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中国 : 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1940)

0
(0)

浪漫的中国
: 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1940)

作者:杨联芬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副标题: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1890-1940)

出版年:2016-4

页数:401

定价:75.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ISBN:978702011421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切入文学思潮与女性主义文化和文学,作为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更突显除了五四以后女性意识觉醒对社会文化,尤其对文学的重大影响,梳理出了五四文学个性解放题材的重要思想源头之一,具有创新意义;研究方法较为独特新颖,用“关键词”构成思潮史的变化,既有内在的逻辑性,又体现出鲜明的价值观;史料丛集丰富,尤其是晚清民初的许多史料支撑了本书的核心观点。

作者简介
 · · · · · ·

杨联芬,曾用笔名张忆,198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9、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2005-2006哈佛燕京访问学者。1994-2012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院),2013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论文《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获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一等奖(2003),《新伦理与旧角色:五四新女性身份认同的困境》,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1),专著《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奖(2004)。曾获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2004)、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005)、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2012)。

目录
 · · · · · ·

绪论浪漫主义:中国如何“现代”

第一章“恋爱”:由新名词到关键词

一、“恋爱”的诞生

“恋爱”之由来

词语误用

浪漫爱与恋爱神圣

自由结婚的喜与忧

二、“恋爱”与“自由”

从“自由结婚”到“自由恋爱”

“恋爱底自由”与“自由恋爱”

三、恋爱与新文艺

恋爱成为问题

“公开的恋爱”

恋爱与“新文艺腔”

第二章“社交公开”:平等与冲突

一、女学之兴与男女同校

二、“男女社交公开”

三、“浮荡少年”与女性逆境

四、社交与恋爱

第三章“自由离婚”:吊诡的现代性

一、媒介事件与社会问题

二、离婚溯源

三、离婚的现代性

四、离婚自由与民族主义

五、无奈的“平等”:离婚的性别政治

六、“娜拉”不走怎样

七、离婚的“诗”与“真”

鲁迅《离婚》:一篇“难解”的文本

老舍《离婚》:暧昧的复调

第四章“新女性”:在新伦理与旧角色之间

一、新女性的诞生

二、学校与身份认同

三、共同体中的性别等级

四、“出走”与女性的困境

第五章女性与革命:民族主义的浪漫政治

一、民族主义与女性主义

民族国家:启蒙与革命的共同目标

女权启蒙与民族主义

女英雄: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合一

二、“娜拉”革命

革命时代的新女性

“革命加恋爱”:一种文化症候

三、革命中的性别政治

女性:革命的炸弹

男性:正义与欲望主体

女性身体:解放与囚禁的悖论

第六章“贤妻良母”的现代命运

一、“贤母良妻”与民族国家

概念溯源

“贤母良妻主义”与晚清女学之兴

二、“人”与“女人”:解放及其悖论

“人格论”挑战“贤母良妻主义”

母性:被忽略的人权

三、女性:最漫长的革命

职业与母性:挣不脱的女性困厄

“新贤妻良母”:脆弱的谱系

“家”的破碎与儿童创伤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

爱伦凯&北欧母权主义
五四讨论的很多问题至今依然严峻,不免使人丧气

挺好的梳理,开了一个情动视角研究的好头💗

最后一章讲贤妻良母尚可,类似思想史的梳理。前面几章的做法不能苟同,以文做史的可靠性值得打一个大问号,毕竟写小说本身就是一个选择作用,写小说的人,特别是写女性小说的人本身就不能代表大众,或者与“主流”思潮(学术的,舆论的)有裂痕。

精致严谨,材料很丰富,把我六年前就想写的题目抢先写出来了,悲摧!#有想法,一定要赶紧写出来啊,筒子们!#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