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事中认识动物,也认识自己

0
(0)

澎湃新闻记者?高丹 | 来源:澎湃新闻

还记得这些关于动物的消息吗?继去年亚洲像那次浩浩荡荡的远足以后,云南野生亚洲象在今年仍旧频频离开人类为其圈定的保护区,在公路边、村子旁“遛弯儿”;四月,一头70吨的抹香鲸搁浅在宁波海岸,经历了20多个小时的救援被放归大海,一周后,疑似该鲸鱼的尸体于象山海域被发现;今年格外漫长而酷烈的炎夏对动物持续产生着影响,北极圈万年冻土层融化,危及极地动物生存、海岸持续的高温也造成新生海龟性别严重失衡……

小狐狸玲娜贝尔、草莓味道的抱抱熊、以鸭嘴兽为原型的可达鸭、熊猫冰墩墩……当动物不存在于社会新闻中时,它们又总被抽象为一种失却本来面目、只是强调其可爱外观的符号,它们成了玩偶、成了摆件、成了印在消费品上色彩鲜艳的标签,我们从它们那里得到许多治愈感,却最终对它们一无所知。

下文中,我们推荐这些写作动物的或以动物为名的书,从中认识动物,也认识我们自己。

《红山动物园是我家》

2022年1月?《红山动物园是我家》

2022年1月《红山动物园是我家》

在众多人为制造着焦虑的公号中,几个动物园和植物园的公号格外轻松治愈,似乎所有庞大的命题都没有触及到这一处处只关心动物和花草的园囿。全民内卷和精神内耗时,动物在用几百万年前的姿态慢慢咀嚼着叶子;行业、市场浮浮沉沉,元宇宙被宣告到来,一位已经六十岁的金丝猴饲养员只是像过去四十二年间一样,每天早早去到动物园。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最近的一次直播中,一只三十三岁、失明的、只剩下一颗牙齿的马来熊被动物饲养员耐心地以熊猫饼和果酱、蜂蜜引导着在户外散步。这样的动物日常有着格外动人的力量,许多个这样的时刻也被记录在今年出版的《红山动物园是我家》中。

书中围绕着“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从饲养员与动物的互动的角度讲述动物故事。一般的游客与动物只是走马观花的浅浅缘分,而长期与动物在一起的饲养员总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观,比如金钱豹饲养员刘媛媛评价这种动物:“当动物很自在、干干净净地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它们就是它们自己,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什么东西。”“跟它对视的时候,会觉得你怎样对它,它就怎样对你。”

红山动物园的金钱豹

红山动物园的金钱豹

长颈鹿饲养员张玲玲则认为动物园中的动物虽然大都在动物园出生和长大,但和野生种群一样也会隐藏自己的天性:“它会隐藏自己的痛苦,和在野外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倒下来。这是一种天性,为了不被它的天敌发现。”这种隐忍也导致即便是最亲近的饲养员有时也难以轻易发现动物的疾病和苦痛,比如细尾獴点点。

胖胖的细尾獴点点

胖胖的细尾獴点点

点点聪明又坚强,饲养员胡兰花会通过细尾獴的精神状态判断獴是否感到不适,若是其他獴生病,会蜷缩在一旁了,而生了病的点点依然十分积极,还翘着尾巴。但接连几天下来,胡兰花发现它吃得少了,一下子瘦了400克左右,再之后毛也不顺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动物诗人》

2022年4月出版《动物诗人》

2022年4月出版《动物诗人》

《动物诗人》介绍了动物界兼具艺术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36位“诗人”,它们是杜拉斯、雨果、莎士比亚等世界文学大师笔下的动物原型,因为其生活在地球上人迹罕至的隐秘角落和其所拥有的非凡的、优美的外表而受到关注。

这36种动物中有会走路的鱼、不会飞的鸟、身体可再生的“水怪”、装成花朵的昆虫、不断复活的青蛙、不死不灭的“地外生物”。它们有些正面临濒危,有些极少被世人所知,但它们都具有令人瞠目结舌的特殊才能。这些动物觅食、求偶、抵抗、探索,奋力求生。

《动物诗人》是一本点到即止的轻快的小书,比起厚重而详细的图谱式呈现,近些年越来越多关于动物的书都希望首先能以图文并茂的感性的、诗意的呈现引发读者对于动物之美的欣赏与关怀。

如《动物诗人》中“一角鲸”的部分,作者写道:

一角鲸是北极冰海的主宰,也是人类了解最少的水生动物之一。这种不同寻常的海洋哺乳动物是诸多神话的灵感来源。它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巨大螺旋纹路长牙的动物,至少长牙有何用途,至今仍是科学界有待解决的问题。

今天,一角鲸经常被拿来与中世纪的传奇生物——象征着力量、纯洁和魔法的独角兽相比。 在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以1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一根一角鲸的长牙,这笔钱在当时足以购置一座城堡。在那个时代,人们还普遍认为这些长牙具有避毒的奇效。这些传说一直到18世纪还流传在民间,或许是因为一角鲸数量稀少且栖息在人迹罕至之地。

一角鲸

一角鲸

作者也关注这些动物在文学和历史中是怎样被保存的:“海天使,又名裸海蝶或海若螺。请注意,不要将其与另一种生物——天使鲨相混淆。海若螺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司掌史诗和历史、歌颂城邦与人类往昔的缪斯女神克利俄,克利俄一次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庆祝’。”

《那些大海教我们的事》

2022年6月出版《那些大海教我们的事》

2022年6月出版《那些大海教我们的事》

从陆地上看,大海只是波动的平面,然而事实上,海洋中居住着我们这个世界75%以上的生物。

《那些大海教我们的事》中,海洋生物学家理查德·哈林顿设想,当海洋动物能够开口说话时,它们会对我们说什么。我们摘录书中的部分内容呈现于下文,海洋动物的每一次“分享”,不仅让我们更了解它们,也让我们更宽慰自己一些。

海獭说:不要吝啬玩耍的时间

海獭身上覆盖着一层非常浓密的皮毛,这些皮毛既能让它们保持温暖,也能让它们在海面上漂浮。它们甚至可以仰面浮在水上,胸前放一块石头,在上面敲碎坚硬的蛤蜊壳。它们生活在一个恶劣又危险的环境中,不得不面对猎食的鲨鱼、极端的天气以及凶猛的水流。但即使是成年海獭,也会花时间一起玩耍,扭打嬉戏,摆弄它们找到的东西。人们常会看到它们在睡觉时“手牵着手”,这样就不会被洋流冲散。

海星说:不要害怕受伤,时间会修复伤痛

在众多瑰丽多姿的海洋生物的映衬下,海星看起来平平无奇,不过它们凹凸不平的表皮下隐藏着强大的生命力。海星的一生中要面对猛烈的风暴和可怕的掠食者,就连它们最喜爱的食物——贻贝和小螃蟹,都有可能反咬它们一口。但海星可不会怕的。遇到险情时,它们可以不假思索地放弃一整只脚,然后迅速逃离,之后再长出一只全新的。事实上,哪怕一次性断掉两只、三只,甚至四只脚,海星都可以在一年内基本恢复正常。我们的生活中偶尔也会出现不幸和意外,而人类的身体从伤害中复原的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一个小伤口或是受到的其他伤害,都无法阻止我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内页插图

内页插图

浮游植物说:不起眼也能很美丽

那些最不起眼的小小浮游植物,却是海洋中最强大的生物。它们在浅海肆意生长,源源不断地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氧气。它们对海洋和陆地的生命结构都至关重要,我们呼吸的氧气一半以上来自它们。与扎根陆地的植物不同,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可以随着洋流自由浮动,为了更方便地漂来漂去,它们长出了令人惊叹的外表。浮游植物的体积很小,但数量非常庞大,常常把海水染上赤红、翠绿等瑰丽的色彩;还有一些夜光藻,会在春夏之夜的海湾发光,形成壮观的美丽景象。

手绘浮游植物的海岸

手绘浮游植物的海岸

《它们的性》《海洋中的爱与性》

?2022年7月出版《它们的性》

2022年7月出版《它们的性》

大自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性和生存上面。生命的最终目的——成功地将一种生物的美丽外表以及伴随的全部基因传递给下一代,所依托的就是这两者。

牛津大学动物学系Edward Grey鸟类研究所博士王大可在新出版的《它们的性》中,作者关注动物的性与爱,也反思人类的进化与文明。

从动物的行为中,我们会频繁感受到惊奇。比如《蜘蛛的“聘礼”》部分,作者介绍,求偶时,雄蜘蛛需要进贡给雌性一个有营养的聘礼,通常是被厚厚的蛛丝包裹着的食物。在雌性费尽力气打开包裹的同时,雄蜘蛛跳上雌蜘蛛的背,卖力地开始交配。交配时长和礼物大小正相关。如果雌性吃完了,就会一脚把雄性踹下来。交配时间越长,传递的精子越多,越可能成功受精。于是心怀不轨的雄蜘蛛把包装做得愈发精美,一时半会打不开。更有甚者,在里面包上假猎物,如树枝,欺骗雌性,等雌性发现的时候,雄性早就逃之夭夭了。

王大可在书中探讨了为什么自然界充斥着谎言,“正义”的规则背后遍是漏洞?当资源分配极其不公平时,弱者如何生存和逆袭?为什么两性之爱不能和美,永远在无止境地争夺?一夫一妻制是进化中的少数派,为什么会成为如今大多数人类社会的选择等问题。

“此前,我总是从人类的角度去思考动物,比如,主流人类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父权制的,我就会推论动物界可能也是这样,但其实别说父权制了,连社会性的动物都很少。以前我认为,强者建立秩序,弱者被淘汰,后来发现这种视角太狭隘了,弱者不甘于被淘汰,他们有很多法子活下去。人类只是生物中的一种,我恰好是人,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如果我是一只鸡,也许会觉得鸡也有伟大的文明。”作者分享道。

另外一本同样探讨动物的性的《海洋中的爱与性》,竟然在带给读者惊奇之余,展示了动物为了繁衍而近乎悲壮的一面。

《海洋中的爱与性》

《海洋中的爱与性》

海洋中最极端性行为之一有着这样一幕:成千上万的银汉鱼游到南加利福尼亚的沙滩上,成百上千的参观者并不太可能认识到他们看到的是自然界中最极端的施虐、受虐仪式之——这些鱼上岸后不能呼吸,雄性还会进行令人难忘又危险的自我捆绑。游客们最多用手抓一点鱼,或者在惊叹中默默注视着一条扭曲的、搅动的水银之河紧抱着海岸。

《海洋中的爱与性》中讲述,每一种生殖策略都与物种的环境和生活方式相匹配:有寒冷、黑暗、深海的爱巢,也有温暖、光亮、多礁的爱巢;群居的、吵闹的鲸也与喜欢独处和安静生活的鲨鱼形成了鲜明对比;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体形和活动的桡足类与巨型蓝鳍金枪鱼史诗般的旅程也有着巨大反差;既有日日产卵如涌的锦鱼,也有一生只有一次性聚会的鲑鱼。每一种方式在岁月的磨合下都最大化了成功繁殖的概率。那是带有咸湿的性交响乐,让湛蓝的大海保持年复一年的活力,世世代代,直至今日。

《动物社群:政治性的动物权利论》

2022年1月出版《动物社群》

2022年1月出版《动物社群》

《动物社群》一书在中国读者看来,是极具创新的,因为它讨论的是将公民身份的框架应用于动物权利问题。

作者认为,大多数围绕动物的讨论都在以下三个基本的道德框架内进行:“福利论”思路、“生态论”思路和“基本权利论”思路。《动物社群》的作者认为,三者都没能为动物剥削体系带来根本性变革,“要想实现这种变革,必须建立一个新的道德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对待动物的方式与自由主义民主的正义原则和人权原则更直接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本书的目标。”

作者首先捍卫了如下观点:

动物拥有不可侵犯之权利,因为作为有感受的个体,它们拥有对于世界的主观体验。之后的篇章中,作者区分了普遍基本权利与公民身份权利这两种逻辑,探讨公民身份在政治理论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并且说明为什么这种公民身份理论无论在人类还是动物问题上都是有说服力并且适用的:“很多人认为,公民身份的一些核心价值——诸如互惠性或政治参与性——在原则上是无法适用于动物的。我们将指出这种反驳的问题所在:一方面它对公民身份实践的理解过于狭隘——即便在人类的情形中这种理解也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它对动物能力的理解也过于狭隘。一旦我们看到公民身份是如何兼顾人类内部的巨大差异性而应用于所有人的,就能理解如何将动物纳入公民身份实践。”

以野生动物为例,《动物社群》中认为,应当把它们视为自己的主权社群的公民,而我们对它们的义务类似于国际正义,包括尊重它们的领土和自治。

“公民身份理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模式,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把传统动物权利论与一种积极的关系性义务观结合在一起。至少它表明,把不变的伦理规则与关系性义务相调和,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想进一步论证,人类公民身份的理论框架也可以帮我们在动物问题上实现这种调和。很多政治问题促使我们建立了具有群体性差异的人类公民身份理论,而很多类似的情况在动物问题上也同样存在,所以同样的分类法也适用于动物问题。有些动物应当被视作在它们自己的领土上组成独立的主权社群(那些生活在荒野的、易受人类入侵和殖民所害的动物);有些动物像移民或居民那样选择来到人类居住区(边缘的投机动物);而有些动物则应当被视作政治社群的完全公民,因为它们世世代代被圈养,已经变得依赖于人类(家养动物)。所有这些关系(还有其他一些我们会讨论的关系)都有它们各自的道德复杂性,我们可以用主权、居民身份、移民、领土、成员身份和公民身份等概念来厘清这种复杂性。”作者提出。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2022年7月?《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2022年7月《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动物很多时候能够使人更像人,因为对人类来说,爱其他动物比爱人类要来得容易。人类相信,动物很真实,如果它们依附你,就很少会背叛你。在这个意义上,动物在文学作品中永远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给予了人类对于人性的平衡。”

我们也推荐一些最近出版的、不是直接写作动物,但是和动物极为相关的作品。

嗅嗅、鸟蛇、隐形兽、蜷翼魔、雷鸟、护树罗锅、毒角兽、囊毒豹、角驼兽、莫特拉鼠、月痴兽、球遁鸟、恶婆鸟、默默然……如同“神奇动物”这个名字所称,神奇动物是罗琳的这个新系列中最吸引人的存在。

“神奇动物”系列电影剧本书是J.K.罗琳在“哈利·波特”的情节之外对魔法世界更早的故事的描绘和补充。第一部《神奇动物在哪里》于2017年出版,书中创造了很多受读者喜爱的新角色和神奇动物形象。在系列电影剧本书的第二部《格林德沃之罪》中,故事承接了上一部结尾黑巫师格林德沃被捕的情节,有关第一部中“默然者”克莱登斯的更多信息也在第二部中揭示。

在第三部《邓布利多之谜》中,阿不思·邓布利多教授知道强大的黑巫师盖勒特·格林德沃正在着手夺取魔法世界的控制权。邓布利多无法独自阻止他,于是委托神奇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带领一支勇敢的团队来执行一项危险任务:团队成员有男女巫师,还有一名麻瓜面包师。在此过程中,他们遇到了熟悉的和陌生的神奇动物,并与格林德沃日益壮大的追随者大军正面交锋。

最近,《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电影剧本书简体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译者由马爱农和刘娜娜担任。此书共设置了四大看点:昔日旧友邓布利多格林德沃正面对决;东方神兽麒麟将带来怎样的世界变革;默然者克莱登斯的真实身份终要揭晓;雅各布与奎妮的爱情故事将走向何方。

电影书中详细描述了东方神兽麒麟相关的场景:

内景。客厅——同一时间——早晨

奎妮看着克莱登斯从视线中消失,然后把注意力转向格林德沃。格林德沃轻轻地把麒麟放在石板地上,显然很痴迷地打量着它。

他伸出手,轻轻地把麒麟扶起来,让它站稳,自己蹲在它前面。一时间,没有任何反应。然后,麒麟慢慢地抬起头,疲倦的目光与格林德沃满怀期待的目光相遇。然后…………它转过身去。格林德沃顿时神色凝重。他抱起麒麟,搂在怀中。他把手伸进口袋,当他缩回手时,什么东西迅速闪了一下。这时格林德沃举起了手臂…………鲜血溅在石板地上,格林德沃手中闪亮的刀刃被染红了。奎妮倒吸了一口气——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神奇动物在哪里》第三部的核心神奇动物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麒麟,它的形象像一只包裹着龙鳞的小鹿,柔弱,但是至纯至善,可以“辨忠奸”。另外,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第二部也曾出现驺吾,神奇动物系列似乎也很乐于从中国古代神话中寻找动物形象。

麒麟在《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麒麟在《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企鹅的忧郁》

2019年9月出版《企鹅的忧郁》

2019年9月出版《企鹅的忧郁》

《企鹅的忧郁》是三年前出版的小说,因为俄乌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小说中,维克托梦想成为作家,但始终写不出成形的作品。为了养活自己和米沙,他接受了一份给报社撰写政商名流的讣闻,报酬优渥,奇怪的是需要在生前写好。1992年,基辅国家动物园陷入了经营困境,员工工资一度用实物替代甚至停发,动物围栏被拆除,动物无人看护,有些被流放到了动物园外。糟糕的境况一直持续到1997年。维克托就领养了一只叫米沙的企鹅。

这只默不作声的、患有心脏病的企鹅终日郁郁寡欢,给这个故事增添了许多抑郁的基调,每一小节中,维克多日常的絮叨之后,企鹅都会露面,它是主角此刻心理状态的外化:脆弱、病痛、孤独、百无聊赖。企鹅一直沉默着,到后来它被租借作为丧礼礼仪队成员,它在文本中总是被支配着,始终有种“悲哀又无能为力,只能忍受和逃避”的情绪。

更高一层面的,结合作者的乌克兰国籍与经历,企鹅隐喻了在集体主义解体之后无序却又有生命力的乌克兰人们和他们的革命。

库尔科夫曾提到这是一个听到一个苏联政治笑话而写出的故事:

队长开车经过,看见一名士兵带着一只企鹅站在路旁。

“带它去动物园。”他下令。

几天后,队长开车经过,又看见那名士兵带着企鹅在路边。

“你是怎么搞的?”他说,“我不是叫你带它去动物园?”

“报告队长,我们去过动物园了,”士兵回答,“还去了马戏团,现在要去看电影。”

最残忍的故事是关于动物的,最温情的故事也是。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