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GrandSeiko製表大師中澤義房

0
(0)

人們對 Seiko (精工) Spring Drive 機芯的看法一直是兩極分化的,因為它處於機械與石英的交界處。雖然這一枚將兩種技術融會貫通的機芯讓人們難以統一意見,但其細節、做工的精良程度卻是毋庸置疑的。而世界上能將數百件微小零件組裝成 Spring Drive 機芯的大師也是屈指可數,只要見識過他們的手藝,將大大減低你對 Spring Drive 之於製表業的意義的疑問。在一位製表大師的幫助下,我有幸對 Spring Drive 機芯的製作過程進行了一番探索,看看它是否足以同時打動機械機芯與石英機芯的擁躉。

只有不斷地潛精研思才能在手工藝術領域出類拔萃。而要成為大師級的製表工匠,除了異於常人的專注力外,你還要具備超凡的耐性和靈巧的雙手。中澤義房就是 Grand Seiko 旗下製表大師中的佼佼者。

創立於 1960 年的 Grand Seiko 在 50 多年內,一直是最受景仰的日本製表品牌之一,其憑藉手工裝配的精緻時計而聞名於世。品牌在日本長野縣創立微型藝術大師工房,匯聚了一批最富才幹的製表工匠。這裡曾研製出許多超群絕倫的手工時計大作,其中甚至還包括精密無比的自鳴腕表。而領銜微型藝術大師工房的資深工匠便是 中澤義房 先生。此次我有幸與他碰面,並且在倫敦 Japan House 欣賞到他的卓越技術。

從很多方面來看,中澤先生都符合我的期望:他非常安靜、細緻、專注和敏銳。在年輕的時候,中澤先生就已經著迷於複雜精細的事物,他能用很小的紙張摺出紙鶴。這種興趣也逐漸延伸到其他微小物件上,並最終驅使他進入製表行業。經過數十年的刻苦鑽研,他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技藝最為高超的製表大師之一。

中澤先生是日本官方認證的一級鐘表維修技師以及製表導師,他曾在 1981 年獲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而中澤先生在製表領域的卓越表現也受到日本政府的高度認可,因此他在 2008 年被授予當代工藝大師的稱號,在 2015 年更獲得了黃綬褒章。

中澤先生最擅長的當然要數 Grand Seiko 的 Spring Drive 機芯。9R Spring Drive 將機械機芯的奢華工藝與石英機芯的超高精度完美融合,實現了以電子方式調速的特殊腕表。Spring Drive 機芯內的電能與機械腕表的動力一樣,都是源於主發條的釋放過程。

但是,Spring Drive 機芯的調速系統是被稱為三能整律器的機構,其由 IC(積體電路)、電子制動裝置和石英晶體三個部分組成。簡而言之,主發條釋放的機械能被轉化為電能後,三能整律器便會將石英振盪器產生的精密參考訊號傳送至積體電路,後者能對滑輪的擺動速度施加制動力,進而確保走時精度。

Spring Drive 機芯自然是有很多優點,但它真的能成功填補石英機芯的精準度及機械機芯的傳統性之間的鴻溝嗎?我自己是不戴石英表的,我擁護的是呈現精美工藝的機械時計,並且非常享受於機械部件飛速運作時的響動。但這些優點很難打動看重時計精準度的人,尤其當我自身對此也甚為重視。

所以 Spring Drive 能同時滿足這兩類表迷嗎?我覺得是可以的。其秒針的順滑動態可謂賞心悅目,這在我看來是 Spring Drive 的主要賣點之一。其精妙複雜的手工裝配機芯也能觸發我的懷舊情緒,因為在過去,高超的製作工藝是腕表精度的必備條件。為此,Grand Seiko 在 20 多年的研發過程中創造了數以百計的原型和專利,更不用說品 牌為了將 Spring Drive 推向市場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而最讓Spring Drive 用家感到自豪的當屬 Seiko Epson 公司的赤羽好和先生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的執著與毅力。

也許你得經過一番徹底研究之後才會真正下決心購買 Spring Drive 腕表,不過一旦你明白其中蘊含的高超技藝與製表師所投入的畢生精力,你就很難再抗拒它的魅力。人們對於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機芯的評價總是趨於正面的,但也不是眾口如一。我也很有興趣去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對 Spring Drive 腕表嗤之以鼻。雖然沒有聽到過確切的原由,但我猜應該是和人們對日本、瑞士本身的刻板印象有關。儘管這令人感到遺憾,不過在製表業卻並不罕見。我當然是很樂意佩戴 Spring Drive 腕表的,但如果有人跑來問我為什麼喜歡它的話,恐怕他聽了兩三句解說後便會對答案失去興趣。所以我的個人觀點先就此打住,以下將集中在我對中澤義房先生的採訪:

aBlogtoWatch(ABTW):我們都知道 Spring Drive 機芯經過數十年的時間才得以研製成功,那公司有否曾在某個時候考慮過放棄這個項目?

中澤義房(中澤):我們總共為此花費了超過20年的時間。Spring Drive 的概念最早誕生於1977年。Suwa Seikosha(即現在的 Seiko Epson)的機芯設計師 赤羽好和先生想要打造出一款無需電池驅動,同時還具有媲美石英機芯精度的產品。1977 年,他構思出由發條驅動並且以電子調速器代替擒縱機構的機芯。在他的設想中,電子調速器就像是自行車滑行下坡時的制動一樣。在那個時期,公司還有更重要的專案在進行,所以他到 1982 年才和一些年輕工程師一起暗地進行研發。

很快,他就完成了第一枚原型機芯。但這個項目卻不得不暫停,因為赤羽先生遇到了被他稱作是「能量平衡」的問題:那枚原型機芯產生的能量太小,而IC積體電路需要的又太多。但是赤羽先生沒有放棄,只是靜靜等待相關技術的成熟。Seiko 於 1986 年發佈的 Kinect 人動電能技術是一個重要關鍵,它令能量得以高效產生。但直到 1990 年代晚期 Seiko Epson 公司的半導體部門參與這個專案之後才有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研製出一種功耗僅為 25 毫微瓦的 IC 積體電路,其對能量的需求僅為第一枚原型機芯的 1/100。1998 年時,我們終於在 Baselworld 上發佈了首個樣品,而第一款 Spring Drive 腕表也得以在 1999 年正式推出。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