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 : 从老舍小说到梅峰电影

0
(0)

不成问题的问题
: 从老舍小说到梅峰电影

作者:梅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副标题:从老舍小说到梅峰电影

出版年:2017-12

页数:320

定价:50.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后浪电影学院

ISBN:9787559611420

内容简介
······

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梅峰初执导筒之作

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完整呈现

斩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编剧奖

老舍原著小说同步呈现

剧组主创深度阐释创作理念

独家收录珍贵幕后剧照、全片分镜表、导演专访

………………..

※编辑推荐※

电影的整体视角,是观察式的,不要强化主观介入。

从最终的完成性考量,即使电影对原作有所取舍,但始终还是要跟随、还原老舍先生作品的精神基调。这个基调,就是在“哀其不幸”的感叹里,有“悲伤与同情”。

——梅峰

◆◇◆◇◆◇

老舍先生曾有许多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不成问题的问题》却是其中一则从来无人无津的短篇。看中这则短篇的,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教师梅峰。而这部作品,是他初次以导演身份进行创作。在此之前,作为一名编剧,梅峰曾凭借《春风沉醉的夜晚》《浮城谜事》《颐和园》《紫蝴蝶》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并入围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

《不成问题的问题》讲述了抗战时期重庆“树华农场”物产越丰富却越赔钱的滑稽故事。精于世故的主任丁务源殷勤地管理农场,却因经年亏损而招致股东的不满,随着“艺术家”为名的纨绔子弟秦妙斋和严谨实干的留英博士尤大兴接二连三来到农场,一场明争暗斗的夺权风波就此上演。老舍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中一改“京味儿”文学的特色,用夸张的漫画式笔触勾画了“树华农场”非乌托邦式的人间乐园,折射出“中国式人情”的市民生活图景,以隐晦的批判与讽刺寄托了对民族命运深切的忧虑与关怀。电影继承了小说的三幕剧式结构,增添了女性角色的戏份以平衡与丰富银幕上的戏剧性表现,以《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国片经典为坐标进行了影像的风格处理。影片吸收了中国文人电影含蓄雅致、意韵深远的古典美学风格,同时还因为探讨的中国式处世哲学、生动与鲜活的现实主义问题,而被观众戏称为“最佳职场教科书”。

◆◇◆◇◆◇

本书尽可能全面地展现了从小说到电影的诞生过程:

◎ 既独家呈现梅峰、黄石创作的完整剧本,又同步收录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权威版本为底本的老舍原著小说,提供两种形态的文本对比,领略文学经典的改编之道。

◎ 收录了导演、编剧、摄影、声音、美术、造型等主创人员的幕后创作谈,详细记录了创作思路,并提供了丰富的幕后图稿资料,如服装造型设计图、影像参考、电影剧照。

◎ 包含4篇重磅导演专访,就导演的个人经历与创作表达、文学传统与现实关照、“新文人电影”的美学风格等话题进行深入对话。

◎ 附有全片分镜表、拍摄计划表、通告单等工作资料以及幕后花絮照。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工作版定稿剧本,根据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抗战时期重庆“树华”农场主任丁务源虽经营不善,却善于周旋的故事。剧本基本沿袭了小说的叙事结构,保留了老舍语言的凝练与幽默,用更多细节还原了20世纪40年代的人情世故、民国风貌。

除了独家呈现完整剧本,书中还收录了原著小说、电影主创成员的创作阐述、导演的重磅专访,以及精选的幕后图稿、分镜头表等。读者可结合上述内容揣摩文学经典的改编之道,了解影片的美学选择与创作思路,感受“新文人电影”对文学传统的继承、对现实的关照,全方位见证这部电影的诞生。

作者简介
······

梅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外国电影史。参与编剧作品:《颐和园》《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谜事》。初执导筒并担任编剧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荣获台湾金马电影节最佳改编剧本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目录
······

序  言

剧  本

小  说

创作阐述

相关访谈

附  录

出版后记

评论 ······

从小说到剧本,从剧本到实拍,梅峰的转型过程很值得学习,片子是小成本的典范,剧本也是改编的典范,基本是精打细算,步步为营!

看点确实在原著与剧本的“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之中,最核心的地方是做留白与模糊化处理,看似是卸了原著中尖锐的力,实则多出了对不知因何起因何做的疑点的盘旋,恰好括进了作品的整一性之中。

读《不成问题的问题》毕,剧本比小说好,原因是慢。老舍原作那种躁急夸张的笔墨,在导演这里拐了一个弯,生活里所呈现出的那种真实感慢慢浮出水面。重庆崽儿和我们那里的街娃有点类似,毛焦火辣,但是生活本身却是缓慢的。他们在那条街上喝酒、打捶,戳桌球,一戳就是一下午,每天还是那几个人,一戳一年年就那样过去了。导演很耐心地用这种慢,一一化解了老舍原作里的各种怪怪的情绪。我们缓缓地打了一个哈欠,发觉这部电影里的一…

语言文本与影像文本的双重胜利,非传统的老舍文学在重新组装之后多了一份视角绝对的主观,人情观的展现几乎是「山欲静而风不止」般的顺其自然,彼时的山城风韵一跃成为半个世纪之后「全一点、远一点」的荧幕重现,梅峰老师对民国、对历史、对文学、对电影展现出惊人的理解力和观察力,对《小城之春》般东方美学价值体系有着近乎痴迷的执念,让人叹服。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