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失忆 : 写在时间的边缘

0
(0)

文化失忆
: 写在时间的边缘

作者:[澳]克莱夫·詹姆斯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副标题:写在时间的边缘

原作名:CulturalAmnesia:NotesintheMarginofMyTime

译者:丁骏/张楠/盛韵/冯洁音

出版年:2020-10

页数:816

定价:1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47735626

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生活的世纪脱胎于二十世纪,正如一道黑烟从石油大火中升起。

如果不能记住所有的事情,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忘记了什么。

豆瓣2020年度最受关注图书(No.9),《新京报》2020年度阅读推荐(10强),第六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作品”,新浪读书2020年度好书,2021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30强作品。

.

克莱夫·詹姆斯用了四十年时间完成《文化失忆》,一部介绍自由人文主义传统“独出机杼的核心纲要”,由百篇历史人物评论组成,除了那些醒目的路标式人物,更多的是被留存在遗忘边缘的名字。二十世纪几次大灾难历尽生死存亡,无数人消失在晦暗的断裂中,更多不合时宜的事实经过筛选淬炼,重组为我们所知的历史。詹姆斯提醒人们,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本书试图召回、感知和审视二十世纪动荡的精神生活,捕捉“一场盛大对话的边角”,以此抵抗遗忘,并重新建立联结。

詹姆斯通晓七种语言,贯通哲学、历史、政治和艺术,打磨出一份警句频出的现代文明回忆清单。从阿赫玛托娃(A)到茨威格(Z),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闪耀的群星,还有人类一切创造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勾连及其周围环绕的黑暗,它们共同构成时间之海上一道明灭相间的星辉:或许会黯淡,但永不消逝。作为一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詹姆斯热诚的书写让历史回到当下的脉搏之中,并获得回应当下的能力:对于一切削弱人文主义联结的势力,任何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必要的抗争。

.

充满格言警句、极具启发的文明史速成课程。——J. M. 库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颗惊人的星星迸发出炽烈的光辉。——西蒙·沙玛(英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讲师)

詹姆斯获得“折衷高眉与浅俗的大师”这一声誉,当之无愧。——《洛杉矶时报》

詹姆斯证明了自己不仅拥有卓越的才智,而且还拥有非凡的能力来传达自己的激情。——《观察家报》

当英国失去克莱夫·詹姆斯,就好像一架有五六名最优秀的作家乘坐的飞机坠毁了。——德怀特·加纳(评论家)

诙谐、深刻、博学,关于二十世纪文化与政治丰富驳杂的一流文集。——《星期日泰晤士报》

极具天赋,博学多才到令人嫉妒,他慷慨的书写包罗万象。——约翰·班维尔,《纽约书评》

再也没有人能够像他这样博识地,用这样幽默、精简的文字去写出他所见证过的这个逝去的世纪……他对于古典自由人文主义的信仰,使得他能够获得更大的动力,在晚年经历了许多病痛的阶段,仍然持续创作。这部书虽然是在他得悉自己生病之前就开始的,但你仍然可以看到,在这些看来非常轻简的文字,有时候非常有趣的段落之外,背后持续关注、持续投入的热情,那种不可能失去焦点、不可能转移视线的洞察的持续。我想这就是克莱夫·詹姆斯留给我们最大的一个教益。我们在《文化失忆》这部书里面读到的,是前几个世纪持续的声音跟倾向的一种回响。——梁文道

虽然需要相当知识储备,但本书极具可读性:不仅构思颇为用心,文辞(因为翻译)亦美轮美奂,几乎可以说 ,从头至尾洒满了警句、金句。可惜作者去年11月底在伦敦去世,否则我差不多敢说,这本《文化失忆》,是在世作家写出的不朽经典。——刘苏里

作者推崇古罗马的塔西佗,他说塔西佗是他这本书写作的源头,正是这位古罗马的历史书写者,在一个专制恐怖的时代,发展出一种新的文体,来容纳他的绝望,一种坩埚般熔化一切的文体。这种文体会在专制恐怖的时代之后依旧长久地存活下去。他说,自己这本书里写到的这些现代和前现代的英雄们,从孟德斯鸠到戈洛·曼,正是以塔西佗凝练的表达能力作为标杆,来衡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任务。我想,克莱夫·詹姆斯本人,在这本书中也完成了这个任务。——张定浩

克莱夫对于知识分子、政治家、文化名人有一个评价的尺度,那就是面对权力和恐怖时表现的勇敢、独立和良知。他深知我们时代的健忘并不是因为大脑记忆能力的退化,而是因为文化的话语权从来都是在隐而不显地将一些东西秘密排除到我们的记忆之外。打败文化失忆症,当然最好要有克莱夫·詹姆斯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博学,但如果你和我一样无法在智识和阅读面上效仿他的这种才子风格,那起码可以认真抱起这本他花了四十年写的书,让他带我们去进入一个有着无数秘密分岔的花园。——但汉松

这是我最向往的一种读者跟书籍、跟文字、跟思想相处的方式:分心与专注之间的悖论。首先他是贪得无厌的,任何形式的才华都能吸引他,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尽情纠缠;更为重要的是,在享受这种脆弱的才华的时候,时刻担心着毁坏它的力量。克莱夫·詹姆斯在这本书里展现出来的自我教育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于我以后看到不是这样看书、这样写作的人,总觉得有什么缺憾。——陈以侃

作者简介
 · · · · · ·

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1939—2019),澳大利亚籍著名评论家、记者、作家、诗人、翻译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六十年代移居英国,数十年活跃于各种纸媒和电视,是英国文化评论界的一支健笔,被称为“折衷高眉与浅俗的大师”“一群才子的集合体”(《纽约客》),《泰晤士报书评增刊》誉之为“当代的蒙田”。出版评论集、随笔集、诗集、回忆录、小说、译著五十余部,包括《不可靠回忆录》《文化失忆》《诗歌笔记》等。

2008年,克莱夫·詹姆斯因其在广播电视新闻业的成就,获得了奥威尔特别奖,他在2010年成为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2012年获得大英帝国勋章。詹姆斯于2011年罹患绝症,但笔耕不辍,依然积极在媒体发声,并不断有新书出版,完成了但丁《神曲》的翻译。

2019年11月,克莱夫·詹姆斯逝世于剑桥,在此之前他只停笔了一个月。

.

关于译者:

丁骏,复旦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汉双语词典编纂、英美文学翻译,翻译代表作包括J. D. 塞林格中短篇小说系列,迈克尓·翁达杰《英国病人》等。

.

张楠,复旦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国文学、现代主义、文化思想史、欧洲哲学思想和美学传统等,翻译出版了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的小说《大英博物馆在倒塌》和《换位》。

.

盛韵,文学博士,作者,译者。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书评》特约编辑,《伦敦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人。

.

冯洁音,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南佛罗里达大学图书信息学硕士。现为上海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译有学术著作和小说数种。

目录
 · · · · · ·

引言 i

文本注释 xvi

鸣谢 xviii

英国2012版注释 xx

序章

维也纳 001

A

Anna Akhmatova 安娜·阿赫玛托娃 011

Peter Altenberg 皮特·阿尔滕伯格 016

Louis Armstrong 路易·阿姆斯特朗 024

Raymond Aron 雷蒙·阿隆 032

B

Walter Benjamin 瓦尔特·本雅明 047

Marc Bloch 马克·布洛赫 057

Jorge Luis Borges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063

Robert Brasillach 罗伯特·布拉西亚克 072

Sir Thomas Browne 托马斯·布朗爵士 077

C

Albert Camus 阿尔贝·加缪 089

Dick Cavett 迪克·卡维特 094

Paul Celan 保罗·策兰 101

Chamfort 尚福 107

Coco Chanel 可可·香奈儿 111

Charles Chaplin 查尔斯·卓别林 116

Nirad C. Chaudhuri 尼拉德·C. 乔杜里 120

G. K. Chesterton G. K. 切斯特顿 124

Jean Cocteau 让·科克托 131

Gianfranco Contini 詹弗兰科·孔蒂尼 136

Benedetto Croce 贝内代托·克罗齐 149

Tony Curtis 托尼·柯蒂斯 153

Ernst Robert Curtius 恩斯特·罗伯特·库尔提乌斯 160

D

Miles Davis 迈尔斯·戴维斯 169

Sergei Diaghilev 谢尔盖·佳吉列夫 175

Pierre Drieu La Rochelle 皮埃尔·德里厄·拉罗谢尔 182

E

Alfred Einstein 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 189

Duke Ellington 艾灵顿公爵 195

F

Federico Fellini 费德里科·费里尼 209

W. C. Fields W. C. 菲尔茨 213

F. Scott Fitzgerald F.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217

Gustave Flaubert 古斯塔夫·福楼拜 228

Sigmund Freud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232

Egon Friedell 埃贡·弗里德尔 238

G

Charles de Gaulle 夏尔·戴高乐 253

Edward Gibbon 爱德华·吉本 257

Terry Gilliam 特里·吉列姆 267

Joseph Goebbels 约瑟夫·戈培尔 277

Witold Gombrowicz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286

H

William Hazlitt 威廉·黑兹利特 297

Hegel 黑格尔 304

Heinrich Heine 海因里希·海涅 310

Adolf Hitler 阿道夫·希特勒 320

Ricarda Huch 丽卡达·胡赫 327

J

Ernst Jünger 恩斯特·荣格 335

K

Franz Kafka 弗兰兹·卡夫卡 341

John Keats 约翰·济慈 347

Heda Margolius Kovaly 海达·马尔戈柳斯·科瓦利 353

Karl Kraus 卡尔·克劳斯 357

L

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格奥尔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贝格 367

M

Norman Mailer 诺曼·梅勒 397

Nadezhda Mandelstam 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 402

Golo Mann 戈洛·曼 408

Heinrich Mann 海因里希·曼 416

Michael Mann 迈克尔·曼 420

Thomas Mann 托马斯·曼 429

Zinka Milanov 津卡·米拉诺夫 443

Czeslaw Milosz 切斯瓦夫·米沃什 447

Eugenio Montale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454

Montesquieu 孟德斯鸠 462

Alan Moorehead 艾伦·穆尔黑德 475

Paul Muratov 保罗·穆拉托夫 483

N

Lewis Namier 刘易斯·内米尔 493

P

Octavio Paz 奥克塔维奥·帕斯 503

Alfred Polgar 阿尔弗雷德·波尔加 508

Beatrix Potter 比阿特丽克斯·波特 517

Jean Prévost 让·普雷沃 520

Marcel Proust 马塞尔·普鲁斯特 524

Q

Edgar Quinet 埃德加·基内 531

R

Marcel Reich-Ranicki 马塞尔·赖希—拉尼奇 537

Richard Rhodes 理查德·罗兹 545

Rainer Maria Rilke 莱纳·马利亚·里尔克 550

S

Ernesto Sábato 埃内斯托·萨瓦托 565

Edward Said 爱德华·萨义德 576

Sainte-Beuve 圣伯夫 584

Jean-Paul Sartre 让—保罗·萨特 590

Erik Satie 埃里克·萨蒂 601

Arthur Schnitzler 阿图尔·施尼茨勒 605

Sophie Scholl 苏菲·绍尔 626

Wolf Jobst Siedler 沃尔夫·约布斯特·西德勒 636

T

Tacitus 塔西佗 643

Margaret Thatcher 玛格丽特·撒切尔 649

Henning von Tresckow 亨宁·冯·特雷斯科 655

Karl Tschuppik 卡尔·楚皮克 660

U

Dubravka Ugresic 杜布拉芙卡·乌格雷希奇 671

Miguel de Unamuno 米格尔·德·乌纳穆诺 676

Pedro Henríquez Ureña 佩德罗·恩里克斯·乌雷尼亚 683

V

Paul Valéry 保罗·瓦莱里 693

Mario Vargas Llosa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700

W

Evelyn Waugh 伊夫林·沃 707

Ludwig Wittgenstein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712

Y

Isoroku Yamamoto 山本五十六 721

Z

Carl Zuckmayer 卡尔·楚克迈尔 733

Stefan Zweig 斯蒂芬·茨威格 737

尾声

Kun-Han-Su 749

增补

增补简介 757

从垃圾读物开始 759

跟踪妮可·基德曼的诗人 769

达蒙最勇敢的日子 774

评论 ······

对20世纪整个百年中欧洲人文主义进程和构成做出贡献的人物的百科图谱式的介绍和评述。其目的不是为了编成一本百科人物合集(但实际上和人物合集没区别),其目的是在这些人物和思想之间去展现那种联系,从而真正的继承和发展已经逐渐被忘却的人文精神。
该精神不在一文一人的独家描述中,而是存在于各个特色人物的相互关联和空白里,这是我们一直被忽视的地方!也是文化失忆的核心所在。
作者努力在重现和记忆这些已经快被遗忘…

绝妙的笔触与辛辣的点评,很爽。中国就是没这种东西

对抗遗忘和愚蠢的清醒丸,可以按图索骥“获得智慧”的索引录,充满诚意和反思的备忘集,这样的书不是越多越好吗?虽然,大部分人我并不认识,这正说明了问题。

从A到Z,仿佛按部就班,然后,我才发现,这是一种错觉。它根本无意于堆积信息,更不屑于建造人工的宫殿,每篇短文都像是思辨的武器,这些“砖块”顺手叠放,延伸成了交错的路线,呈现复杂的世纪图像。凭借着如何做和做什么的独特兴趣,关联着自我的美学甚至是自我的意志。源自于作者在40年的时间里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对于极权主义的极度警惕,对于个人声音的高度关注,以及亲身验证过的对文学权利和义务的信念。这本书,…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