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与记忆

0
(0)

风景与记忆

作者:[英]西蒙·沙玛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LandscapeandMemory

译者:胡淑陈/冯樨

出版年:2013-10-1

页数:840

定价:CNY78.00

装帧: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9787544739993

内容简介
 · · · · · ·

•跨越三个世纪和四大洲的风景之旅、历史和艺术之旅,以自然元素木、水、石分篇,内容丰富而结构恢弘,有光影、有色彩、有气味……生动再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风景体验。

•作者西蒙•沙玛因多部扛鼎之作和纪录片《英国史》《艺术的力量》而蜚声国际。《风景与记忆》曾获W.H.史密斯文学奖,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好书之一。

•彩图32面,黑白图片200多幅,包括许多名画和雕塑,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本书探讨了神圣或神秘的河流、森林和高山等对文化想象力的影响。有力地说明人们被自然所塑造的程度不亚于他们塑造自然的程度。本书不是把风景作为孤立和个别的现象,而是作为连续的全景,视角跨越欧洲和美洲、东方和西方,融合个人记忆和群体经历,涵盖诗歌、传说、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诸多方面,从多样的风景体验中挖掘出深层文化记忆,重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精神纽带。

作者简介
 · · · · · ·

西蒙•沙玛(1945— ),英国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教,并担任BBC纪录片解说,《纽约客》文艺评论员。编写并主持过系列纪录片《英国史》、《艺术的力量》、《美国的未来》,曾获诸多嘉誉,包括1977年以《爱国者和解放者》获沃夫森历史奖,1987年以《财富的窘境:黄金时代荷兰文明的一种解释》获“《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1996年以《风景与记忆》获W.H.史密斯文学奖,2006年以《乱世交汇:英国、奴隶与美国革命》(Rough Crossings)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著作还包括《伦勃朗的眼睛》、《公民们,法国大革命编年史》、《死亡的确定性》等。

目录
 · · · · · ·

导言

第一部分 木

序 路漫漫兮

第一章 立陶宛野牛的国度

第一节 比亚沃韦扎原始森林的皇家野兽

第二节 最后一击

第三节 必朽与不朽

第二章 林中小径:穿越森林的小道

第一节 追寻日耳曼尼亚

第二节 森林之血

第三节 重生的阿尔密尼乌斯

第四节 垂死的森林

第三章 绿林中的自由

第一节 绿林好汉

第二节 居于森林:法律与违法者

第三节 橡树之心,自由的堡垒?

第四节 高卢的栋梁

第五节 危急关头

第四章 青翠的十字架

第一节 灰熊

第二节 植物的复活

第三节 开拓者

第四节 青翠的十字架

第五节 神龛

第六节 墓地里的沃尔沃

第二部分 水

第五章 意识之流

第一节 神话之流

第二节 循环:动脉—干流和奥秘

第三节 神圣的汇流

第四节 智慧之泉

第五节 尼罗河被引至台伯河

第六节 贝尼尼与四河喷泉

第六章 血流

第一节 迷失方向的沃特•雷利爵士

第二节 棕色纸船中的男人

第三节 权力线

第四节 银鱼政治理论

第五节 水体

第六节 伊西斯之流:泰晤士河和尼罗河

第三部分 石

第七章 狄诺克拉底与道士:至高,至福,至大

第一节 拉什莫尔山的女性

第二节 狄诺克拉底与道士

第三节 高地

第四节 驱邪皮拉多

第五节 便利受难纪念地

第六节 最后的圣山?

第八章 帝国之巅,理智之渊

第一节 愉悦的恐怖

第二节 帝国之巅,理智之渊

第三节 美德之所在

第四节 征服

第五节 伟人艾伯特

第六节 救赎的前景

第四部分 木 水 石

第九章 重塑阿卡狄亚

第一节 我也在阿卡狄亚

第二节 蛮荒和牧歌

第三节 粗糙与混乱

第四节 民享的阿卡狄亚:枫丹白露的森林

第五节 玻璃下的阿卡狄亚

第六节 毛茸茸的野越橘

“风景与记忆”试读
 · · · · · ·

直到上初中,我才意识到自己不该那么喜欢鲁德亚德·吉卜林。这让我大吃了一惊。我并不在意告别基姆和毛格利,但《普克山的帕克》却是另一回事。事实上,自从我在八岁生日那年收到这份礼物后,它就一直是我最喜爱的故事。对于一个总是向往过去的小男孩来说,吉卜林的想象确实有股引人入胜的魔力。毫无疑问,在英国的某些地方,如果你是个小孩子(就像丹或者乌娜那样),几世纪前生活…

  • 导 言
(查看全部试读)

评论 ······

四星半,体量如此大,内容如此驳杂,再加半星

我想说内容与题目完全契合,但是这些对风景的阐释不是我需要的。

三个多月,终于看完……绝对是今年看过内容最丰厚一本书了。Simon Schama脑残粉养成。

1996年W.H.史密斯文学奖。内容涵盖文化、环保、民俗、艺术、历史、宗教、心理学——文字易读,但故事讲的不算精彩。可能是因为作者要表达的太多,导致内容有些泛泛。虽然不乏生动的故事,但缺乏丹纳《艺术哲学》中对时代风尚细腻刻画,也没有J布尔斯廷作品简练而不失震撼的风格。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