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穿越成为爽文女配该怎么办?

0
(0)

我与孟元熙同时被人从大火中救下。

可苏醒后,她才华惊天下,策论醒世人。

就连太子也要为了她与我退婚。

她说在这个世界她是注定的赢家。

可我漫不经心地道:「重来一遭,你竟毫无长进……」

1

我与孟元熙同在归元寺的大火中被人救下,在经历了数日的昏迷之后各自苏醒。

其后半年,整个京都都流传的是她的盛名。

而我沉寂半年,闭门不出。

直到我及笄当天,太子亲自登门,他说他要退婚。

那天,千鸢竞放,宾朋满座,为我庆贺。

而他身着一袭云锦华袍缓步而来,衣袂拂动间便夺去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亲口对我说:「孤与你青梅竹马十多载,从前少不经事,便以为可以互许白头,而今才知这不过是兄妹之情,这桩婚事便作罢吧。」

众人窃窃私语,投来各色目光,原本盛大的及笄礼瞬间变成了一个笑话。

父亲当场恼怒不已,厉声责问道:「殿下这是欺我姜氏无人了吗?」

太子流露出几分歉意,而后微微拱手道:「姜大人,对不住了,为表歉意孤已经向父皇请旨册封晏如为昭妍郡主,日后孤也会视她如亲妹,断不会让旁人欺负了她。」

我拦住冲动的兄长,而后一步一步走到太子的面前,没有众人想象中的痛哭流涕,更没有悲痛欲绝,甚至连半句指责都没有,只冷静地道了一句:「这婚事易退不易结,今日若退了,便再也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可他掷地有声地落下二字:「不悔。」

听到这句不悔,我便释然了。

记忆中曾有人在瓢泼大雨中夜叩姜府大门,满身华服已然湿透,一身威仪气度尽数舍弃,只为对我说一句他后悔了。

我命人斟酒,而后举杯敬他,轻笑道:「殿下,饮过这杯酒,你我婚约便就此作废,青梅竹马之谊也止步于此,愿你此后宏愿得偿,良人在侧。」

他似乎惊讶于我的平静接受,可是仍迫不及待地将那杯中酒饮尽,道了声:「多谢。」

或许,他在谢我的不纠缠,谢我的成全。

我放下酒杯,迎着他那惊诧的目光,平静地说道:「曾经我也是个不服管教的性子,肆意妄为,后来你我定下了婚约,人人都说我是未来的太子妃,我若做不好便是给你丢脸,所以我便努力去学,历经数载,后来的我擅琴棋书画,通经史子集,学宫廷礼仪,只为了匹配身为储君的你,今日我亦谢你,让我这一身桎梏,终是可以就此卸下。」

我一语罢,在场众人都露出了几分唏嘘之色。

我与他的婚约是先皇后临终前定下的,我背负这份婚约数载,终不得肆意而活。

听着我为他付出的诸多努力,他的眉眼间也闪过一丝复杂,隐约有几分愧疚。

他离开时的背影略显仓惶,再无来时的从容坚定。

兄长问太子为何会如此决绝?

我低声道:「大概是为了孟元熙吧。」

他将我们之间的荒诞落幕闹得举世皆知,用这一场世人见证的退婚来向孟元熙表明他的赤诚真心。

2

孟元熙苏醒后女扮男装参加科举之事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竟是太子力保,让她免于责罚。

天子出题考量,可她七步成诗,出口成章,以《进策》呈上,分别就驭官、安民、丰财、治军四端进言。

其策论振聋发聩,朝野瞩目,天子惜才,特赦之。

一时间,她在京都风头无俩。

成为了众人口中的传奇女子,就连当朝太子也为其折腰。

坊间流传着他们的诸多佳话。

我被救出来后,深居简出的这半年,太子也曾来看过我几次。

可每一次,他都提到了那个他在民间认识的孟兄。

眼眸里的赞赏之意都快溢出来了,他提及那位的次数越来越多,来看我的次数就会随之减少。

在他的描述中,那位孟兄颇有大才,心有丘壑,身上的洒脱与不羁是他身为皇室子弟最求而不得的东西。那人懂他所想,他亦引为知己。

初时满目赞赏,可后来他渐渐变了,眉头总萦绕着几分愁绪,面对我的时候总是欲言又止。

想来那时候他已知道了那个与他志趣相投、视为知己的孟兄竟是一个女子吧。

一个让他为之心动的女子。

她们之间的风言风语早已传入我的耳中,据说太子同她在南山纵马,教她弯弓射雁。

太子为了她翻遍宫中藏书阁典籍,只为了找出她随口提及的孤本。

哥哥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你能这样平静地接受太子的变心?能这样轻易地答应退婚?明明你那么喜欢他……」

因为我曾执念过,强求过,可他心意已改,我除了一身狼狈,还能剩下什么?

既知结果,那不如洒脱放手,留下最后的体面。

「是我不要他了……」

听到我这句话,哥哥的眼眸里满是震惊,他不懂为何我也变了。

我与他的婚事是先皇后临终前定下的,姜氏兴盛百年,到祖父这儿已出了三代首辅,先皇后想让姜家成为太子的助力。

如今,是他亲手弃了这助力。

对于太子执意退婚之事,皇帝气得不轻,又将父亲叫过去安抚了一通。

他退婚之后,便迫不及待地上奏,请求册立孟元熙为东宫太子妃。

最后陛下竟说让正侧二妃同时入府,而侧妃出身于世家杨氏。

父兄怕我难过,提议让我去别院住一段时间。

可我拒绝了,京中的好戏刚刚开幕,我又如何能走。

我遇到孟元熙的时候,她眼中满是怜悯,怜悯中带着莫名的优越感,她的目光中永远有着轻视之意。

「姜姑娘,你们这些大家闺秀端庄得像极了一个个提线木偶,木讷无趣且古板,这就是太子厌了你的原因吧。」

一边说着,她还摇了摇头,似乎很鄙夷这份端庄。

若说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吧。

3

我看着她此刻的轻蔑目光,笑道:「比不得孟姑娘潇洒肆意,视这世间规矩如无物。」

听我这般说,她似乎很是受用,语气中满是得意与倨傲,「是啊,殿下说他最向往自由洒脱的日子,也期望能做个行止由心的人,而你给不了他这些。」

「听闻太子已经请旨,不久的将来正侧二妃同时入府,真是可喜可贺,晏如已备好厚礼了。」

我话音落下,她的脸上神色出现了几分异样,掷地有声地说道:「殿下的心容不得这么多人,我要嫁的人,必须此生唯我一人。」

她的言论足以震惊这世间的其他女子,而我毫不意外。

我颇为惋惜地说道:「那真是可惜,殿下身为储君,只怕要让你的期待落空了。」

她眉眼微挑,似乎是被激出了胜负欲,嗤笑道:「你做不到的事,我偏要做成给你看。」

数日后,赐婚的圣旨降于孟家,太子亲自前去颁旨以示重视。

可众人没想到孟元熙竟然当场提出要与太子一生一世一双人,若不能,她情愿终生不嫁。

她的言论让众人侧目,更让朝野震惊,而左右为难的便是太子。

孟元熙这般有恃无恐倚仗的便是太子对她的情分,而她字字句句也提及的是与太子之间的情,世间独一无二,断容不下第三人。

太子从没见过这般胆大肆意的女子,更没见过这种此生唯一的决绝,他当场红了眼,只说此情之重,他已明了,绝不负她。

最后,他携着她的手,同跪在岁羽殿外,请求陛下收回侧妃入府的旨意,所有罪责他愿意一力承担,若不允,他便长跪不起。

他们整整跪了一日,帝王气得茶杯都摔碎了十几盏。

先皇后与帝王是结发夫妻,陪着他走过谪居巴蜀的艰难岁月,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情分,而太子是他亲自教养的孩子,对于太子他终是有寻常百姓家的慈父的那一面。

最后终是帝王心软了,夜色朦胧时,他允了太子所求。

孟元熙如愿地嫁入了东宫,成为东宫唯一的女主人。

京中女子起初觉得她疯了,而今各个艳羡不已,能让一国储君情深至此,空置后院。

世间女子不敢奢求的一切,她尽数得到了。

她再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衣着锦绣,满面春风,身后的侍女手中捧着一个盒子。

「这些是你这么多年来送给谨安的物件儿,如今也不适宜留在东宫了,谨安说让我拿来还给你。」

叶谨安是太子的名讳,她故意这样称呼,便是为了彰显亲近之意,顺道膈应我罢了。

我扫过盒子里的书笺、毛笔、流苏坠子……

每年到生辰时,我就会送一个小物件给他,皆是精挑细选过的,没想到竟已经积攒这么多了……

我命丫鬟接过,轻笑道:「有劳太子妃亲自来送还了,可惜太子昔日为我捕捉的夏日萤火,为我燃放的焰火胜景……终是无法归还了。」

她眼眸间闪过不悦,而后迅速掩下,故意说道:「太子视你如亲妹,日后我也会如此待你。」

「那便谢过了。」

我表现得太过云淡风轻,倒让她蹙起了眉头,似乎丧失了几分成就感和喜悦感。

4

「姜晏如,你这样波澜不惊,会让我觉得赢得太过容易了,丧失了挑战性,你们古代女子便是这般逆来顺受、唯唯诺诺吗?愚昧至此,毫无主见与魄力,当真可笑。」她的眉头蹙得很深,眼底轻蔑不屑之意尽显。

她这样的反应在我的意料之中。

她瞧不起我,或者说,她瞧不起的是她口中的古代女子这整个群体。

「挑战?如此说来,太子殿下只是你的战利品罢了。」

我坐在秋千上,抬眸凝视着她,只见她嗤笑一声,不以为意地说道:「是,于你而言他是青梅竹马多年的未婚夫,于我而言他只是一件值得炫耀的战利品,他的深情与权势,他的爱与宠,是我走这一遭必然会得到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我将是命中注定的赢家。」

我初次听这番话的时候,不理解她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是从何处来得底气,我也不明白她为何总是带着高高在上的俯视视角去看所有人?

可如今,我已经是第二次听到这番话了。

而我也明白了她为何总是要在我面前说这些,更明白了她为何不愿意放过我。

因为那些是她亲手从我这儿抢过去的,每抢走一件,她便更得意三分。

直到最后抢走所有,她便可以高高在上地说上一句:「古代女子就是这般愚昧无用。」

她得意洋洋地离开了,丫鬟心有不忿,低声道:「她抢走了本该属于小姐的一切,竟然还敢这般猖狂?」

我将糕点递给了小丫鬟,安抚着她,「能被抢走的,那皆是不属于我的,我也不稀罕要。」

那日我刻意提起正侧妃同时入府的事情,本就是为了激她,可是她太急于向世人昭示她的成功,向世间女子证明她的与众不同,所以迫不及待地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得到这份独一无二。

如今的局面,她满意,我也甚是满意。

望着孟元熙离去的背影,我嘴角含笑,指尖轻抚着树梢枝叶,漫不经心地道:「我重生归来,你若毫无长进……这盘棋可就稍显乏味了。」

5

孟元熙虽成了太子妃,可是皇帝明显不喜她,当日虽惜才,可她后来的种种举动也将那些好感败得差不多了。

可是太子偏就爱极了她那锋芒毕露、行止由心的模样,或许那就是他渴求却不能实现的,他希望那份自由洒脱能在孟元熙的身上实现。

哥哥对孟元熙厌恶到了极点,更是看不得她处处找我的不痛快。

恰逢十五,我便央求哥哥陪我前去寺庙进香,只说是因上次死里逃生,心中后怕,哥哥听完便急着去准备。

可是这一次我挑选的随行之人,除了一两个小丫鬟,还带了乳娘和几个嬷嬷,哥哥则挑了些得力的护院随行。

到了报国寺进香之后,哥哥着急回府,我却执意拉着他四处转转。

直到人群中出现惊呼声,说是有一妇人似有早产之兆,围观人群慌作一团,急忙将人往后院安置。

我让哥哥待着别动,转而带着几个婆子朝着后院而去。

哥哥说我还未出阁,不宜去这等场合,我说人命关天,几个嬷嬷都是过来人,若是有危急之处,也能派得上用场,他拗不过我,只能勉强应下。

后院众人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妇人的疼痛呼喊声越来越急促,她身边伺候的丫鬟们慌乱无措,我走到那些人身旁,沉声道:「我身边的嬷嬷们也是帮人接生过的,若是信得过,不如让她们一试。」

那些人像是找到了救星一般,可是仍不敢擅自做主,最终是那妇人亲自点头。

嬷嬷们进了室内,我坐在外面安静等着,可是那些丫鬟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直到婴儿哭声响起,母子平安,众人才松了一口气,那些丫鬟着急着簇拥了上去,侍从则是忙于回去报喜。

我带着几个嬷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刚出后院,便看见孟元熙一行人匆匆而来。

当她听说后院妇人已经平安产子的时候,看着我的神色登时大变,满眼皆是疑惑和不可置信,前几次她见我总是透着胜券在握的优越感,而今天是她的镇定面具首次龟裂。

「这不可能……」她的眸光中首次出现了忌惮和畏惧之色。

我从她身边擦身而过,似有若无地说了一句:「你以为知晓未来事的,只有你一人吗?」

话音落,随风而散。

她侧过头来盯着我,似乎在确认那句话是否真实出现过,可我并没有停下脚步,反而缓步离去,任由她疑心四起、备受煎熬。

6

次日,听丫鬟说府中来了贵客,执意要见我。

我到了正厅,便见那镇国将军朝着我拱手一礼,「多谢姜姑娘昨日救内子性命,若是没有姑娘让身边嬷嬷出手相助,后果不堪设想,此等大恩,本将没齿难忘。」

这阵仗,便是父亲和哥哥也都吓了一跳。

人人都知镇国将军与我父亲向来政见不合,见面便吹胡子瞪眼。

今日亲自登门,父亲还在疑惑他所为何来,没想到见面便是拱手抱拳行了个大礼,父亲也当场愣在了原地,勉强挤出一丝客套的笑。

我欠身还礼,而后道:「将军言重了,看见夫人和公子平安,我便也放心了。」

那镇国将军拉着父亲好一通寒暄,仿佛二人之前从无龃龉,而是多年好友一般,他还说待幼子满月,要一家人亲自登门致谢。

与镇国将军化干戈为玉帛,于姜家,于朝廷,皆是幸事,父亲也乐见其成。

只有哥哥眉头紧锁,试探性地问道:「妹妹,为何我总觉得这些事皆在你意料之中?」

我反问道:「难道我是神仙不成?还能未卜先知了?」

他挠了挠头,似乎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可是他又说不上来,只能欲言又止,化为沉默。

那镇国将军的夫人本就是突然早产,身旁侍奉的婢仆都没料到,又有谁能猜到我是提前得知呢?

至于孟元熙,只能说其他事在她意料之中,而我的提前出现,在她的意料之外。

前世,太子废而复立,便是因为身后有镇国将军的支持。

可这一世,孟元熙来迟了。

镇国将军府大办满月宴之时,盛情相邀,竟让我坐于主桌,将军夫人更是拉着我的手夸个不停。

而孟元熙则被冷落了,人人都知道是因她的介入才导致太子退婚,这等情况下,将军夫人只是象征性的行了个礼,便不再顾着她了。

她手中的帕子被捏得变了形,自她从火灾现场被救出来后,她就没受过这等冷遇。

从前她也不过是京中闺秀中不甚起眼的那一个,多年来籍籍无名,而后脱胎换骨,惊艳众人,此后一直是京都的风云人物,难得受此冷遇。

我与太子相逢于池院之侧,他的眼里有些许愧疚,而后道:「晏如,愿你再择佳配,莫再执念了,不要因孤耽误你余生幸福。」

他以为我还在记挂着他?

我摇头轻笑,只觉得有些讽刺,前世我确实执念良久,大病一场,可他置若罔闻,不曾过问半句,只沉浸在孟元熙的温柔乡里,而今我眼里心里都没有他半分位置,他却说着这般关怀之语。

我漠视着他,转头离开,却撞见孟元熙在远处看着我们,周身透着寒意。

7

满月宴结束之后,太子便被派往沿海之地,调查贩卖私盐之案。

可是太子刚去月余,便传出太子妃病重的消息。

前世孟元熙也的确「病重」过一阵子,可是距离这事发生尚需两年。

彼时是因为太子对她情意淡化,欲纳侧妃,她才服了一种药刻意装病,太子见她「病入膏肓」,也忆及当年那初见惊艳、再见倾心的过往,她也趁着太子陪她的时间重现过往的美好回忆,并许着那「上穷碧落下黄泉,生相随死相伴」的感人诺言,直到太子对她情深如昔,她也就渐渐「病愈」了。

可现在,她似乎感受到了威胁,便将这些动作都提前了。

太子听闻她病重,已顾不得那私盐大案,将那些事交托于臣下,便慌忙回京。

可太医院的太医们束手无策,最后却是一江湖神医入府医治,那位神医说若得一味奇物作为药引便能医治,此物名叫雪槲莲,比那冰山雪莲更为稀有。

唯有此物,方可救命,可是就连国库中也没有这珍奇之物。

其后那神医又道,若是取服用过此物的人一滴心头血入药,也可起相同功效。

这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满京之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姜家。

我幼时患病,便服用过此药物。

显而易见,孟元熙这便是冲着我来的了。所谓的江湖神医,大概就是与她沆瀣一气之人。

哥哥说东宫之人若敢上门,他就打折他们的腿。

可是该来的终究会来,还是太子亲自登门,哥哥手中的棍棒差点落了下去,得亏是父亲及时叫住了他。

太子满脸憔悴,眼眶微红,朝着我俯身一揖,声音也略微有些沙哑,「晏如妹妹,元熙她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求你救救她吧。」

「她病入膏肓,与我何干?」我眉眼微挑,反问着他。

他显然被噎住了,怔在了原地,过了半晌后才说道:「孤知晓你是介意退婚之事,可是万般过错都是孤的错,你莫要迁怒于她,而今不过是取一滴心头血便可救她的命,于你而言,又有何难?」

「太子说得这般轻巧,还真是刀不剜在自己身上便不觉得疼。」我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之意。

他竟满眼都是错愕,「你何时变得这般冷血了?」

我看着他如今被蒙在鼓里就像个傻子一样,只觉得甚是可笑,他这般失态,倒让我对孟元熙的把戏起了好奇心。

我拍了拍衣袖,「那我就随你走一趟吧,且去看看情况。」

哥哥满脸紧张,可拗不过我,便挑了些会武功的侍卫与我同行。

其实,不必如此。

入了东宫,我瞧见孟元熙靠在榻上奄奄一息的模样,屋内弥漫着药味儿。

不得不说,那江湖神医给她的药还真是有些神奇之处的,这病重垂危之象足以乱真。

若非我早知实情,怕也觉得她不久于世了。

我让众人退了出去,屋内只有我与孟元熙二人,她高一声低一声地咳嗽着。

「只有你我二人了,你也不必伪装了吧?」我悠然落座,抚摸着指甲上的蔻丹。

8

她眸光微冷,定定地望着我,眼底透着探究和打量,「你什么意思?」

「你装病设局一场,目的不就是我吗?心头血入药……真是可笑。」我抬眸睨着她。

这一切伪装被骤然堪破,她眼底浮现出几分慌乱无措。

可片刻之后,她又定下了心神,嚣张地笑道:「那你还不是为了太子来了吗?你的心上人亲自要你取心头血为别的女子入药,这种感觉痛彻心扉吧?」

我缓缓起身走到她的榻前,伸手捏住她的下颌,微微用力,居高临下地看着她,轻笑道:「你还真看得起他。」

她的眼底闪过错愕与畏惧。

「既然你想让我担一个大义救人、菩萨心肠的名头,那我就如你所愿,今日我既来了东宫,想来太子妃不日便会病愈的,对吗?若不能病愈,那便是时候让众人看看太子妃的把戏了。」我缓缓说道。

她听懂了我话中的威胁,而后眼底闪过不甘,辛苦她机关算尽,却像一个跳梁小丑一般。

我缓缓松开了手,转身便出了房门。

太子在院中焦急等待着,看着他这般模样,我随意说道:「太子妃不日便会病愈的。」

他不明所以,而我安然回府,哥哥不明白为何我全身而退,依然成了太子妃的救命恩人。

太子妃病情好转,渐渐「病愈」,宫中的赏赐源源不断送到姜府,我却未看一眼,只能说孟元熙这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能硬着头皮认下是我救了她。

这两次,皆是我占了先机,而她病愈之后,似乎乱了方寸。

因着先前的种种举动,以及此次太子扔下要案匆忙回京之事,陛下对她越发不喜,对太子也渐渐流露出失望之色。

她急于挽回地位,更是频频出头冒尖。

她预言西南蛮邦,将生异动。

而数月之后,西南之地便生暴动。

陛下打算秋日前往围场狩猎,她断言此行不吉,一力劝阻。

而围场之行,恰遇山体滑坡,泥石滚落。

次年雨季,她又言江南将会决堤。

……

没想到桩桩件件全都应验了,一时间,天下人将其引为奇谈。

而各府之人也纷纷求见太子妃,请她测未来、断吉凶。

我于茶楼之中悠然饮茶,听着楼下说书先生拍着惊堂木,说着当朝太子妃的传奇故事,闻者无不震惊。那些人皆叹她是神女降世,这才能预知世事,各个脸上皆是膜拜之意。

我放下一锭银子,在那一片喝彩声中悄然离开。

孟元熙,这一世,终究是你心急了。

9

在东宫宾客盈门之时,天下第一相师许复亲自出山,拜见天子,言星象有异,妖女降世,祸乱江山,触怒天意,降下天罚,若长此以往,国祚不稳,朝代更迭。

此言一出,矛头直指东宫。

坊间流言更是越演愈烈,那些说书先生从归元寺火灾讲起,历数孟元熙被救前后性情变化之大,判若两人,更言及她当日所作之策论,遍历世事,洞察天下,绝不可能是一个深闺女子所作。而她此前在京都闺秀中泯然众人、毫无才名,转而一夕之间,才华惊世,实在反常之极。

其后更是频频异举,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还蛊惑太子为其空置后院,更能预测未来,断世事吉凶……

而太子自从遇见孟元熙之后,亦是不复从前之贤德,而今色令智昏,懈怠政事,罔顾祖宗规矩与法度。

此间种种异相,皆是妖孽作祟之相,就连街上童谣也都唱着「妖女出、灾祸生、江山乱」。

联想到相师之言,坊间百姓皆说原来并不是孟元熙能预知灾祸,而是她本为妖女,勾引储君,引下天罚,带来灾祸。

我不过稍稍推波助澜,短短月余,她已经从百姓心目中的神女变成了带来灾难的妖女。

而杨氏一族趁机上奏,请求绞杀妖女,还天下太平。坊间响应者众,附上万民书请愿。

帝王下旨,将孟元熙即刻下狱。

事发突然,而她仍沉迷于旧梦,她想不通为何自己一夕之间能从众人追捧的神女变成了妖女,成为了人人喊打的阶下囚。

我与哥哥站在茶楼高处,哥哥不免唏嘘,「昔日尊荣加身,风光至极,今朝却四面楚歌,人人喊打……」

我抬眸笑道:「这难道不是必然的结果吗?她从不在意世家生存之道,今日苦果,早有预兆,太子为她忤逆圣意,满京女子虽羡慕这般深情与荣宠,可是终是成了众矢之的,帝王不喜,满堂朝臣口诛笔伐,杨氏一族心有不忿,孟元熙算是亲手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今恰好是墙倒众人推罢了……至于她是神女还是妖女,又有谁真正在意?」

哥哥点了点头,而后长叹一声。

这一世,孟元熙输得比我想象得更快,许多事和她预料的根本不一样,而我行事抢占先机、不按章法更是让她乱了分寸。

「此番还多亏了哥哥能请得许复出山,否则这些事也不会这般容易。」

闻言,哥哥垂眸道:「我虽去请了,可他出山却不是我的功劳。」

「此话怎讲?」

哥哥叹了一声,而后负手而立,极目远望,沉声道:「许复出山,是因为星盘之相真的有异,朝中局势将有大变。」

这一世许多事情的走向已与前世大不相同了,算算时间,或许有些变故也到时机了。

局势之变,当是东宫,前世太子历经两立两废,而今又当何去何从?

10

孟元熙被下狱,可太子却不愿弃她而去,于岁羽殿外长跪不起,为其求情。

可他的执拗,在帝王看来便是为女色所惑,迷失心智,不堪大任。

这一次,任由他跪着,帝王毫不心软。

可是太子竟伙同其支持者联名上奏,气得帝王将折子摔在他的头上。

所有人以为帝王只是一时之怒,可是当夜圣旨便降下了。

谁也没想到废黜太子的诏书会来得这样突然,圣旨上写的是忤逆君父、结党营私、耽于女色、不堪大任。

太子倚仗着帝王对先皇后的情意,多年来稳坐储位,后来数次忤逆,让帝王日渐失望,而联合一众支持者为孟元熙求情,名为上奏,实为威逼,结党营私,犯了帝王大忌。

至于孟元熙,太子不再是太子,那她也不再是太子妃了,陛下的旨意则是绞杀。

可她顾不得太子被废将会如何,却在狱中哭喊着要见我一面。

前世的她在被赐毒酒前,也是这般请求的。

或许,也该去见她最后一面了。

她的手抓着栏杆,仪态尽失,满目狰狞,厉声道:「那日你说知晓未来事的不止我一人,是不是你在背后害我?」

我轻声道:「难道你没想过是自作孽不可活吗?太子被废,已经无人可以救你了。」

她听到消息的那一刻,跌坐在地,满目苍凉,「怎么可能?我穿书而来,知晓书中每一个人的结局,世间事尽在我掌握之中,我不甘于籍籍无名、碌碌此生,所以我抢夺你的气运,只为亲手改写结局,明明最初的一切都和我预想的一样,可是后来怎么就变了?」

她似乎很难接受这样的结果,她向来自负,总觉得洞观世事、高人一等,可如今沦为阶下囚,命在旦夕。

她忘了,从她不甘于书中命运、夺人气运的那一刻开始,所有的事就已经有了变数。

「你从一开始便瞧不起这里的人和物,高高在上地俯视着,总是透露着你的轻蔑,可你忘了,你对抗的从不只是一个人,这里能人辈出,亦有规矩法度,你凭借着那些偷来的东西,招摇过市,盲目自傲,终有一败。」

我话音落下,她笑得疯狂,目光中尽是不甘与执念,过了半晌她才自顾自地开始说了起来,「你知道吗?这是一个书中世界,原本你会按照幼时婚约嫁给叶谨安,夫妻恩爱,五载之后他会登基为帝,而你会成为他的皇后,你才是书中的女主,而我费尽心思将叶谨安作为攀援而上的工具,可终是斗不过书中的宿命。」

这些话,前世她临死之前对我讲过了,如今只不过是再次重复一遍。

明明是她野心作祟,从没有人逼她去争去抢,而今却怨天尤人。

前世的我最后也当了皇后,只不过不是叶谨安的皇后。因孟元熙的步步威逼,机缘巧合之下,我嫁给了旁人。而那人最后成为了帝王,我与他之间走过风雨数十载,是最佳的盟友。

而叶谨安的太子位经历了两立两废,最后起兵反叛,死于乱箭之下,而孟元熙则是被一杯毒酒了结性命。

她确实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书中所有人的命运。

她死后十五年,我病逝于凤朝宫。

而我因心中执念未消,重生于十五岁时,也就是孟元熙刚穿书而来的这一年。

可是这些已经没必要对她说了,于她而言,只有穿书而来的这一世,于我而言却是两世。

上一世她夺人气运,以身入局,改书中走向,所有人的结局都与书中不同,我本不愿与她斗,可她步步紧逼,我的存在只会让她夜不安枕,退无可退,唯有迎战,最后我虽赢她,却也赢得不容易。

这一世,我重生归来,带着上一世的记忆,而她穿书而来,仍一心想要改变书中结局,却不料,这一世所有事情的走向既不同于书中,也不同于上一世。

11

我转身离开的那一瞬间,拐角处有一人猝不及防地映入眼帘。

看他出现在这儿,我便明白了,储君之位虽被废,可身后的势力却未在一夕之间消散。

看着叶谨安微红的眼眶,冷漠的眼神,想来也在这儿站了许久了,该听的不该听的,大概也尽数听了去。

他此时待她尚有真心,可她却说他只是那个攀援而上的工具,这句话将她的伪装尽数褪去。换而言之,这太子之位上坐得是何人,何人便是孟元熙的目标。

他今夜来此,或许仍未死心,或许还有相救之意,可惜却亲自撞破这不堪的一面,他倾心相待的人视他为工具,他自以为的情深相许不过是她的一腔算计。

从头到尾,他就像是一个被蒙蔽的傻子,孟元熙所谓的真心尽是伪装,毫无半分情意,而今真相揭开,于他而言,不止是欺瞒和背叛这么简单,更将他多年来的骄傲粉碎得干干净净,他在世人面前对她的情深与维护,也都尽成笑话。

我兀自离去,剩下的便是他们二人之间的事情了。

次日,我便听说孟元熙死了,被绞杀于狱中,行刑的内监去的时候,恰好叶谨安也在,最后是他亲自动的手。

我震惊良久,他竟能这般狠辣果决,其后便明了,他是在用孟元熙的命向帝王服软示忠,表回头之意,期望再搏得帝王几分心软吧。

也不知这一世太子是否有废而复立的机会?

京都平静得有些不真实,叶谨安虽被废黜,可皇帝对他再无其他惩戒,众人也探不出帝王是否另有深意。

突然有一日,叶谨安叩响姜府的大门,他说要见我。

我在正厅见到他时,却觉得他与从前大不相同,周身气息分外压抑,甚至带了几分阴鸷之感。

他问我是否真心爱过他?

我答曾经爱过。

只是这个「曾经」已经久到隔着前世今生的岁月,我已记不清那时的感觉了。

他扣着我的肩膀,情绪激动地对我说道:「晏如,我后悔了,若是你愿意再给我一次机会,来日……我将百倍弥补对你的亏欠。」

前世他冒雨而来,夜叩姜府大门,对我说的也是这番话。

可我的回答一如当年,「当日是你决然地说着不悔,那就应当明白落子无悔、覆水难收。我本性自由散漫,却在与你定下婚约后甘愿被规矩桎梏,而你转头爱上了那个肆意鲜活的她,从未坚定地选择过我的人,又怎配要我回头?」

今时今日我已不想提及当初情窦初开时为他学了什么,做了什么,放弃过什么,前世执着过,强求过,却只得到他的冷漠与决绝。

我归来改变了许多事,却独独不愿更改我与太子之间的结局,这婚事就算他不退,我也是要退的。

他看着我的决绝姿态,眼眶泛红,眼中布着红血丝,再无昔日身为储君的矜贵气度,也无当日冷漠退婚的从容自持,此刻的他,嘴角挂着自嘲的苦笑,而后道:「一步错,终是步步错。」

他缓步后退,转头离去。

数日后,叛军入城,皇城被困,叶谨安反了,他走上了和前世一样的路。

京都人心惶惶,乱军四处出没,各家紧闭门户,唯恐大祸临头。

人人都以为江山会就此易主时,宫中消息传来,三皇子叶谨瑜率军平叛,护驾有功,而废太子叶谨安死于乱箭之下。

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叛乱,让朝中众人对这位低调的三皇子有了新的认知。

可是他出手迅速、游刃有余,倒像是……早有预料、瓮中捉鳖。

我的心里闪过一个大胆的设想,却不敢再往下想。

12

直到我亲眼见到他,他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墨色云纹锦衣,眉眼间隐约有不可逼视之感,微挑的剑眉自带杀伐决断之气,这种凌厉的气场不会轻易出现在一个低调内敛的皇子身上,却会出现在一位久居尊位的帝王身上。

看着这熟悉的目光,我才确定真的是他回来了。

我心绪万千,只见他翻身下马,敛了几分冷冽气场,朝着我缓步而来,眼眸间深沉似海,让人难窥深浅,轻笑道:「别来无恙?」

故人相见,已是隔世。

目光相接地那一刹那,跨越了前世今生的岁月,我下意识地回应道:「一切安好。」

他眉眼含笑,语气中带着几分难辨的复杂,「那便好。」

再相逢,我们之间便也只有这短短几句,其他话竟不知从何说起。

前世,我们是风雨同程的盟友,我陪着他君临天下。

今生,却只是形如陌路,聊问片语。

老皇帝在经历废太子宫变之后,心绪郁结,便病得越发重了,终是药石无医,在半年后离世。

三皇子叶谨瑜登基为帝,改年号为清晏。

河清海晏,盛世升平,那是他的宏愿。

那日,天子微服出访,降于姜家。

我正坐在栏杆旁喂着池子里的鱼儿,却见他一身青衫立于假山之侧。

我放下饵料,俯身行礼道:「参见陛下。」

他穿花拂柳,缓步而来,抬手示意免礼。

叶谨瑜没有开口,我便也不作声,只低头继续喂着鱼儿。

斜阳微洒,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我身边,坐了一个下午。

虽静谧无言,却很是自如,仿若多年老友,不需言语,也可互伴良久。

直到暮色微显,他该回宫了。

这时,他才温声道:「朕的后宫尚需要一位聪明的皇后,为朕定六宫、抚前朝,你可愿意?」

他问出这句话的时候,眸光凝滞在我的身上,满眼希冀,希望得到一个答案。

我摇了摇头,沉声道:「不愿。」

他眼眸里的光瞬时黯淡了下去,嘴角噙着淡淡的苦笑,眼神中却透着几分释然,似乎这样的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我轻声道:「陛下需要一位聪明的皇后,可世家女之中从不缺聪明人,而我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姜氏出三代首辅,兴盛百年,与其让姜氏成为外戚后族,来日忌惮猜疑,不如让姜氏一族继续做心腹纯臣,唯有如此,帝王安心,君臣佳话方能延续。」

他嘴角的苦笑并未消退,只是淡淡地说:「你总有你的道理,若不愿入宫,来日有何打算?」

我脑海中有一幅幅画卷铺开,浮现出无限向往,笑着道:「我想去看漠北之地的簌簌飞雪,想感受玉华关外的烈烈长风,还想泛舟于姑苏西湖,驰骋骏马于茫茫草原……」

闻言,他微皱的眉头终是渐渐舒展开来,转而释然一笑,「那便如你所愿。」

我离京的那日,有人自宫中而来,匆匆拦下我的马车。

那人腰佩长剑,恭敬俯首,「姜姑娘,陛下说那些大好河山他不能亲至,便由你代他去看了。」

我遥望皇城,怅惘良久,而后应下,「好。」

他又递上一块金牌,恭敬道:「陛下说这枚金牌便赠与姑娘了,见此金牌,如天子亲临,若遇不平之事,姑娘可自行决断。」

「替我谢过陛下。」我缓缓接过,抚摸着金牌上的纹路,只觉心头微滞。

我欲放下帘子之时,他又再次开口:「陛下还说……」

他停顿片刻,沉声说道:「陛下还说,姑娘若是有一天在外面玩儿累了,看腻了……这皇城的大门永远为姑娘敞开着。」

「不必了。」

我默默放下帘布,隔绝了视线,而马车缓缓向前。

我心所向,皆在四方,从不在朱墙内的方寸天地。

13 叶谨瑜番外

那日在长街口遇见她,眸光相触的那一瞬间,我们便已知晓对方的归来。

她离京的那天,我明明站在城墙之上,却不敢走下去亲自送别。

就连那些想说的话,也只能命人转述。

因为我怕看见她那毫不留恋的目光,也怕听见她那坚定的拒绝,更怕亲眼看见便舍不得放她走了。

那日问她是否愿意入宫,其实我早就知道答案,却仍旧不死心地问一遍,得到了意料之中的答案。

她不愿。

这皇城是前世束缚了她的地方,她拼了命想要逃离,却在皇城内蹉跎了半生的光阴。她夹在皇权和姜氏之间左右为难,困于后庭,积劳成疾,郁郁而终。

死前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对我说唯愿姜氏万全,自请废皇后之位,死后不入皇陵,只愿归葬南山,她想看那里春日百花自由地生长,冬日的飞雪自由地飘落。

我成全了她的愿望,姜氏鼎盛如昔,能臣辈出。

而后位空悬一世,再无她人。

若重生是因人死之前心有不甘和执念,那她便是不甘于被命运裹挟困于深宫,一生备受桎梏,终不得肆意而活吧。

而她的执念便是想得一自由之身,天地浩大,自在行走。

而我的不甘与执念……终难两全。

前世我逆了她的意,不曾废后。

今生就如她的愿,放她自由。

她该是自在翱翔的凤,不该困于这三尺朱墙。

此后,巍巍皇城只是我的枷锁,不再是她的牢笼。

(完)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