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启蒙 : 日本帝国崛起之源

0
(0)

国家的启蒙
: 日本帝国崛起之源

作者:马国川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日本帝国崛起之源

出版年:2018-6

页数:386

定价:58.00元

装帧:精装

ISBN:978750868559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由59个明治维新前后期的著名历史人物的小故事组成,通俗易懂,趣味性强。通过这些风云人物波澜壮阔的故事来看那个时期的日本历史,对于我国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马国川,《财经》杂志主笔、《财经评论刊》执行主编、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已出版《大碰撞》《我与八十年代》《没有皇帝的中国》《重启改革议程》《看中国》等作品。

目录
 · · · · · ·

序言:读日本,想中国 // I

第一编 开 国

“黑船”惊醒“太平梦” // 003

罗森:挤进大历史的小人物 // 023

为什么给侵略者树碑立像? // 028

哈里斯:瓦解日本锁国体制的美国人 // 032

新岛襄:日本第一个留学生的人生传奇 // 037

咸临丸:日本精神的象征 // 041

千岁丸:从中国带回来的教训 // 045

日本的“爱国贼” // 049

伊藤博文:一个“爱国愤青”的醒悟之路 // 053

如欲世界认可日本,请自遵守此法始 // 057

井伊直弼:主张开放的政治家为什么以悲剧告终 // 061

坂本龙马:日本改革的设计者 // 065

佐久间象山: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日本人 // 070

德川庆喜:勇于退出历史舞台的政治家 // 080

没有宽容,改革就没有未来 // 085

西乡隆盛:一个失败的英雄 // 090

胜海舟的追问: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国家 // 113

第二编 维 新

福泽谕吉:一个国家的启蒙老师 // 125

福泽之问:是国家的政府,还是政府的国家? // 144

影响日本近代史的两本中国书 // 148

明治迁都:世界历史上的成功范例 // 152

岩仓使团:求知识于世界 // 156

头发革命:国民头上卷起大旋风 // 168

米百俵精神:宁肯挨饿,也要搞教育 // 173

明治时代的“国退民进” // 177

武士:一个统治阶层的消失 // 186

大久保利通:真正的“东方俾斯麦” // 191

三岛通庸:威权主义体制下的能吏 // 196

江藤新平:日本的商鞅 // 202

板垣退助:“近代日本的第一个恩人” // 207

涩泽荣一:宁做企业不做官 // 219

岩崎弥太郎:他与胡雪岩不一样 // 224

古河市兵卫:一位企业家的功与罪 // 229

丰田佐吉:从小木匠到大发明家 // 234

横井小楠:影响明治维新的改革思想家 // 238

中村正直:引入西方清流,涤荡国民心智 // 243

千叶卓三郎:一个为国家草拟宪法的小学教师 // 248

田口卯吉:重新书写历史 // 253

“爱国贼”耽搁了改正不平等条约的机会 // 257

1883 :学习德国好榜样 // 261

日本立宪:绝不重蹈“土耳其的覆辙” // 265

第三编 暧昧“明治梦”

皇太子遇刺:一个法官的勇气和担当 // 273

民法之争:要法律,还是要传统? // 278

德育论战: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 // 283

中江兆民:预言日本帝国兴衰的思想家 // 289

内村鉴三:宁做与民众对立的“国贼” // 295

大隈重信:还有比政治更伟大的事业 // 300

久米邦武:挑战国家意识形态的学者 // 305

田中正造:不应该被牺牲在工业进步的祭坛上 // 310

森有礼:从自由主义到国家主义 // 315

加藤弘之:思想的变节者 // 326

福地源一郎:一个报人的复杂人生 // 332

山县有朋:军国主义理论的始作俑者 // 340

德富苏峰:一生被野心驱使 // 345

幸德秋水:“这是一场暗黑的审判” // 356

爱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 361

1905 东京骚乱:大国崛起的梦游者 // 366

明治宪法的致命“黑洞” // 371

明治之死:结束,还是开始? // 376

后记:这个世界会好吗? // 383

评论 ······

当佩里带着冒着隆隆黑烟的四艘铁甲战舰抵达江户湾,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激起了维新巨浪。从吉田松阴、福泽谕吉到岩崎弥太郎、中江兆民,维新的火焰传递不熄。日本通过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三大国策,仅一代人就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而中国虽然不乏睁眼看世界之人,有过师夷长技之行,但未能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割地赔款,退无可退,最终走向了革命之路
明治维新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在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面前,最终决定师法…

日本的部分有点意思,但是跟中国的对比过于上帝视角,中日两国体量规模差异如此之大,在历史进程中所能选的路径其实并不相同也并不一样多,使得每篇最后的对比反思部分流于表面,脱离实际条件谈选择和反思,就跟现在大家后悔二十年前为啥不买房一样毫无建设性。

科普了一把,刚开始读质疑此书如何过审的,处处是意有所指。后来读到暧昧明治梦那一张,开始批其狭隘性的,总算还是能过审的。故国,非谓有乔木也,谓有世臣也。

【藏书阁打卡】考虑到最后成书的年份对于两国的意义,可以理解这本书写作的动机。通篇看来,所有写作都有些许尴尬,也许是时代现实如此的尴尬,也许是作者笔力水平的限制,像极了拿着日本开国史当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感觉。先叙说一番名人故事,再说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样浅尝辄止的思考还不如干货总结,至少后者节约时间。正如题目所写,作者并不是研究日本开国史,而是在日本开国史中拿着自己开出的药方寻找可以对照反思的…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