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中的传承 : 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

0
(0)

裂变中的传承
: 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

作者:罗志田

出版社:中华书局

副标题: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

出版年:2009年6月

页数:388

定价: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101066333

内容简介
 · · · · · ·

清季民初之时,传统的中断与传承并存,断裂与延续交织。这不仅是史家观察到的现象,也反映在士人的愿望和表述之中。注重继往开来的历史眼光并非只存在于不特别激进的士人心中,就是那时被认为非常趋新的知识分子,也分享着类似的观念。当年不少士人的共同期望是让中国像欧洲一样通过复古的手段而“复兴”,同时相当一部分趋新士人又怀有将中国的传统送进博物馆的持续愿望。这些曲折微妙的现象提示出一个与既存认知不甚相同的早期20世纪中国,且早年的关怀和思考已延续下来,几乎贯穿整个20世纪全程,非常值得进一步反思。

作者简介
 · · · · · ·

罗志田,1952年生,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人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2006)、《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

目录
 · · · · · ·

自序

一 异端的正统化:庚子义和团事件表现出的历史转折

1.思想的竞争者与社会分野的盟友

2.义和团事件后“子不语”从异端走入正统

二 包容儒学、诸子与黄帝的国学:清季士人寻求民族认同象征的努力

1.诸子学的兴起及其与儒学的竞争

2.孔子与黄帝:民族认同的象征之争

3.集各学之大成的国学

三 中国文艺复兴之梦:从清季的“古学复兴”到民国的

“新潮”

1.清季的古学复兴

2.文艺复兴与诠释清代学术

3.余论

四 送进博物院:清季民初趋新士人从“现代”里驱除“古代”的倾向

1.清季的滥觞

2.民初的发展

3.古董化的“故”与现实的“国”

五 读书与传统:清季民初士人一项持续关怀的演变

1.损之又损:以简化的方式保存传统

2.以新存旧观念在清季的延伸

3.民初关于留学生读什么书的讨论

4.留学与传统

六 温故可以知新:清季民初的“历史眼光”

1.以日新全其旧

2.推陈出新与温故知新

七 探索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历史: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

1.思想史与学术史

2.清季民初关于国粹、国故与国学的思想论争

八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

1.“科学”与近代中国的学与术

2.科学怎样走向整理国故

3.国学向史学转移后唯物史观的兴起

九 文学的失语:整理国故与文学研究的考据化

1.白话是否中国文学史的主流

2.欧化、文言化和大众化:白话文的走向

3.文学革命语境下新红学的突破与继承

4.礼失求诸野:传统的现代表述

5.结束语

十 物质的兴起: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倾向

1.晚清思想言说中的“物质”与“文质”

2.形上与形下:从“精神”走向“技术”的“科学”

3.文化也是国力:社会的功利化及反对的努力

评论 ······

超无聊。。。引了一堆理论,都是假大空,典型的文人思想,坐而论道

句式原因还是对那个事情不熟悉,读起来相当费劲

大家都在裂变,大家也都在传承。之所以相互歧异,只是因为各得偏颇,意见常常冲突,精神意愿却总归一揆。

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极其不易。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