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帆西扬 : “耆英号”之航程(1846—1855)

0
(0)

东帆西扬
: “耆英号”之航程(1846—1855)

作者:[英]戴伟思(StephenDavies)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耆英号”之航程(1846—1855)

原作名:EastSailsWest:TheVoyageoftheKeying,1846-1855

译者:高丹

出版年:2021-5-16

页数:396

定价: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308212755

内容简介
 · · · · · ·

在“大脱钩”的时代隐忧中,

回望一艘中式帆船的西洋之旅,

体察中西方早期“接钩”的荒诞与艰难……

************************************************

鸦片战争结束后,一艘以两广总督耆英命名的中式帆船,成为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自行从中国出发经好望角驶入北大西洋的中国船舶,同时,它也是有史以来首艘既抵达了英国又造访了美国东海岸的中国造船只。

它抵达纽约时,著名诗人惠特曼曾登船参观;在船员分裂以致对簿公堂时,美国著名汉学家卫三畏亲自出庭为中国船员辩护……

它到达伦敦时,维多利亚女王携王室成员一行亲自到访;小说家狄更斯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参观,并撰文评论……

然而,160多年来,它的故事一直不为人知……

*****************************************************

1846年12月,一群英国投资人购入一艘中式帆船,并以签署《南京条约》的时任两广总督耆英的名字命名。该船在广州和香港招募了中国船员与欧洲船员,并装有供流动展览用的形色色的中国物件,计划从香港驶往伦敦大赚一笔。“耆英号”的航程一波三折,途中问题不断,更意外地抵达了大西洋的彼岸——波士顿和纽约,并因拖欠船员的工资而在纽约对簿公堂。在经历了多起船员分裂事件后,它终于在1848 年抵达伦敦,在泰晤士河畔公开展览至1853 年。之后,它在被拍卖后被拖送至利物浦,最终被拆毁。作者通过现存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对该船结构、船员和航程进行了深入调查,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曲折跌宕的航海和商业故事。

***************************

戴伟思用精彩的文笔为我们生动呈现了“耆英号”从香港到纽约和伦敦的著名航程。作者本人长期从事航海活动,熟悉船舶建造和错综复杂的海上航行,他用与之相称的描述性细节重新刻画了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范岱克(Paul.A.Van Dyke),中山大学教授

戴伟思令一艘中国帆船横跨印度洋和大西洋、独特且漫长的航程重新获得了它在世界历史中应有的地位。这是一项杰出的学术成就,它将敏锐的历史分析、严谨的研究和对船舶和航行的广博知识难能可贵地结合了起来。

——冼玉仪(Elizabeth Sinn),香港历史学者

戴伟思将中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进行对外探索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公之于众。他超越了对于帆船有可能航行多远、又真正能够航行多远的激烈争论,呈现了一则饶有趣味、内容翔实的十九世纪航海故事,让人既回想起中世纪,又联想到现代。”

——丹尼尔•费纳莫尔(Daniel Finamore),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馆长

这是一篇内容广博、学术性很强的作品,讲述了一艘三桅中国商船在19世纪中叶确有其事但几乎遭人遗忘的一次航行,航程从香港经好望角、纽约和波士顿抵达伦敦。其内容是所有海洋历史学家和造船学的学生都会感兴趣的。

——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馆读者

作者简介
 · · · · · ·

戴伟思(Stephen Davies),曾在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务多年,后进入香港大学任教,教授历史和政治学,并在香港电台(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担任电视演讲人。2005年出任香港海事博物馆首任馆长,2011年被法国授予 “海洋功勋”荣誉骑士勋章,后成为中国船舶建造公司的首位研究员。他还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撰写了一千多篇文章及数十本著作,大部分以历史和海事为主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历史、政治理论、考古、造船等方面。戴伟思并没有把他的研究局限在图书馆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他曾驾驶一艘1150米长的单桅帆船航行8万多千米,并利用自己的经验撰写了红海和东南亚的游艇自驾指南。现为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科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译者简介】

高丹,译言网签约译者。原籍河北,毕业于郑州大学,习英文,爱阅读,喜欢翻译。现居青岛。

目录
 · · · · · ·

目录

导论:东洋西洋,景象有别/ 1

香港码头一瞥/ 4

传统中国船只/ 6

西方船只/ 8

舰船不同,管理迥异/ 9

驾蒸汽轮驶向未来/ 11

巅峰将至:横帆舣装/ 12

为何“耆英号”看上去大不相同:造船工艺大相径庭/ 14

无情的目光/ 23

野心勃勃的航海者/ 29

中式帆船的世界/ 31

审视“耆英号”/ 35

第一部分“耆英号”的旅程/ 39

第一章 起因、采购、出航/ 41

其船其谋/ 41

投资人/ 46

中国船?英国船? / 53

项目花费/ 56

黄埔船员,香港船员/ 63

准备起航/ 66

第二章 船名由来/ 75

第三章 船员,以及前往纽约的航程/ 86

下定决心,则万事俱备/ 86

第一段航程/ 101

起初一帆风顺/ 101

行进缓慢,问题浮现/ 110

第二段航程/ 117

依旧迟缓/ 117

风力微弱,船底附着/ 126

帆船的转向系统/ 130

中式帆船的性能/ 135

在圣赫勒拿岛/ 140

第三段航程/ 142

慢上加慢/ 142

船员制度对比/ 146

蜗行牛步,驶向西北/ 151

果断抉择/ 152

第四章 停留纽约,遭遇麻烦/ 161

抵达/ 161

娱乐大众/ 169

“耆英号”被自己的船员扣押/ 171

就灯塔税上诉国会/ 183

体察背景/ 185

一艘帆船,两种管理/ 187

第五章 最后一段航程——驶向终点/ 194

离开纽约/ 194

逗留波士顿/ 200

横渡大西洋/ 205

遭遇风暴,海上维修/ 208

抵达英吉利海峡/ 212

评价“耆英号”的表现/ 214

第六章 旅程终点:停驻伦敦/ 219

第七章 残局/ 229

“耆英号”的最后时光/ 229

船员的命运/ 239

查尔斯·凯利特/ 239

中国船员与中国帆船/ 244

销声匿迹/ 250

第二部分 就船论船:类型、建造及性能/ 255

第八章 “耆英号”是什么样的船? / 257

第九章对 “耆英号”可能形状的再评估/ 277

第十章 “耆英号”的尺寸与形状/ 289

第十一章 它能开多快?/ 306

第三部分 历史的废料场/ 315

第十二章航程终结/ 317

附录“耆英号”的画像/ 325

索引/ 342

评论 ······

这本书是帆船爱好者的蜜糖,普通读者的砒霜。书中对离岸航海的描述不够“浪漫”足够“硬核,着重于结构/机械/风向/地质等领域,即便对于经常进行近岸赛事的我来说消化起来有难度,所以才更显现出这本书的特殊之处:作者本身具有丰富的远洋航海经验,他非常理解船上众人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实际上,这本书打开了一个绝佳且罕有人至的大分流纬度,耆英代表的清朝重臣再审视/早期香港殖民地中外居民/中国融入国际海商法/中外…

作者的分析思辨能力真的强,又是个远洋航行的练家子,全书充斥着技术流的风格。

太专业了啊。突然感觉发现新世界。

由耆英号这艘帆船来窥见晚清中国帆船的形制、管理、远洋航行方式及其政治心态和目的、中西交流间形象等等。很好的以小见大的著作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