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魔方 : 转动文化的六个面向

0
(0)

港影魔方
: 转动文化的六个面向

作者:张春晓/刘金平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转动文化的六个面向

出版年:2020-12

页数:270

定价:35

装帧:平装

ISBN:9787309151961

内容简介
······

不同于以往的电影史、电影理论或影评,本书试图结合香港的文化知识对香港电影作出阐释,或者说通过电影的载体去认识现实相应的基础和背景,又可以视为电影这一中介如何表征着社会历史问题。

“前史”主要是对于80年代黄金时代之前的香港电影史的简要梳理,旨在破除“港味”的迷思,为“香港电影”增加更丰富的维度和思考的进路。

“时间”既考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回归祖国等香港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包括香港独特的“时间感”及其与身份意识相关的问题。

“空间”介绍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地标,居民住宅、九龙城寨、重庆大厦等典型空间,这些空间既在电影中以特定的方式被再现,也影响着香港电影特定的表达方式与风格。

“黑社会”关注香港最有代表性的电影类型,从吴宇森到古惑仔到银河,既有电影史发展的前后承继,也对应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心转移,越发凸显出深沉的政治隐喻和现实批判。

“性别”讨论女性主义以及和各种少数群体有关的影片,除了重点介绍的许鞍华的电影创作,还有关于性工作者、同性恋以及易装表演的探讨。

“左派”特指香港左派,包括电影中呈现的左派形象与左派运动,也包括电影工作者——从冷战时期的左右对立,到商业大潮下仍具有现实主义立场、底层关怀和国族表述的电影作者。

“移民”介绍逃港历史,香港电影中的内地移民形象,香港与上海的双城映像,以及香港电影涉及越南、纽约等特定海外地区的部分。

作者简介
······

张春晓,女,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后殖民主义、后人类理论、香港电影及大众文化,译著《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伦敦雾:一部演变史》。

刘金平,男,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文化研究与香港动作电影,学术论文发表于《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

目录
······

前言 Why Hong Kong Matters?

前史

时间

“香港的故事:为什么这么难说?”

重述大历史的努力

1997香港回归

怀旧与拼贴

空间

电影中的香港地图

典型空间(普通住宅/九龙城寨/重庆大厦/走廊与楼梯)

影像化空间与都市人情感

黑社会

“黑社会”何以可能

吴宇森与英雄片

古惑仔的青春与政治

无间道与勾结式殖民主义

杜琪峰的黑色银河

性别

香港的女性主义电影

师奶

老人

港女

性工作者

同性恋

易装表演

左派

香港的左派

冷战时期的香港电影

左派作者(方育平/张之亮/许鞍华)

移民

潮起潮落的“放行”与“逃港”

内地移民

上海映像

越南故事

人在美国

评论 ······

图书馆读完,我要买一本重新读一次。棒。

雖然不喜歡在學術作品裡看到拿林奕華潘國靈當腳註(引洛楓大概是我能接受的下限),但前言里明言了不想做一個「拒普通人於千里之外」的參考文獻,因此「盡量選取中國內地的正規出版物」倒成了貼心的設計。全書破題的方法比每一章具體的內容重要——讓讀者知道,我們常用的「港片」一詞,涵蓋的遠不止我們最熟悉的80年代中以來的商業片,年代上類型上都是,書中給出的六個(學術)角度都是普通觀眾去接近香港的途徑。

香港电影发展的脉络,同时也是两岸三地时局变动的历史。本书最好最杰出的一点是,尽可能地去大陆中心化视角,以香港电影不同时期的变化,来反写港人的身份政治。自由派影迷(反派影迷听众),应该会很喜欢这一本。

開章對「港味」和「香港電影」混雜性的描述定下了與同類型書的不同基礎。部份細節確是有待商榷和更新,例如由上海,東南亞、海外華僑市場,再引申出的「想像中國」,在近年論述上有所鬆動,引入冷戰時期的電影審查,港英對娛樂題材的指向(多拍娛樂片少 現實題材),邵氏武俠片作為60年代尾港台武俠書風潮衍生物。此書無疑是近年所看過,中國電影研究者對香港電影論說上最貼地的一本,視野也不只以 80年代作為最好,可惜本書…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