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 : 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0
(0)

袍哥
: 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作者:王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

原作名:ViolenceandOrderontheChengduPlain:TheStoryofaSecretBrotherhoodinRuralChina,1939-1949

出版年:2018-10

页数:392

定价:69.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 博雅撷英

ISBN:9787301294635

内容简介
 · · · · · ·

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

·

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近代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近代川西社会图景。

作者简介
 · · · · · ·

王笛,男,1956年6月出生于成都。现为澳门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主任。兼任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1991年赴美,师从西方研究中国城市史大师罗威廉教授。1998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1998~201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历任助教授、副教授、教授。2003年和2004年任旅美中国历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主要著作还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中华书局,1993)、《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3)、《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等。《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曾获得美国国家人文科学、美国全国人文中心、美国富布莱特等研究奖助。《街头文化》一书获2005年“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6年十佳图书。

目录
 · · · · · ·

序 言

第一部分 暴力团伙

第一章 杀死亲生女

第二章 川西的乡村

第三章 袍哥的网络

第四章 调查的开始

第五章 佃户“舵把子”

·

第二部分 地方秩序

第六章 精神的世界

第七章 神秘的语言

第八章 在茶馆“讲理”

第九章 仪式与规范

·

第三部分 大势已去

第十章 女人的命运

第十一章 权势的衰弱

第十二章 雷家的末路

·

第四部分 寻找真相

第十三章 讲故事的人

第十四章 “农村工作者”

第十五章 何处是“望镇”?

第十六章 袍哥的覆没

·

第五部分 事件重构

第十七章 叙事与文本

第十八章 历史的记忆

·

注 释

附 录

附录 1 袍哥等级名称表

附录 2 雷氏家庭关系图

附录 3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

征引资料目录

后 记

评论 ······

与其说是学术专著,不如说是读书报告。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围绕沈宝媛七十年前那篇关于一个袍哥家庭的观察报告展开叙述。王笛虽在前言中写到该书的缘起就是沈女士的本科毕业论文,但是不至于把自己放低到一个注释者的位置上。书名是西方学术读物惯用的复式标题,内容却只有冰山一角。作者太拘泥于人类学记录,沈女士当时水平也十分有限,如果作者依赖的是如同《金翼》一般的著作,一切皆可另说。可是短短四万字的报告,一来内容…

扩写罢了,谈何研究。

虽然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沈宝媛女士的论文资料,但是在叙述这段隐秘的历史时将文学性和客观性兼顾,至此得三星。最后两章为吾辈所学习,至此四星。

与沈宝媛错失深谈的机会,简直是难以承受的损失。如果能早些年找到她,本书可能会提升到经典的程度。这也很讽刺了:当事人完全明了而且经历过,只是不说;历史学家却要费劲心思写一本书,还没说透。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