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自述(注疏本)

0
(0)

老舍自述(注疏本)

作者:老舍著/徐德明注疏/易华注疏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年:2018-10-1

页数:420

定价:65.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14367737

内容简介
 · · · · · ·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自述一生!

★中国老舍研究会、老舍家人权威推荐!

★老舍家人亲选授权多幅珍藏照片!大气雅致典藏版本、双封设计附赠精美书签!

★这部书集传记、史料、论述于一身,而且图文并茂,尽最大可能保持了老舍先生自述的原貌,弥补了老舍先生晚年没有写下一本自传的缺憾。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本子,全家人都期待早日出版。——舒济(老舍长女)

★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舒乙(老舍之子)

★老舍先生永远活在他的作品当中,活在一代代读者心中,活在人民中间。——巴金(作家)

★大雅近俗,大洋近土,精通世故,返璞归真。——于是之(表演艺术家)

★老舍先生成了我毕生超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季羡林(语言学家、文学家)

———————————————————————————————————

胡风说老舍会“为友情伤心坠泪,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冰心说他“永远是激荡于天地间的一股正气”,巴金称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朱光潜认为他的小说首屈一指……

《老舍自述(注疏本)》是世界文坛长时间关注的“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自述一生,中国老舍研究会、老舍家人推荐的权威版本。本书共计四十万余万字,其中十多万字是注释,由老舍研究专家徐德明和易华两位教授从《老舍全集》中选择、截取老舍先生自述作品的原文,精心连接,整合而成。书中所截取的自述是老舍先生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自我写照,内容包括至亲朋好友,怀念故乡,旅居观光的记录、写作的总结、家庭生活的体会等等,都是真情实事的描述。本书集传记、史料、论述于一身,而且图文并茂、尽最大可能保持了老舍先生自述的原貌,将这些珍贵的一手材料编辑成为忠实于原作者的“自传”,弥补了老舍先生晚年没有写下一本自传的缺憾。

作者简介
 · · · · · ·

老舍(1899—1966)

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老舍先生自幼丧父,家境贫寒。1912年因经济困难退学,后考入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天津两地中小学任教;1924年经燕京大学教授推荐赴英国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后创作了《骆驼祥子》《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作品,确立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51年获北京市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时,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自沉于太平湖。

作为一名全才的文学家,老舍先生创作领域涉猎广泛,除大量小说外,有新旧体诗歌、散文、话剧剧作、歌剧剧本、电影剧本、曲剧、京剧、相声作品,等等,还可用英文写作,同时还有深厚的书法及诗词功底。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赵子曰》《四世同堂》《二马》《正红旗下》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等。

老舍先生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徐德明

扬州人,木匠,手艺不足以傲人;博士,学未淹博仍平心读书;教授,误人尚浅而少文字造孽。留心小说雅俗、城乡、诗学践行,皆浅尝辄止。嗜读老舍,酷爱扬州评话。任职扬州大学文学院。

易华

江苏通州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文学博士。自大学研读老舍至今不曾中辍。

目录
 · · · · · ·

序 言

序 诗

第一章 童年习冻饿

第一节 “庆春”

第二节 父 亲

第三节 母 亲

第四节 入 学

第五节 没有故事

第二章 糊口四方

第一节 “五四”

第二节 小型的复活

第三节 英 国

第四节 新加坡

第三章 壮岁饱酸辛

第一节 济 南

第二节 青 岛

第四章 八方风雨

第一节 开始流亡

第二节 在武汉

第三节 写通俗文艺

第四节 文协与会刊

第五节 入 川

第六节 滇行与青蓉行

第七节 多鼠斋与贫血

第八节 “文牛”与“愚人”

第九节 在北碚

第十节 望北平

第五章 旅美译介

第一节 旅美观感

第二节 写与译

第三节 启 程

第六章 晚年逢盛世

第一节 由三藩市到天津

第二节 我爱新北京

第三节 壮 游

第四节 家居生活

第七章 文章太平

第一节 办 公

第二节 戏曲改进

第三节 作个学生

第四节 十年笔墨

第五节 《茶馆》的侧面消息

第六节 改造思想

第八章 滚滚横流水

第九章 茫茫末世人

后 记

附 录 原版后记

评论 ······

“虽然准自传的编者必不能如作者从头说起,逐时有序,到记忆中打捞沉淀,且在材料的安排上也难以做到严格的前后照应,但他的态度也许倒是更加冷静、更加理智、更加科学的,因而也许是更能接近真实的。”
注疏本读起来太舒服了,编者将自己的解读和老舍的文字分离开,读者各取所需。在狂轰乱炸后,在信念崩塌后,老舍离开了这个自己已经不认识的世界。

书的结构超乎我认知,两位老师整理老舍作品后集结成一部属于老舍的“自传”。早期生活的贫困,后期忙于“工作”的无奈,对写作的挚爱,直白的把自己的内心剖开。 一句“再见”,人走,但留给读者的坚韧、赤诚将永存。

iBook茶馆就是好作品,不是只一时的。谢谢您。

值得一读,插图能多些就更好了。一直在想,如果归国后的老舍不是身兼多职,疲于开会的话,那留给世人的又将是多几部伟大的作品呀。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