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的夏日 : 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观察

0
(0)

1898年的夏日
: 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观察

作者:[德]保罗·戈德曼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一个德国记者的中国观察

译者:吴伟栗

出版年:2022-1

页数:459

定价:68

装帧:平装

ISBN:9787020165254

内容简介
 · · · · · ·

1898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一年。德国《法兰克福报》的记者保罗·戈德曼,受报社指派,在这一年来到了中国,专程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司法等进行考察。他从香港登陆,经广州、上海深入中国腹地汉口、武昌、胶州、天津、北京,采访了李鸿章、荣禄、陈季同、广东总督秘书兼厘金局局长、上海道台等晚清人物。作为外国人探访中国的历史记录,该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读者可以通过富有现场感的“他者”视角,感受晚清帝国在艰难危局中转型的重要历史细节,进而看到清末中国社会的鲜活风貌。

这既是一本历史书,也是一本文学书,有清晰的社会风貌,也有鲜活的历史场景。通过外国记者的眼睛,普通读者可以看到1898年的风情与故事,专业读者则可以验证某些史料和细节的真实。

——著名作家 唐浩明

一个德国记者对清末官场和社会的观察,总不免带有一些西方人的偏见,但换个角度看,他的观察和分析也多有独到之处,常常是中国人自己容易忽略和熟视无睹的地方。应该承认,保罗·戈德曼的游历和采访,展示了国人未曾想到的1898年前后中国社会的一些原始样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忠文

19世纪末德国《法兰克福时报》记者的中国之行,记录了晚清通商口岸城市社会风貌的方方面面,也给今人留下了李鸿章、张之洞、荣禄、谭钟麟、蔡钧、王存善等人物的时代剪影,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打开一双“异域之眼”。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戴海斌

作者简介
 · · · · · ·

保罗·戈德曼(Paul Goldmann):

1865年1月31日生于德国布雷斯劳市(现为波兰弗罗茨瓦夫市),1935年9月25日在维也纳去世,奥地利及德国新闻工作者、公关人员、旅行作家、戏剧评论家、翻译。1892年至1902年,他在布鲁塞尔,巴黎和中国担任《法兰克福报》的记者,并于1898年期间在中国进行游历和采访。

吴伟栗:

旅居德国华侨,长春市人,曾主修通讯工程、汉语言文学、经济信息学等专业。九十年代曾在中国从事边贸、运输、酒店、房地产等业务,1998年赴德国留学,2001年创立德国格兰茨公司(GLANZ GmbH),在国际贸易、酒店、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发展。2013年整理出版本书的德语版。

目录
 · · · · · ·

出版说明

第一章 登船“普鲁士号”

第二章 复活节早晨在塞得港苏伊士运河

第三章 红海—亚丁

第四章 科伦坡的一日一夜

第五章 新加坡

第六章 香港

第七章 往广东与沙面的珠江上

第八章 广东

第九章 王道台的招待会,广东总督的秘书

第十章 从香港到上海

第十一章 上海

第十二章 拜会上海蔡道台

第十三章 中国夜生活

第十四章 关于中国铁路

(一)中国的铁路与德国的疏失

(二)上海—吴淞铁路

第十五章 在中国的德国军事教官

第十六章 中国的报章媒体

第十七章 长江上

第十八章 汉口

第十九章 武昌

第二十章 胶州印象

(一)如何到达胶州

(二)青岛

第二十一章 北直隶海湾

第二十二章 陈季同将军

第二十三章 从芝罘去天津

第二十四章 天津

第二十五章 天津武备学堂

第二十六章 在天津拜访直隶总督

第二十七章 北京危机

一、在天津,人们注意到北京出事了

二、北京的说法

第二十八章 拜访李鸿章

第二十九章 北京

第三十章 回家

后记

评论 ······

19世纪末德国《法兰克福时报》记者的中国之行,记录了晚清通商口岸城市社会风貌的方方面面,也给今人留下李鸿章、张之洞、荣禄、谭钟麟、蔡钧、王存善等人物的时代剪影

后记里,译者找到了戈德曼的墓地,但已被作为无主墓处理,墓碑已经不存在了。所有的经历,最后也会消散。戈德曼的观察细致到了极点,我愿称之为Pre-何伟。

关于道台 、德系新军、李鸿章的篇章,有意思

看他人眼中过去的自己,既置身事外又身处其中的感受。
不得不感叹100年也难以改变的中西文化的差距。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