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历史分量 : 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

0
(0)

概念的历史分量
: 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

作者:方维规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近代中国思想的概念史研究

出版年:2019-4-5

页数:445

定价: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301302439

内容简介
 · · · · · ·

与所有史论一样,概念史也需要假设,没有假设便无论点可言。真正的概念史从来不只是概念的历史。根究概念嬗变而外,更在于提炼历史语义的内在结构;除了透过语境来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考证和解析那些富有“整合力”的特定概念。这就是本书取名《概念的历史分量》的用意所在。概念史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挖掘那些弃之则无法经验的概念,或曰不可替代的基本概念(科塞雷克语)。

近代以降,中国不断努力翻译介绍一种截然不同的、西方的知识文化体系,并试图把西方的科学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现代汉语的很多重要词汇和概念,均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本书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即“大概念”的探究,例如对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的探讨,对“民族”及相关核心概念的通考,对“经济”译名的溯源,对“知识分子”概念的辨析……都试图用“概念史”方法进行详实的知识考古,以结构性的目光来理解近代历史演进的内在脉络。

作者简介
 · · · · · ·

方维规,1957年出生于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中德联合培养研究生。1986年至2006年在德国学习和工作, 获哲学博士学位和德国教授学位,先后在多所德国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概念史、文学社会学、海外汉学研究。德文专著五部,中文专著四部,英文专著、编著各一部,中文编著五种,译作四部(中译德,德译中),论文百余篇。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章 “夷”、“洋”、“西”、“外”及其相关概念——论19世纪汉语涉外词汇和概念的演变

一. 标记与内涵:从“夷”字说起

二. 对外称词的嬗变

三. 语义特征及其联想

四. 嬗变因由

五. 从“夷务”到“外交”

六. 新的“世界”意识及“国际”观念

第二章 近现代中国“文明”、“文化”观——论范式转换及概念嬗变

一. 范式转换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

二. “色维来意斯得”:现代“文明”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三. 现代“文明”“文化”语义小史——以双语辞书为中心

四. 向“文明”、“进步”看齐

五. 新文化运动中的“文明”“文化”之辨

第三章 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及相关核心概念通考——兼释“中国”与民族主义论争

引言

一.“民族”与nation考略

(1)一个“新词”的诞生

(2)一个传统概念的更新

(3)“三位一体”,或顺理成章之事

二.中国早期民族主义与相关核心概念

(1)“国”字推原

(2)从“族类”到“人种”:种族民族主义之昌盛

(3)“国民”之创生:化臣民为国民

三.关于中国民族认同的论争

(1)“自我意识之政治共同体”

(2)“不知有国”勘误

(3)中国国名之争和国名之辨

四.综论:Nation是意识构造与“心灵”

第四章 西方“政党”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一. 汉语传统“党”概念

二. 欧洲“政党”概念的起源、嬗变与区别

三. 初识西洋政党及其“偏见”

四. 西洋政党的早期汉语译名

五. 知其一,不知其二

六. 甲午年:一个新的起点

七. “新”时期的党论特色

八. 余论:建党浪潮与理想的幻灭

第五章 东西洋考“自主之理”——“议会”、“民主”、“共和”、“自由”等西方概念19世纪的汉译、嬗变和使用

引言

一.巴厘满衙门

二.“多人乱管、小民弄权”及西方“民主”概念的发展

三.“民主”与“共和”

四.“民主”与“自由”

五.“自主之理”——Democracy 之早期汉译概念

六.尾声,又是新的开始

第六章 “经济”译名溯源

一.“草创之初,正名最难”

二.“经济”译名类考

三.“经济”译名究原

四.“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五.推陈出新,妙在“扬弃”

第七章 “Intellectual”的中国版本

一.对“智识者”定义的思考

二.中国“智识者”的诞生年代问题

三.“智识阶级”(“知识分子”)概念的产生

四.“知识阶级”(“知识分子”)概念在中国的特色及其命运

五.“受过教育的人”

六.结论:“知识分子” ——一个自成一体的概念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评论 ······

通人之学

游刃中西的概念史研究。有个人觉得“政党”和”intellectual”两章写得最好。
写得再漂亮一点就好了。

对历史、政治等常见概念的详细考辨

从本书似乎还不足以领悟概念的分量,也体会不到概念史研究对近代中国思想史的意义。但是概念史确实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文本解读视角。比之方、孙,更喜欢黄兴涛的相关研究。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