596

定价:8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培文书系·社会科学译丛

ISBN:9787301271032

内容简介
 · · · · · ·

在受动作片电影和畅销惊悚小说影响而产生的流行误解中,在社会科学家的常规解释中,暴力往往与贫困、种族或意识形态仇恨、家族疾病等特定情况联系在一起。本书从微观社会学角度出发,借助视频录像、民族志调查,近距离研究暴力真正发生时的情况,引导读者进入真实而令人不安的人类冲突世界:从军队暴力、警察暴力、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抢劫、运动暴力到武装冲突,进而揭示了暴力动力学,解释了为什么暴力通常会是对弱者的暴行、为何通常会在众人面前进行仪式性展览,或进行秘密恐怖袭击和谋杀;以及为什么少数人能够操控暴力;最后则提供了应对乃至消除暴力的方法。

作者简介
 · · · · · ·

1.作者介绍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Dorothy Swaine Thomas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社会冲突等。

2.代表作品

《互动仪式链》(2004),被列入商务世界学术名著译丛。

目录
 · · · · · ·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暴力冲突的微观社会学

[第一部分暴力的肮脏秘密]

第二章 冲突性紧张和无能的暴力

第三章 恐慌进攻

第四章 攻击弱者(一):家庭暴力

第五章 攻击弱者(二):霸凌、拦路抢劫、持械抢劫

[第二部分净化后的舞台暴力]

第六章 公平搏斗表演

第七章 作为娱乐的暴力

第八章 运动暴力

[第三部分暴力情境的动力与结构]

第九章 打斗能否开始及如何开始

第十章 少数暴力人士

第十一章 情绪注意力空间中的暴力主导

第十二章 尾声:实用的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评论 ······

很震撼,给了我不少启发

无图看得好累…呼~终于在“美国民谣”和“蓝调口琴”的FM里翻完了(比音乐543好多啦),为什么要把注放到书后啊!还是要强调是一本好书,深层上,是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强调。(最近我也在看十三邀里对陈嘉映的对聊。)

看完的突出感觉是: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差异,不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分野小。

非常啰嗦,尽管案例生动且丰富,正文将近500页实在没必要。只研究微观的暴力情境,互动的取向谈不上多么有洞见。翻译流畅,例如醉酒暴力中提到酒后某人骚扰名叫琳达的姑娘,中文是“琳达 琳达 林子好大”,不禁找来英文版对照:“ Linda, Linda, let-me-in-da”。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