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史

0
(0)

五四运动史

作者:[美]周策纵

出版社:岳麓书社

译者:陈永明等

出版年:1999-8

页数:542

定价:23.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海外名家名作丛书

ISBN:9787805207506

内容简介
 · · · · · ·

《五四运动史》是一本作者“想要说真话的书”。本书详细地记载了“五四”前后的史实,探讨了它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为新文化运动提 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和透视的焦点,是迄今海外公认的对“五四运动”记述最详细、资 料最丰富、研究最深入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作者简介
 · · · · · ·

周策纵:著名历史学家。1916年生于湖南祁阳。抗战时获中央政大学士学位,战后赴美国获 密西根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生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哈佛及哥伦比亚大学荣誉 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兼历史系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威大荣休教授。

作者著有大量中英文著作和论文,涉及文学理论、诗词评述、红学、古文字学、史学、中西 文化、现代化,以及政论、时论。先后获得美国科学院等多种学术奖。

周策纵(1916—2007)

【人物简介】

1916年生,湖南祁阳(今祁东县)人。1942年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哈佛大学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兼历史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问教授等。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古根汉学术奖、美国科学院学术奖等。

周策纵是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1980、1986年曾发起并主持过第一、第二届国际《红楼梦》研究会。多年潜心于《红楼梦》研究,所发之论,无人能望其项背,早年即已被公认为红学研究泰斗级人物。著有《破斧新诂(诗经研究之一)》、 《论王国维的诗词》、《五四运动史》、《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曹雪芹与红楼梦》(与余英时合著)、《古巫医与六书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红楼梦大观》(合著)。2005年,出版《周策纵自选集》

【社会贡献】

湖南省祁阳县(今祁东县)人,1916年出生于祁阳县农村一个读书人家庭。其父参加过武昌起义,对子女教育注重用传统文化施教。9岁入新武小学读书,后入衡阳五中、岳云中学,受到北京大学毕业的有革新思想的教师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入长沙一中后,他在国文、历史、地理和书法、写作方面的才能逐渐显露出来。高中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未入学。改入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毕业后,曾任重庆市政府编审、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编审,为蒋介石起草了一些文稿。1948年辞职,赴美国留学,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五四运动历史,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由论文扩写而成的55万字的《五四运动史》,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影响很大,再版7次,宣传了五四运动的历史价值。此后,又编著《五四运动研究资料》,收入了五四时期上千种报刊、资料。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夫人致信给他,感谢作者反映了她和罗素1920年访问中国时那个时代的和当时中国青年的精神与气氛。199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把他的《五四运动史》译为《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在国内出版。

周策纵是国际上较为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是国际《红楼梦》研究会主席,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和历史系终身教授。1980年6月,他在威斯康辛州首府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并任会议召集人和大会主席。此后,还促成了在中国哈尔滨、江苏扬州、台湾和北京举行了二、三、四、五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为研究和宣传《红楼梦》作出了贡献。他还是国际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会主席。著有《玉玺·婚姻·红楼梦一一曹雪芹家世政治关系溯源》、《论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态度》等系列红学论文和《破斧新诂一一诗经研究之一》、《中国浪漫文学探源》等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出版了新诗集《海燕》,翻译了泰戈尔的《萤》、《失群的鸟》等作品。1981年以后,他多次回国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努力加强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

周策纵先生因病于2007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阿巴尼家中逝世。

目录
 · · · · · ·

“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不能伏”――岳麓版《五四运动史》中文译本著者自序

英文初版自序

认知・评估・再充――香港再版自序

第一章 导言

一、“五四运动”的定义

二、经济、社会和政治背景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总义

第二章 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一、国内爱国分子的国既感(二十一条的冲激)

二、海外留学生改革的热化

三、在美国发展的思想上和文学上的争论

四、日本对军事、文学和革命的影响

五、在法国成长的革命政治意识和活动

第三章 “运动的萌芽阶段:早地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一、《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二、北京大学的改革

三、新知识分子的联合与《新潮》杂志的创办

四、新知识分子的改革观点

五、反对派的批驳和答辩

六、青年对新激动的响应

七、1918年5月的抗日请愿

第四章 “五四事件”

一、中国在凡尔赛和会的失败

二、民众对和约的反对情绪

三、惊破迷梦的巴黎消息

四、学生的特性和组织

五、“五四”游行示威

六、从东交民巷到曹汝霖住宅

第五章事件的发展:学生示威与罢课

一、北京政府当时的反应

二、北京学生联合会的成立和知识分子的动员

三、其他城市学生的支持

四、总统的惩罚令和蔡元培的出走

五、学生大罢课

第六章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主持

一、政府向学生寻求和解的失败

二、6月2、3、4日的大逮捕

三、6月5日上海的罢市和罢工

四、“五四事件”的解决:内阁垮台与拒签和约

五、事件解决后政府试图分离学生

六、关于事件解决的一些问题

第七章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

一、新知识分子之间团结的增加

二、《新青年》和《新潮》改革观念的风行

三、新出版物的急速增加与旧刊物的改革

四、偶像破坏浪潮的高涨

五、新知识的、新社会的、和新政治的团体

六、新知识分子所倡导的大众教育

七、对新文化运动支持的不断加强

第八章外国对“五四运动”的态度

一、日本的反应

二、西方的两种态度的对照:赞同和疑虑

三、苏俄的吸引力

第九章“五四运动”的发展:观念上和政治上的分裂

一、分裂后的主要思想集团

二、问题与主义

三、社会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的对峙

四、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西化

五、参与政治

第十章社会政治后果

一、政治和经济组织的重新定向

二、妇女解放

三、教育改革

四、学生运动后来的趋势

第十一章文学革命

一、旧文学

二、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和白话文的提倡

三、对文学改革的反对

四、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

五、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第十二章新思想与对传统的价值丞估

一、旧思想的核心

二、新思想:现实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达尔文主义

三、新方法:实验主义、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的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影响

四、“打倒孔家店”

第十三章新思想和后来的争论

一、疑古

二、重估遗产与整理国故

三、非宗教运动

四、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五、科学与玄学论战

第十四章结论: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评价

一、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场宗教改革运动或者是一场启蒙运动――自由主义者的观点

二、中国的一场大灾难一一来自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主义者的批叛

三、由列宁引起的一切反帝反封建运动一中国共产党的阐释

四、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谁?

五、五四运动的真正本质――一种仅供参考的阐释

六、再评价五四运动的成就与不足

七、对五四运动的进一步思考

大事年表

附录

一、“五四”时期社会力量简析

二.参与“五四事件”的学校数目和学校人数

三、参加“五四事件”的大专院校

四、有关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的数据

译后记(欧阳哲生)

评论 ······

看完之后更加觉得我校巴巴改了校庆还请主席题字是件极其讽刺的事情

资料翔实。冗长。

了解五四运动第一本书应该读它,成书于上世纪60年代,叙事流畅,史料丰富,立论谨慎合理,不同于教科书的经典解释。11-13章没来得及看,以后补上。在周先生看来,五四运动的本质还是一场思想革命,但也不同于西方的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自有其特点,是一场兼具社会、政治层面的思想革命。里面引用的史料很鲜活,有助于读者走进历史现场。有一些点以前基本没太听说过,比如杜威、罗素、芮恩施等外国人对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巨大…

藏世界圖書精裝版。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