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0
(0)

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作者:[美]施坚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原作名:MarketingandSocialStructureinRuralChina

译者:史建云/徐秀丽

出版年:1998

页数:197

定价:14.50

装帧:平装

丛书: 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

ISBN:9787500416920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重点论述了本世纪初至60年代的中国农村集市、乡镇和中心城市三级市场的发展、变迁和现代化的过程;分析了市场与社会结构、市场与社会习俗、市场与交通、市场与地理扎状况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一些市场理论的原理,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 · · · · ·

施坚雅(G.WilliamSkinner,1925-2008)

1925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1954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助教、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教授,1965年起任斯坦福大学人类学教授,1990年起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教授。1950年至1951年到中国四川考察,1977年考察中国城市市场。1980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至1984年任美国亚洲学会会长,1987年至1989年任斯坦福大学巴巴拉·布朗宁人文科学教授。作品中译本有《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并发表大量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科学研究、农村和农民、人口、民族、海外华人的论文。

目录
 · · · · · ·

序1

第一部分

一、市场和中心地5

二、周期性和集期11

三、作为空间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市场结构21

四、作为社会体系的市场结构40

第二部分

一、传统和变化71

二、现代的变革91

第三部分

一、与原有农村市场模式的关系127

二、市场共同体与农村人民公社150

译后记187

征引外文书目188

评论 ······

施坚雅打破了行政界线的束缚,对传统中国农村市场的空间形态、集期安排、社会功能、发展变迁建立了新的解释框架。他将传统市场体系分为基层市场、中间市场、中心市场三个不同层级。基层市场是商品流动的起点和终点,中间市场沟通上下,中心市场则将其下属地区与其他中心市场甚至城市市场联系起来。由于市场需求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市场多以周期性集市的形式出现。基层市场社区是农民社会关系网络的全部来源,而通过控制市场活动…

系统化的结构分析很好,所得出的模型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发展。

极好,比搞什么“习惯性记忆”概念的人类学著作踏实多了,也清楚多了。

粗粗翻过,看不大懂。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