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上下)

0
(0)

中国哲学史(上下)

作者:冯友兰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年:2009.11

页数:796

定价:80.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229012632

内容简介
 · · · · · ·

冯友兰先生所著《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卷本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全书分为上、下册。第一篇是子学时代,第二篇为经学时代。从孔子到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到康有为为经学时代。子学时代主要介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学时代则记述了从汉代到晚清整个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取材严谨,持论精确

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

矫傅会之恶习,具了解之同情

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陈寅恪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

作者简介
 · · · · · ·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28至195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目录
 · · · · · ·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篇 子学时代

第一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二、哲学之方法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六、哲学之统一

七、哲学与哲学家

八、历史与哲学史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五、古代著述体裁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二、术数

三、天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五、人之发现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三、正名主义

四、孔子以述为作

五、直、仁、忠、恕

六、义利及性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 之时代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之团体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六、兼爱

七、宗教的制裁

八、政治的制裁

九、余论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四、性善

五、孟子反功利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

二、陈仲子

三、许行、陈相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五、尹文、宋轻

六、彭蒙、田骈、慎到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一、老聃与李耳

二、老学与庄学

三、楚人精神

四、道、德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

六、处世之方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二、惠施与庄子

三、《天下篇 》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

十一、《天下篇 》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十二、感觉与理智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

二、道、德、天

三、变之哲学

四、何为幸福

五、自由与平等

六、死与不死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

八、绝对的逍遥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形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

三、论知识

四、论“辩”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

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护

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一、荀子之为学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

四、天及性

五、荀子之心理学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

七、礼论、乐论

八、王霸

九、正名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二、法家之历史观

三、法家之三派

四、三派与韩非

五、法之重要

六、正名实

七、严赏罚

八、性恶

九、无为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

六、关于孝之理论

七、《大学》

八、《中庸》

九、《礼运》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

二、八卦及阴阳

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

五、易象与人事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一、儒家之六艺论

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

《中国哲学史下》:目录

第二篇 经学时代

第一章 泛论经学时代

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四、元、天、阴阳、五行

五、四时

六、人副天数

七、性情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十、灾异

十一、历史哲学

十二、《春秋》大义

第三章 两汉之际谶纬及象数之学

一、纬与谶

……

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节

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

第十三章 朱子

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

附录

评论 ······

评价不来

都说读历史的人不会那么楞,毕业后才开始喜欢读的

精湛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