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无人机装备运用与思考

0
(0)

远望智库武器装备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张文昌 原载:战略前沿技术微信公众号

2022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已持续一年,俄罗斯并未像最初普遍预期那样轻易拿下乌克兰,而是陷入了焦灼的阵地拉锯战,交战双方围绕乌克兰境内重要军事据点展开激烈争夺,由远程轰炸、空中突袭转入近距“斩首”、短兵相接,由野外战转入城市战,由歼灭战转入消耗战。期间,无人机作为一类成本低廉、使用灵活、操作方便、种类多样的新兴作战装备,大量出现在俄乌战场,执行持久监视侦察、定点清除、自杀式攻击等任务,充分发挥无人机强时敏性、高效费比和高自主化作战优势,产生了明显的作战效果。

一、双方无人机部署运用概况

此次俄乌冲突中并未发生全域高强度、大规模的机械化对抗,尤其在空中战场,俄乌双方均未大规模出动战斗机,加之后勤补给线等野战区域防空体系不够完备,为无人机提供了相对宽松的使用环境。总体来看,俄乌冲突一年以来,双方共计投入各类无人机装备数十型,总量超4000架,其中总重在100千克以下的小型无人机占比可能超过80%,成为俄乌战场空中力量主体,极大改变了双方空中战场攻防局面。总体来看,俄乌冲突中无人机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交战初期,双方在空中战场局势尚不明朗,使用有人机争夺制空权仍是战场焦点,无人机难以在与有人机的对抗中获得优势,并未大量出动;第二阶段,交战中期,有人机出动频次逐渐减少,为无人机提供了相对宽松的使用环境,“旗手”TB2、“前哨”等察打一体无人机开始大量投入战场,遂行对地持久侦察监视和精确火力打击,发挥显著作战效果;第三阶段,交战中后期,随着俄乌双方大中型无人机消耗量不断提升,难以有效支持持续作战需求,加之交战区域越来越多地转向城市环境,对低空近距察打需求持续提升,双方均开始大量投入小型巡飞武器,发挥显著作战效果。

俄罗斯方面,虽然其号称列装2000余架无人机,且正在研制“雷霆”、“猎人”等先进隐身无人战斗机,总体无人机装备实力具有显著优势,但冲突中并未显示出绝对的装备优势。究其原因,虽然俄军列装无人机数量多,但中大型无人机占比少,且新型型号列装少,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势作战能力。近年来,俄军高度重视无人机作战试验探索,在多次演习演训中验证人机协同、无人蜂群等新兴概念,并在叙利亚战场频繁运用,但此次冲突中也未发挥显著作战效果,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试验活动与实战运用的差距。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装备运用与思考

俄罗斯新研的“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

俄军此次出动无人机超过10型,以中小型侦察无人机为主,仅动用少量察打一体无人机,以执行战场监视、目标指示、火炮校射任务为主,时敏打击能力不足。俄军此次无人机主力为“海雕-10”和“前哨”系列无人机。“海雕-10”作战半径200千米,最大任务载荷仅为5千克,能力有限。“前哨”无人机由以色列引进和改进而来,最新改型的“前哨-R”初步实现国产化并具备火力打击能力,最大任务载荷100千克,但列装数量仅数十架。俄军另一型具备火力打击能力的“猎户座”无人机于2020年才开始交付,数量更少,难以发挥显著作战效果。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装备运用与思考

俄乌战场大量出现的“海雕-10”无人机

俄乌冲突中后期,俄军小型无人机消耗量持续增大,后勤补给难题凸显,可用于实战的小型消耗类无人机数量持续萎缩,在近距地面战场攻防行动中遭到了乌军压制。为弥补自身低成本无人作战力量缺失,俄罗斯开始从伊朗采购“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总量近千架,该机可搭载战斗部重量达50千克,远超乌军正在使用的自杀式无人机,再次扭转了小型消耗类无人机的战场攻防平衡。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装备运用与思考

土耳其研发并大量使用的“旗手”TB2无人机

乌克兰无人机多为引进型号和货架产品,主要包括从土耳其采购的“旗手”TB2察打一体无人机,由美国援助的RQ-20“美洲狮”小型侦察无人机和“弹簧刀”系列巡飞弹等。乌克兰在冲突中使用的主力无人机为“旗手”TB2,该机曾在纳卡冲突大规模使用,取得显著战果。此次冲突中,乌克兰借鉴前述战例,出动“旗手”TB2无人机对俄关键作战节点实施精准打击,效果斐然。但面对俄军地面防空系统威胁,乌“旗手”TB2无人机同样损失惨重,在交战中后期也难以为继。

俄乌冲突中无人机装备运用与思考

“弹簧刀”600巡飞弹概念图

随着俄乌冲突逐渐转入城市争夺战和巷战阶段,由北约援助的RQ-20“美洲狮”、“弹簧刀-600”等小型侦察和打击类无人机被乌军大量投入战场,为乌地面部队提供了有效支援,给俄地面交通线、补给线和作战人员带来极大威胁。此外,据称北约国家的RQ-4“全球鹰”无人机和MQ-9“死神”无人机也频繁出现在俄乌战场周边,可能为乌克兰作战部队提供了丰富的战场情报信息。

二、关于无人机运用的思考

俄乌冲突战场环境复杂、对抗烈度高、后勤保障难度大,双方大量部署无人机装备,发挥无人机执行“枯燥、肮脏、危险”任务优势,但也暴露了一些使用问题,包括:

一是无人机自防御能力有限。俄乌战场使用的无人机基本都没有搭载机载防护系统,缺乏自防御能力。此外,无人机任务飞行高度较低,乌军“旗手”TB2无人机的任务升限在“山毛榉”机动防空导弹系统射程内,飞行速度慢,因此被大量击落。在一定对抗烈度的战场环境下,俄乌双方无人机生存能力严重受限。

二是无人机初具体系作战能力。俄罗斯近年来开展大量作战试验活动,探索有人无人协同、无人蜂群作战,持续提升体系化作战能力,此次俄乌战场虽未很好发挥作用,但也体现了一定的对抗优势。例如,俄军使用“猎户座”无人机跟踪乌军火炮动向,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高精度目标指示,保证打击效果。

三是本土研发能力存在缺陷。与美国相比,俄乌本国无人机研制生产能力均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战场中缺乏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投入使用的中高空无人机能力也存在缺陷,态势感知和火力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双方国防工业体系不够完备,大量机载设备需要国外支持,例如,俄“海雕”等系列无人机上大量使用了国外进口元器件。

四是现有防空系统难以适应无人化战争。俄乌双方在本次冲突中军表现出防空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大量无人机拍摄的高清视频在公开视频网站广泛流传,发挥了极强的舆论战和心理战作用。例如,俄军虽列装S-300、S-400等远程防空系统,但由于无人机多为低空飞行且机身以复合材料为主,俄此类防空系统难以有效防范,导致使其在反制无人机时成本高昂且效率不高,难以满足实战化需求。

三、几点启示

无人机装备的大量运用,打破了传统有人机主导的空中作战格局,初步形成空天融合、有无人协同的作战形态,形成以无人打有人的作战优势。可以发现:

(一)无人机是现代化作战的重要标志

无人机发展之初主要是在情报侦察领域,但美欧等国在多场反恐战争中使用无人机,执行火力打击等任务,取得突出战果。纳卡地区冲突中,阿塞拜疆察打一体无人机与自杀式无人机对亚美尼亚的坦克、装甲车、集结点及机动兵力给予了精确杀伤,几乎瘫痪了亚美尼亚的地面重装力量。种种迹象表明,无人机已经从单纯的侦察设备转变为集侦察、打击、信息中继等为一体的重要体系节点,在未来战争中无人机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突袭对手”的重要力量,无人机航空装备主战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在根据各自现在与未来的需求,研制或购买无人机装备,可以预见,未来战争中,无人机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二)无人察打成为受限战场关键

受到政治因素、国际舆论、经济形势等约束,此次俄乌冲突并非爆发全域大规模对抗。一方面,俄罗斯近年来经济萎靡,因此对于价格高昂的精确制导武器使用十分谨慎,除第一轮进攻中使用防区外精确制导武器完成关键军事节点摧毁外,后续战事鲜有出现。另一方面,俄虽装备察打一体无人机,但数量有限,精确制导弹药挂载能力弱,且战法不够成熟,从而导致此次冲突中未大量出动,在无人机作战方面处于下风。反观乌克兰,在北约无人机装备、技术、人员支持下,大量运用无人作战力量,取得显著作战效果。表明,在有限烈度冲突下,无人机将成为左右战场局势的关键力量。

(三)实现高能化和高风险的矛盾对立统一

高空高速高自主将成为无人机重要发展方向。俄乌冲突表明,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完全适应现代军事战场需求,仍以执行侦察类、消耗类、等简单作战任务为主。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将朝着高空、高速、高自主的方向发展,这也为未来的战争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国家来说,应该积极投入研发无人机技术,推动其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以提高无人机技术的水平和竞争力。此外,我们需要认识到,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一定的危机,随着其任务能力不断提升,我们还需要重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和数据安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无人机技术的潜力,服务未来战场需求。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