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着古墓睡一晚?——文博“研学游”的背后

0
(0)

陈若茜 | 来源:澎湃新闻

当博物馆闭馆之后,仅50名参观者入内,在博物馆场景中进行一场与历史、文物相关的主题活动,并且在博物馆内搭帐篷住宿一夜,你愿意吗?还有,住在古墓博物馆,挨着古墓睡觉,这又是什么样的感觉?

古都洛阳的四家博物馆将于下月联合推出“古都研学——全国首个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该项目是作为今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重头戏推出。消息公布后不仅吸引文博爱好者的目光,也引发近几年方兴未艾的“研学旅行”的讨论。

挨着古墓睡一晚?——文博“研学游”的背后

洛阳古墓博物馆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研学活动方兴未艾,洛阳的博物馆推出的夜宿项目无疑也是形式多样的研学项目之一,只不过它融合了“博物馆夜间开放”“沉浸式戏剧”“剧本杀”“露营”等时下最热门的文旅元素,算是一次文旅活动的大胆创新。有资深“剧本杀”迷跃跃欲试,觉得这会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也有文博爱好者认为1688元的活动定价过高,让人望而却步。而一位活跃于沪上的资深文博爱好者则直截了当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支持但不会去尝试。“因为该项目是以体验为主,而我想获得的是更为丰富的知识性的内容。”

现实版“博物馆奇妙夜”,谁会买单?

“古都研学——全国首个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由古都洛阳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四家博物馆参与,计划于今年4月上旬首推,游戏玩法包括:沉浸式戏剧、剧本杀推理游戏、中国传统游戏以及研学主题课程等。

首场活动为将于4月8日在洛阳古墓博物馆举办的“古墓探秘”主题活动,活动仅50人参与。观众于18:00进场,从18:30-22:30开始剧本杀环节,之后分配帐篷夜宿博物馆,次日7:30整理离馆。

据官方游戏介绍,“古墓探秘”由一群游客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参观时,体验“时空回溯仪器”回看千年前的景象,然而仪器发生重大故障,大家掉进历史与现实交界处的时空裂隙,必须运用仪器的“历史波动转换”功能,让长眠于此千余年的古墓主人复活,向其了解解决危机的办法……

挨着古墓睡一晚?——文博“研学游”的背后

海报

洛阳博物馆的“神秘客——文物守护计划”包括文物拟人演艺+剧本推理游戏,五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结束了在洛阳博物馆一天的参观,广播却提醒在晚上7点将有一个特展在洛阳博物馆展出。正在游客们翘首以盼特展拉开帷幕之时,文物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幕布下的展柜里竟然空空如也……

挨着古墓睡一晚?——文博“研学游”的背后

海报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夏都奇谭”则会在闭馆后入夜时分开始,从博物馆中将传来青铜碰撞之音,馆中碎影游离……不知其后续情节如何?单凭这游戏描述,便觉充满“悬疑”色彩。

谈及项目设置初衷,承办该项目的洛阳某旅行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张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剧本杀活动,所以公司在当地文物部门的支持下,选择了把博物馆和剧本杀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公司和多家博物馆,推出了“博物馆奇妙夜”的剧本杀夜宿项目。张女士表示,“博物馆也非常愿意尝试这种模式,希望在传统游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增加体验感和沉浸感”。

挨着古墓睡一晚?——文博“研学游”的背后

海报

如此规模的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夜宿项目此前并不多,但是在自然博物馆开展类似的夜宿活动却并不鲜见,此前重庆自然博物馆和浙江自然博物院都曾以恐龙为主题开展夜宿活动。上海海洋类的水族馆也曾推出面向学生群体的夜宿活动。

挨着古墓睡一晚?——文博“研学游”的背后

沪上某海洋水族馆“海底奇妙夜”项目

市民陈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的孩子在去年暑假曾参与上海的一个“海底奇妙夜训练营”项目。参观当天老师先带领进行一整天海洋生物知识的“大轰炸”,入夜后则钻进自己的专属睡袋,睡在神秘的海底世界,孩子们睁开眼就能见到平日遥不可及的海洋生物在眼前游来游去……“这个项目的收费不菲,但是通过这样的独特体验,加深孩子对所学海洋生物知识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还是物有所值的。”陈女士说,她希望类似的文化研学项目可以多多益善,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消费需求。

挨着古墓睡一晚?——文博“研学游”的背后

沪上某海洋水族馆“海底奇妙夜”项目

对于上述洛阳古都研学项目,有资深“剧本杀”迷跃跃欲试,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也有文博爱好者认为1688元的活动定价过高,让人望而却步。市民何先生是一位活跃于沪上的文博爱好者,他会为了一家博物馆或一个必看的展览不惜“打飞的”全国“追展”,同时他也是一名博物馆志愿者、文博活动的召集人,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近期有去洛阳的计划,但是应该不会去参加。”“因为去一次不容易,想得到的是更为丰富的知识性的内容。”他认为,该项目的受众更多的可能会是那些初次来拔草,以体验为主的人,并不是像他这类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持续关注者。不过他认为博物馆推出该种形式的研学项目还是值得尝试,“毕竟是市场行为,那就让市场来说话。”“我觉得这类活动针对人群的层次可能不太一样,所以博物馆教育的引导更加需要细化。”何先生说。

应鼓励博物馆展览、活动创新

“博物馆夜宿项目”以其新颖的形式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大有“未举办先火爆”的态势,然而其1688元的高定价却令不少人踌躇。

据此前媒体相关报道,该项目的高定价可能与高昂的支出成本直接相关,“这样的剧本应该是独家定制,是行业里收费最高的一种。”这种由沉浸式戏剧、中国传统游戏和夜宿构成的一整夜体验,确实是需要较高成本的。仅仅独家剧本的定制,就需要作者在剧本中融入其馆藏文物和特定的历史知识,还要结合博物馆的实景创作,这样的剧本在业内一般都是“六位数起步”。

挨着古墓睡一晚?——文博“研学游”的背后

海报

而运营、人力等成本也不容小觑。今年2月11日起,上海博物馆每周加开两个夜场,一个夜场光场地运营支出就超过5万元,每次需要50—100名工作人员加班。

一些质疑的声音表示,这样的高价活动会影响博物馆的功能发挥:“博物馆应该是公益的、社会效益第一的。如果这个价格的活动反响很好,那么今后谁还愿意花力气在免费的活动上?”

国有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理应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其在应对新的社会形势,开展展览、活动的创新时也总会面临公益性的“拷问”。

近年来,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鼓励文博单位积极创新,《博物馆管理办法》中曾多次提及这一点,如其中第三十条就明确“鼓励博物馆研发相关文化产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展专业培训、科技成果转让等形式的有偿服务活动”。

今年1月,上海博物馆开启了自2008年国有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以来上博的首个收费特展,市场反馈热烈。

业界人士表示,博物馆特展收费跟博物馆的公益性其实并不冲突。在国家政策法规层面,国家和地方均未禁止展览收费,国家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一些按照市场化运作举办的特别(临时)展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门票价格。而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其收费主要以覆盖人财物成本为主的公益性票价。

如何开展“研学旅行”?

近几年,随着国内文博考古热的掀起和市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各种形式的研学项目可谓方兴未艾。业内人士认为,研学是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其本质上是有别于学校课堂教育形式的另一种节奏下的学习体验,它能让人在比较良好的,轻松的氛围里获得学习体验。研学最初是由教育系统提出,也受到国外的一些影响。日本有着很完整的研学体系,整个社会的配套服务也做得很好,这种研学活动对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谈及研学活动时表示,研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应该鼓励。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公共性是其基本属性。博物馆要具有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而无论研学、展览、教育活动都是其为公众服务的一个具体表现。

他认为,博物馆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要提供平台;其次把自己的规则要求说清楚;第三,对于博物馆自身没有的资源,要允许更多的社会机构,用商业和非商业的方式来利用,同时也不能完全依赖社会机构,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高校专业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各级各地政府都在引导和扶持“研学旅行”,并希冀在收费、安全保障、教育模式等方面突破,既充分体现活动的公益性,又保证安全和效果。更重要的是,探索从活动到机制建设的进阶。

“对博物馆而言,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其研学活动和项目即便收费,基本也是以覆盖人财物成本为主的公益性收费,远低于社会机构的。但无论是博物馆为主体开发的研学旅行、还是社会机构的、抑或是两者或多方合作的,其关键是达求‘教育性’,也即充分依托博物馆‘基于实物学习’的独一无二性。”该名专业人士说。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