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 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

0
(0)

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 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

作者:李仁渊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副标题: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

出版年:2019-12

页数:380

定价:88.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 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

ISBN:9787550629301

内容简介
 · · · · · ·

《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为台湾地区学者李仁渊所著, 原为作者硕士毕业论文, 后由台北稻乡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本书考察了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效果,以及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新式传媒发挥了什么功用等问题。题材的选择上,以文字传播,特别是报刊与印刷出版业为论述中心。

作者试图探究晚清传播媒体与思想、政治、社会之间互动的问题,旨在把传播媒体当作一种社会机制,主要针对于士人阶层与代表专制王权的政治体制,讨论其间社会关系的变化,欲初步地勾勒出其大致趋势。该书是学界较早关注晚清报刊发展及其与政府、士人之间关系的一部专著,举凡研究框架、方法及论点等,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其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大陆学者的注意。

本书的出版被收入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孙江教授主编的“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丛书致力于从“全球本土化”——全球视野、本土实践——角度推动近代知识变迁的研究,目前已出版沈国威《严复与科学》、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

作者简介
 · · · · · ·

李仁渊,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系博士、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1999.9-2002.10)、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1995.9-1999.7),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助理。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社会史、中国文化史。代表著作除本书外,有论文《阅读史的课题与观点:实践、过程、效应》,还译有《哈佛中国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目录
 · · · · · ·

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目录

自序1

序论

第一章1895年之前新式传播工具的引入

第一节传教士与宗教性期刊

第二节外国商人与商务期刊

第二章传播媒体的政治化

第一节从《万国公报》到强学会

第二节《时务报》的组成与发行

第三节《时务报》与戊戌时期报刊的影响

第三章从海外到国内

第一节戊戌之后的流亡者与新式刊物

第二节从流亡到留学:思想资源的转向与留学生报刊的政治化

第三节海外刊物的销售渠道与海外新学的影响范围

第四章从租界到内地

第一节上海的优势与言论空间的构成

第二节内地的启蒙:扩大传播范围与建立新群体

第五章官方的回应

第一节禁制

第二节对抗

第三节规范

第六章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江南为例

第一节晚清士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二节传播媒体与士人的转型结论

参考书目

评论 ······

这他妈可是人家硕士论文改成的啊啊啊啊啊!

作为硕士论文,考虑到写作时间,还是非常不错的。

简要梳理了1895-1911年晚清报刊出版的发展。早期报刊多宗教和商务期刊,自戊戌变法前后士人的加入使得报刊的政治化内容剧增。报业的蓬勃发展与海外流亡者、旅日留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报业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发展,其传播途径一般由海外经上海租界广泛传播到内地。越老越多的报刊所宣传的政治性内容和官方产生了剧烈冲突,官方的态度也逐渐由封禁转为对抗和规范。与之伴随的,是具有政治、社会和思想基础的士人向无根、怀抱…

望尘莫及的硕士论文,与理论(多次引用哈贝马斯、安德森)对话的同时始终紧扣历史实际的命题,与寻常理解的媒介反映论不同,李仁渊反复在思考为何媒介技术引入中国却未在社会结构与思想文化上有相对的回应,印刷资本主义并未在中国近代有着风行草偃的强力作用。媒介在书中不是起因,不是主导力量,而是在社会阶层变动之际起到了加速制造事件之效。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