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江湖 :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0
(0)

学术江湖
: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作者:桑兵

出版社: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副标题: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

出版年:2017-8-1

页数:388

定价:69.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 理想国·桑兵作品

ISBN:9787559800428

内容简介
 · · · · · ·

1. 破除今人对民国学人、学术的不实“想象”,还晚清民国学术一个本来面貌——今人或是对民国学术无限憧憬留恋,或是认为当下的学术总体上已经超越民国时期学术发展的水准。本书所收十篇文章,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全面地展示了民国学人及其学术的真实样貌,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读本。

2. 考究学人间的往来交游与人事联系,回归晚清民国的具体时空,重新解读张之洞、梁启超、王国维、傅斯年、顾颉刚、金毓黻等人的学术思想——运用记录学人言行的直接材料,参酌其他报刊、档案、回忆录等资料,大体还原这些学人的历史轨迹,在全面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力求探寻各说各话背后的隐情真意;民国学人身处千载不遇的大变局之中,世风与学风相互激荡下,张之洞、梁启超、王国维、马裕藻、金毓黻、陈寅恪、胡适、傅斯年等学人如何自处?

3. 重新梳理陈寅恪、傅斯年等学人的史学思想及其关联,回应思想史上的重要议题——“了解之同情”能否全面反映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如何理解胡适提出的 “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以及陈寅恪所说 “中国文学当以文言为正宗”?傅斯年如何看待西学?这一观念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动因何在?傅斯年、陈寅恪对宋代和清代学术有何看法?傅斯年与陈寅恪二人关系究竟如何?傅斯年留学后学术观念的突变与陈寅恪有何关系?陈寅恪、傅斯年、冯友兰等人对新儒学产生的观点分歧是什么?……。

4. 探讨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变迁的重要议题,把握学术风气的流转和学界世态的炎凉——《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从教会学校切入,探讨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后发展国家民族的普遍难题:中学、西学,何为体、何为用?全盘西化还是中西汇通融合?在西学与中学将近半个世纪的争夺中,教会学校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哲学”探源》梳理“中国哲学”概念的发生及入华过程,探讨跨文化传通与权力渗透的深层关系。《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在整个近代汉语言文字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重估白话文的成败得失……把握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关节,理清中国近代思想脉络及流风遗泽。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十篇。这些曾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的文章,现统摄在“学人与学风”这一主题下,文章间有机结合,既有对学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高明洞彻之把握,又有对学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的客观条理之辨析,同时寄寓作者本人的治学心得于其中,亦对当下的学人与学风有着借鉴和针砭意义。是史学专门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桑兵对晚清民国学术生态的剖析和呈现,一是有助于读者对当时的学人及其学术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获得恰如其分的整体判断和具体把握,并借鉴反思陈寅恪、傅斯年、金毓黻等学人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同时,书中也寄托了作者对当下学术生态的批判和期望,使人反思当下重指标、重名利的学术乱象。

作者简介
 · · · · · ·

桑兵,河北威县人,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交流与对抗:近代中日关系史论》《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等。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等。

目录
 · · · · · ·

绪论: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005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一 圣道与技艺/032

二 分途未必并重/038

三 西体双轨/044

四 分途与合流/050

“中国哲学”探源

一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058

二 泰西哲学与中学/068

三 “中国哲学”的取向/076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一 废除汉字: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的目标/088

二 我手写我口:白话文的过渡使命/096

三 文言白话 孰为正宗/104

四 龙种?跳蚤? /110

马裕藻与1934 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一 元勋还是罪魁/118

二 解聘与辞职/124

三 师、生、校异趣/133

四 挽留背后的矛盾/145

五 消沉与发奋/154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

一 北将入主南营/164

二 南北新旧/171

三 由分而合归本原/179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一 留欧前后的转变/194

二 顿悟:环境与交友/210

三 敬而不畏之畏/222

四 心照不宣的礼让/232

陈寅恪的西学

一 学问难以贯通中西/245

二 中国的东方学首席/254

三 国人之中 西学较优/263

四 取珠还椟/269

五 申论/275

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

一 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280

二 “ 宋学”渊源 /289

三 新宋学及其取径/301

四 南北宋的高下/313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一 取西洋哲学观念/322

二 了解之同情/329

三 宋贤治史之法/335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一 思想为语言所支配/341

二 求其是与求其古/349

三 方法为仪型 结论不成立/355

人名索引/365

征引文献/373

评论 ······

贯穿全书者,一言以蔽之:知人论世。虽然在书写上强调了一种对历史情境的新理解,不过内在的理路却是传统史学的方法,而未应用社会科学范式,也无意提炼某些理论概念作为分析工具。这种写法可涵泳,但却难摹习,自身也难积累,因而看起来与十年前的《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似乎只是论题的不同,难见到递进的痕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学术和利益相关,又怎么能期待学术纯粹。所以现在出不了大师,砖家倒是一堆。

桑兵论陈寅恪,多有高估,全书各章节之间又以梳理史事为主,少分析而多断语。所以看待书中观点时,还是应该谨慎对待。
再说文笔,桑兵文笔也谈不上好,游移于文白之间,有时还故作慨叹,此处再减一星。

我向来认为这类研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学者的自娱自乐而已,甚至是把自己当作是某些前辈学人的传承者来论述,其实说穿了,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在争名逐利而已。也许某些人已经看穿,但是却不能免俗。总体来说桑兵这本书写得很赞,方法得当,切入点新奇,见解超群。尤其是傅斯年一篇,脑洞大开。另外陈寅恪似乎在桑兵这里被神化了,感觉桑兵的立脚点就是陈是个上帝的姿态在指点整个学术江湖。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