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英时
出版社:中华书局
副标题: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出版年:2014-7
页数:249
定价:58
装帧:精装
丛书: 中华书局经典学术
ISBN:9787101101997
内容简介 · · · · · ·
《论天人之际》主要在探讨中国思想的一个主要特色,大致以“天”代表超越世界,以“人”代表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轴心突破”以前已存在,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因“突破”而发生了重要变化。这是余英时先生自称为“收官之作”的重要作品。
目录 · · · · · ·
代序 中国轴心突破及其历史进程
上篇:中国思想史的开端——比较文化史的探索
下篇:中国轴心突破的展开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轴心突破与礼乐传统
从古代礼乐传统的变迁论儒家的轴心突破
墨家的突破
道家的突破
第三章 天人关系的新转向
第四章 从巫传统到气化宇宙论
第五章 孔子与巫传统
第六章 “天人合一”的历史演变
“绝地天通”下的巫与礼
“天命无常论”的出现及其涵义
轴心突破后的新“天人合一”说
延续与改造——新旧“天人合一”说的交涉
“治气养心之术”的演变
与古希腊轴心突破的对照
第七章 结局:内向超越
外向超越与内向超越
孔子与内向超越的展开
“修德”——春秋时期的精神内向运动
“道心”与“人心”:内向超越的归宿
跋一
跋二
参考文献
评论 ······
只读代序就够了。
视野开阔,四平八稳,完成度高,如是一般学人之作可算够好了,但作为余大师的晚年收官之作,未免与期望值略有落差。书中多数立论多引自他人研究,自身创见较弱(即便“内在超越”、“德的内化”也不是没人说过)。虽强调“比较文化史的探索”,但所比较的对象其实只是古希腊,对希伯来和印度极少着墨;在比较时则再三强调共通之处,而倾向于忽视差异点,有时遂致失误(如由“哲学的突破”联想到“道术将为天下裂”,以为“brea…
主题是天人合一,但论证多以天人之间交通为证,与合一差一间。李零认为中国无天人合一,有天人之分。
从钱宾四先生的晚年彻悟到余英时先生的内向超越的提出,余先生以封笔之作来处理其师最后的遗留问题的历史起源,似乎也在呼唤后代学人的继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