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0
(0)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作者:[美]汉娜·阿伦特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

原作名:EichmanninJerusalem:AReportoftheBanalityofEvil

译者:安尼

出版年:2017-1

页数:420

定价:59

装帧:平装

ISBN:9787544764940

内容简介
 · · · · · ·

●汉娜•阿伦特极具争议性的著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犹太政策进行全面总结,提出著名的“平庸的恶”概念,引发西方思想界长达五十年的争论

●详细记录纳粹战犯庭审全过程,还原历史现场,探讨战后审判的合法性

●无删节简体中文全译本首次出版

●特别收录阿伦特德文版自序与德国史学巨擘汉斯·蒙森导读

1961年,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对纳粹战犯、“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重要执行者阿道夫•艾希曼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审判。汉娜•阿伦特就这场审判为《纽约客》写了五篇报告,后集结成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详细记录了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审判的全过程,并结合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平庸的恶”的概念。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公务员。艾希曼由于没有思想、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得到赦免。

作者简介
 · · · · · ·

汉娜•阿伦特(1906—1975) 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过去与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目录
 · · · · · ·

致读者

德文版前言

一 正义之殿

二 被告

三 一位犹太问题专家

四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一阶段:驱逐

五 犹太问题解决方案第二阶段:集中营

六 犹太问题的最终解决:屠杀

七 万湖会议或彼拉多

八 守法公民的责任

九 第三帝国的遣送:德国、奥地利以及保护国

十 西欧国家的遣送: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意大利

十一 巴尔干地区的遣送: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罗马尼亚

十二 中欧国家的遣送:匈牙利、斯洛伐克

十三 东部屠杀中心

十四 证据与证人

十五 判决、上诉、执行

结语

附言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汉娜·阿伦特与艾希曼审判(汉斯·蒙森)

评论 ······

看完电影《汉娜·阿伦特》之后一直想看,真是拖了好久才翻。“平庸的恶”虽然是一个听上去并不复杂的命题,可在战后那样的解放浪潮里,有一位犹太女性能发出如此理性的声音,足以说明她对哲学和思想本身的热爱。

「平庸的恶」已成为被过度阐释&消费的标签,对照原文banality of Evil,此广泛传播的概念值得商榷;正文中亦并未长幅围绕展开,相比正文犀利偏激的陈述,结合导言和附录更发人深省。阿伦特笔下的艾希曼并不具有大众赋予的妖魔化特征,其「平庸性」基于:1、作为极权机器上去人格化的齿轮,为完成官僚体系下达的命令而尽职;2、其人格、道德、思考力诸方面均十分平庸,努力获擢升可能是最大动力。藉由此话题性深…

还是觉得the Banality of Evil应该翻成恶之平庸

重读。阿伦特曾说过,思想交流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困惑带到别人那里。在写作《极权主义的起源》之前,她就已经开始质疑恶的动机和意图在作恶过程中的地位了,而这成为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中心议题。可以看到,阿伦特改变了自己对恶的看法,之前她坚持认为从人的可理解动机出发,无法解释或推导出根本恶(即康德的恶的第三个层次),当她遭遇艾希曼时发现,他虽然犯下滔天罪恶,但不是受到残暴邪恶意图趋使(雅斯贝尔斯称这种恶…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