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 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0
(0)

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 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作者:李里峰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一项政治史的考察

出版年:2018-7

页数:427

定价: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214205353

内容简介
 · · · · · ·

《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青年社科英才文丛》以河北、山东等省份为中心,以大量未刊土改档案为主体资料,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及其政治意涵。《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青年社科英才文丛》一方面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出发,深入探讨了土地改革对于国家权力扩张和资源汲取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微观互动论视角出发,细致描述了土改运动在基层乡村社会的实际运作情形,进而对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中国政治运作中的“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特征和得失作了学理分析和初步反思。

作者简介
 · · · · · ·

李里峰,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Institute)2012—2013年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政治学理论、概念史等。著有《中国政治的历史向度》、《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形态研究》、《中国考试通史(卷四·民国)》(合著)等,译有《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历史之源》、《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合译)等,发表中、英、韩文学术论文及评论70余篇。

目录
 · · · · · ·

导言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与执行

一、革命前的华北乡村社会

二、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三、政策运作的辩证逻辑

第二章 资源再分配与运动过激化

一、土改中的打击对象与受益者

二、乡村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三、土改过激化的机制分析

第三章 群众运动中的政治动员

一、作为民众动员机制的“诉苦”

二、阶级划分的话语与实践

第四章 乡村民众的行动逻辑

一、地主富农:合作或抗拒的艰难博弈

二、贫雇农:理性农民抑或道义农民

三、中农:利益与安全的双重考量

四、抗属:特权及其过度使用

第五章 村庄权力结构及其运作

一、基层权力组织的边界

二、贫农团的兴衰

三、工作队与村庄社区的互动

第六章 基层政治精英及其困境

一、行为模式和角色特征

二、基层精英的生成、更替与冲突

三、整党与基层精英的困境

第七章 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重构

一、权力组织网络的形成

二、国家功能边界的扩张

第八章 战争动员与乡村治理

一、赋税征收:“经纪”模式的消解

二、参军运动:国家与农民的交换

第九章 从土地改革到农业集体化

一、土改后的乡村社会变动

二、迈向社会主义的动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评论 ······

無話可說了

我感觉很熟悉,跟《中国政治的历史向度》有内容重合……一个月前也许会打五星,现在只有四星了,因为感觉像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做得土改相关的研究太不俗了,比如郭于华、李康、方慧容(这个月读了他们的东西),李里峰写的不差,但是有的地方还是不够微观。当作入门读物和文献综述不错,李其实最大的优点是看得多,而且学啥像啥。有人谈诉苦,我感觉诉苦这一块李里峰没有处理好,他以前有一篇论文有一段讲诉苦,讲得蛮好的,要是能…

击破了土改神话,但仍然没有摆脱革命史观和中国史观,只留下了一地的黑材料,供诸夏爱国者利用。

个人感觉比周雪光的技术性静态分析高出起码一个段位,第一周没有讲到所谓运动式治理起源何在?第二当代的运动式治理与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的运动式治理有何关系。运动式治理存在的意义和困境,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中运动治理有何区别?本书都给出了答案。在国家发展(发展生产力)与政权稳固(政令统一)之间的张力决定了运动与常规循环周期的长短,运动式治理中尴尬的不仅是基层精英,到后来我们还看到高层精英在后来也经历了一番又一…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