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 : 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0
(0)

中山陵
: 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作者:李恭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

出版年:2009-1

页数:403

定价:3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 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ISBN:9787509705742

内容简介
 · · · · · ·

《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主要内容:历史科学的责任,是研究过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现实。我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者,与此关系匪浅。中国是东方大国,探索东方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能更加直接为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借鉴。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历史学科十分关心,但限于财力尚未充裕,资助项目难于面面俱到。我们是一群有志于东方史研究的中青年学人,有鉴于此,几年前自筹资金设立了一个民间研究机构,现为中国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 · · · · ·

李恭忠,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系。

目录
 · · · · · ·

导言

一 从生前到死后:孙中山研究的视角转换

二 事件:文化史研究的可能路径

三 政治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四 回到叙事:历史学的修辞

五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再造民国:孙中山的革命遗产与国民党的

政治策略

一 再造民国:晚年孙中山的革命遗产

二 盖棺论未定:歧异的“中山”形象

三 国葬还是党葬:另一个领域的斗争

四 从肉体的安葬到身后形象的塑造

五 小结

第二章 内部整合:葬事筹备处的沿革与国民党阵营的权力重组(1925-1929)

一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的结构与功能

二 葬事筹备处与国民党中枢当局关系的演变

三 小结

第三章 工程与政治:中山陵的征地、设计和修建

一 陵墓征地:国家与民众,中央与地方

二 陵墓设计方案竞征:国民党政治形象的文化传播

三 陵墓的修建:国民党、专业人士与建筑商

四 小结

第四章 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的建筑精神与符号内涵

一 纪念与象征:墓址选择的政治文化内涵

二 开放的纪念性:建筑精神的构想

三 空间感和艺术风格:建筑精神的实现

四 小结

第五章 “党治国家”、仪式和政治:1929年的孙中山奉安大典

一 奉安大典的组织支持:“党治”体制的缩影

二 奉安大典的宣传:“党治”权威的推广

三 奉安大典的礼仪和场面:“党治”秩序的象征性表达

四 “奉安”中的异音

五 小结

第六章 从“总理”到“国父”:新式国家偶像的树立

一 “总理遗教”的独尊

二 “总理纪念周”

三 中山陵谒陵活动

四 “国父”名分的确立

五 汪伪政权的“国父”崇拜

六 “所以纪念中山之道”

七 小结

结语

图表索引

一 插图索引

二 表格索引

征引文献

一 基本史料

二 中文著作(含译著)

三 中文文章

四 英文著述

后记

评论 ······

从丧葬政治角度对现代国家造神运动的解读,格于意识形态之故,一些敏感话题未能深入剖析,是为憾事

主标题不该用《中山陵》。就前部分中山陵的设计部分而言,在这本博士论文之前已经有了赖德霖,也没有实质性的修正和补充论述。奉安典礼一节,有沈艾娣的《制造国民》。后部分的写作实质上不再是“中山陵”,内容上不如后出版的陈蕴茜。部分篇章已发表在《二十一世纪》。【第六章 从“总理”到“国父”:新式国家偶像的树立】

几乎没找到吐槽点,但是为啥俺看新文化史的研究著作的时候总觉得结论特别没意思呢……

多加一星,作者的见识和野心是同辈学者中少有的,佩服!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