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 : 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

0
(0)

地域文化與國家認同
: 晚清以來

作者:程美寶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副标题:晚清以來”廣東文化”觀的形成

出版年:2018-3

页数:416

定价:HK$128.00

装帧:平装

ISBN:9789620442803

内容简介
 · · · · · ·

近代“地域文化”話語的建立,是國家觀念從“天下”轉移到“國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近代讀書人在國家意識和地方關懷的二重奏中,不斷調校音調,加入自己的聲音,建立起國家與地方的辯證統一關係,令地域文化認同成為近代國家觀念的一種表達。

本書文字淺白易懂,所引文獻豐富且生動有趣,有精英的也有民間的,有經典的也有俚俗的,如方志、族譜、小說、粵劇、鄉土教科書等等。讀者可以輕鬆地循著作者的論述,明晰在“地域文化”敘述框架下,“廣東文化”於晚清至民國年間形成的歷史過程。

作者简介
 · · · · · ·

程美寶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學教授,廣州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文化史,曾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史學月刊》、《史林》、《學術研究》、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Gastronomica: The Journal of Critical Food Studies等學刊及其他文集出版中、英、日文論文多篇;編有《平民老倌羅家寶》、《把世界帶進中國:從澳門出發的中國近代史》、《省港澳大眾文化與都市變遷》等書。近年致力於從聲、色、味幾個方面,探討華南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一個跨地域的情景中漸次形成。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導論:展覽文化

文化的展覽

文化與文人

從“天下”到“國家”

從“國家”到“地方”

地方與中央

本書的主題與結構

第二章 嶺外入中國

界定粵人

教而化之

由方言到種族

由鄉及國

小結:文化-種族-國家

第三章 書寫粵語

從南蠻鴃舌到中原古音

從口述到書寫

文人謳歌

粵劇的粵味

俗話傳道

漸成規範

我手寫我口

小結:方言與國語

第四章 追溯嶺學

嶺學源流

學海堂之內

學海堂之外

學海堂之後

小結:從舊文化到新文化

第五章 由民俗到民族

民俗學在中國

民俗學在廣東

學術與政治

學人與政要

小結:民族主義與地方文化

第六章 舊人新志

第七章 《高要縣志》的纂修

語言和內容

新舊交替的地方讀書人

地方志裏的國家文化

地方利益與民族大義

小結:國民與邑人

第七章 餘論:文化展覽背後

文人的位置

“文化”是什麼?

“廣東文化”何在?

地域文化研究再思

徵引文獻及書目(按漢語拼音/英文字母排序)

一、中文

二、英文

索引(按漢語拼音排序)

初版後記

评论 ······

史料跟分析框架nice。

一个好题目,但是每章都写的很散,基本上靠堆砌行文,要回答的问题都只触及皮毛,读了索然无味。

近代广东文化观念的形成可以说与清末以来的社会变革息息相关。清末以后,新的国家观念逐渐开始形成,新一代知识分子取代了传统文人,他们企图废除儒家礼教,创造全新的中国文化。这一过程中,民国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广东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是构建新的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而现代的种族观念以及民俗学人类学等新兴学科传入也为他们理解和研究广东地方文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地方文化终究不是他们的终极关怀,其最终的落脚点仍是营…

所谓“广东文化”的内容,除了随着国家文化的定义改变而更替外,也是这个地域范畴里活动的人群角力的结果。晚清士人从粤语类中原古音、追溯丘濬陈白沙等儒学正统,民初则从人种角度论证粤源于汉,所以,越是要强调地方文化的特色,也就越是要强调地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结果反而使(鄙弃本地的戏曲/方言等)地方特性边缘化。这种区域史研究也就不是为了以小见大,从地方尺度推广到国家尺度,而是分析一时一地的知识分子如…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