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逻辑 :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0
(0)

生活的逻辑
: 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作者:胡悦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

出版年:2018-8

页数:410

定价: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0122429

内容简介
 · · · · · ·

1927年至1937年间,上海、北京知识人主要供职于出版业与教育业;职业收入在城市居民收入中位居中等水平,但个人收入存在巨大差异;在居住、饮食、服饰与出行等日常消费层面也呈现出巨大差异。他们的日常交往主要在家庭、茶社、酒楼与咖啡馆等场所展开,交往方式主要有书信往来、沙龙聚餐、礼物馈赠等多种类型;知名作家及地方上流知识精英阶层拥有复杂的关系网络,其交往对象往往涉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呈现松散与不稳定的开放状。

此外,旧派文人群体及新派作家群体的交往对象多固定在同一阶层、相近职业之人,由此形成较为同质化与单一化的亚群体。但由于他们的日常交往多以生活情趣及文学艺术审美取向的相近为原则,故其群体内部结构较为松散。其中,上海知识分子尽管较易萌生阶级/阶层意识,但不易就知识阶层的属性、特征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

本书以1927至1937年间上海与北京的知识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所处的阶层位置,分析知识群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惯习策略发展出旨在建构身份认同感与合法性的论述话语,在竞争稀缺性资源的过程中实现资本的转换,催生知识群体的阶层意识与集体行动,在社会结构层面实现阶层再生产。

【编辑推荐】

一部关于民国读书人精神风貌、娱乐生活偏好的著作一部民国时期都市生活娱乐指南

●这是一部关于民国时期读书人的日常生活取向的著作,作者从时人的日记、回忆录、传记中发掘出当时知识分子,如鲁迅、戴望舒等在图书馆与书摊,咖啡馆、酒吧与茶楼,四合院与洋楼,公园与影戏院,消费与收藏、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偏好,从侧面反映当时知识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与阶层意识。资料丰富,论题独特。

●本书考察民国时期上海与北京的都市生活情景,涵盖衣食消费与精神文化娱乐等方面,堪称民国都市生活指南。

●本书从日常生活维度出发,呈现1927年至1937年间上海知识群体的整体面貌,兼及与同一时期北京知识群体的比较。

作者简介
 · · · · · ·

胡悦晗,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2010-2011年度访问学者。在《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史学理论研究》《史林》《二十一世纪》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博士论文题目为《日常生活与阶层的形成——以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为例(1927-1937)》。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专著《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目录
 · · · · · ·

绪论/001

第一章 民族国家叙事中的都市想象/027

第一节 民族国家叙事中的“文明”与“文化”/030

第二节 “文明”:上海的都市想象与北京“他者”/036

第三节 “文化”:北京的都市想象与上海“他者”/043

第四节 “文明”上海的娱乐生活与“文化”北京的“回收”生活/049

小结 /065

第二章 职业、居住与消费:知识群体的阶层位置/067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上海、北京的“城”与“人”/070

第二节 职业、收入与声望:知识群体的职业分层/079

第三节 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分层/098

第四节 四合院、洋房与公寓楼:居住空间与阶层分化/121

第五节 上海知识群体的消费分层/125

小结 /132

第三章 日常交往与社会关系网络建构/135

第一节 朋友、同事与家人:以私人空间为视角/137

第二节 茶社、酒楼与咖啡馆:以公共空间为视角/164

第三节 “礼尚往来”:以物质文化为视角/179

第四节牌局、宴请与清谈:北京知识群体的家庭生活/195

小结198

第四章精神生活与阶层认同/203

第一节书房、阅读与写作:以私人空间为视角/205

第二节图书馆、书店与书摊:以公共空间为视角/228

第三节书籍的购买、消费与收藏:以物质文化为视角/244

第四节图书馆、书房与琉璃厂:精神生活与阶层认同/259

小结266

第五章生活方式与身份认同/269

第一节服饰品味与身体观/272

第二节疾病与疼痛/286

第三节游乐空间:舞厅、弹子房与回力球场/300

第四节流动空间:漫步、出游与旅行/313

第五节公园、茶馆与影戏院:北京知识群体的闲暇生活与身份认同/332

第六节生活想象与身份认同:以《生活周刊》为例的分析/339

小结/353

结论/359

附录 沧海一“叶”:大历史中的小家庭——评Joseph W Esherick,Ancestral Leaves:A Family Journey through Chinese History367

人名索引/385

参考文献/389

“破”与“立”之间的不断切换(代后记)/404

评论 ······

5 材料丰富其实有点意思。但我特不喜欢这本书,各种理论空洞,然后引申几笔史料;人们可能因为abcde搬家,饭桌上可能喝酒,喝酒可以放纵,可以和解,也可以不和解……这不是傻子吗。至少应当提出自己的一二观点,几乎没有。非常平庸无聊。

…不应放弃对理论的批判和反思。这能够使你在今后的学术工作中避免因长期重复劳动而导致的长期停滞。停滞即意味着学术激情的消散甚至学术生命的死亡。

羡慕。虽然时局不好,生活和收入大致是闲裕的,更主要是气质里的自如。最爱第四章,藏书、购书、嗜书,心有戚戚。鲁迅先生说,买书是本业,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要买的,好比绿林强盗买盒子炮。夏丐尊说,借来的书过不了瘾,必要是自己买的才满足,是一种占有的欲望,也没什么不好,任其只管插在架上,也很心安。本书是严谨的论文,从吃穿住行、人际网络、精神层面和阶层认同等角度,从材料出发全面考察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

理论用得十分生硬,并未与史料有机地结合,对我也是一个提醒。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