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具体要做什么的?

0
(0)

单从医学角度来说,坐月子是指产褥期的恢复,一般约 6 周。

第 1 周,尤其是产后 24 小时较重要,要注意出血情况,体温、脉搏、血压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

饮食、小便、褥汗、清洁、哺乳等方面也有需要特别照料的地方。

现代女性如何正确坐月子

说到坐月子,真是让不少人头疼的事情,甚至很多家庭矛盾,就是从月子里开始埋下的伏笔。所以,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坐月子,已经远不是一个女性的健康问题了,而是影响到一个家庭安定团结的政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每一个新手父亲都应该足够重视。

同样,在讲述如何应对月子之前,先说明一下到底什么是「月子」,应该如何正确地「坐月子」。

目前社会上,关于坐月子这件事,有两大互不相让的论调:坐月子和不坐月子。

强调坐月子的一派,说坐月子是女人一辈子里的大事,各种所谓习俗可谓千奇百怪:坐月子期间不让房间通风,甚至还要捂上厚厚的被子;产妇不能洗头洗澡,连牙都不能刷;饮食禁忌颇多,生冷海鲜通通远离,说这是「发物」,对伤口不好;另外,让产妇尽量不要下地,更不要说到户外了。如果产妇胆敢不遵从,那么就要被警告落下「月子病」。简单点说,女人一生完孩子,好像突然间就变成了怪物,必须要被牢牢控制。

强调不坐月子的一派呢,可谓反传统的一支。在他们看来,这个「坐月子」就是一种典型的传统陋习,需要彻底废弃。他们好像觉得,女人生完孩子就应该马上像怀孕之前一样。而且坊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是要坐月子的,而科技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女性,生完孩子都不坐月子,当天回家,第二天就上班去了。简单点说,这类人认为女人如果坐月子,就是愚昧落后的表现!

其实,这两种论调都太极端,都不靠谱。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坐月子?

坐月子最开始其实是古代中国人给妇女设定的一些礼仪性的限制。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中国,连女人生孩子也要做很多规定。因此,你最早知道坐月子,应该是记录在《礼记》上的,而不是什么医书。在那里,它甚至规定了不同等级的人生了孩子,所遵守的礼仪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你一平民村妇生了孩子,就没资格像王公大臣的夫人们那样去坐月子。

后来,随着中医的发展,在这些规定的基础上又延展了些和养生有关的规定,逐渐形成了现在所谓的坐月子。

前边说了,坐月子其实是个礼仪性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还掺杂了很多地方性的习俗,比如四川的月子、广东的月子、山东的月子、浙江的月子就各不相同。于是发展到现在,所谓坐月子的要求也就五花八门——有的地方说,月子里烧的菜一点盐都不能放,有的地方却认为月子里得多吃咸的;有的地方说月子里得多补红糖大枣,而有的地方则说月子里不能吃红糖;有的地方说月子里要吃酒酿下奶;有的地方,干脆不许产妇出门,甚至大小便都在床上。很多所谓习俗,其实不过是从上一代的老人那口口相传的。所以,传统的坐月子,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习俗,和医学没啥关系。

那么现代的西方人到底坐不坐月子呢?

既然传统的坐月子是一种文化习俗,那么如果按照中国这种礼仪性的限制要求来看的话,西方人是肯定不坐月子的。但是,如果单从医学角度来说,西方人其实也要「坐月子」,这个坐月子就是指产褥期的恢复。

前面已经说过,在整个怀孕过程中,女性身体的变化,远不止肚子大起来这么简单,而是全身各个系统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妊娠过程相对漫长,但是分娩过程相对短暂。那么,在分娩结束后,就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使全身各个系统再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这段时间被称为产褥期,一般认为是大约 6 周。

所以,包括西方女性在内,所有女性都需要产褥恢复,有必要在产后随访 6 周,以观察产褥恢复情况;尤其对有产科并发症的产妇,更应加强随访。

你想想,让人家女人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去上班,还有没有人性了?这么侵犯人权的事儿,人家可做不出来。而且,就算是很顺利的平产,产后也要至少住院观察 48 小时;如果是剖宫产的话,术后则要住院 96 小时,这和国内相比,大约只少了一天,差别并不大。

那么,从医学的角度,现代女性产褥期应该注意什么,应该怎么坐月子呢?

显然现代的月子是没有很多束缚禁忌的,但是,生活上还是有些注意事项。

首先,产后的第一周比较重要,尤其是产后 24 小时内,要注意出血情况,还要注意体温、脉搏、血压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当然了,医生也会关注这些。除此之外,我们每天查房时针对产后病人解释和嘱咐最多的,还包括:

  1. 饮食 阴道分娩的话,饮食没有禁忌。推荐新鲜水果、蔬菜、优质蛋白饮食,比如肉类、鱼虾。建议多吃点汤水,有利于下奶。

  2. 小便 因为分娩过程会对膀胱产生刺激,有些产妇生完孩子之后膀胱就麻木了,感觉不到尿意,甚至不会解小便了。所以建议产后定时解小便,比如一两个小时一次,而不要等到尿急了才去。

  3. 褥汗 不少产妇反映生完孩子会出虚汗。其实,那不是「虚汗」,而是褥汗。因为怀孕的时候,孕妇体内血液容量是增高的;现在宝宝出来了,多出来的血容量怎么办?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汗液排出去的。所以,生完孩子以后的出汗是正常的。

  4. 清洁 既然生完孩子会出很多汗,那么就要注意清洁了,洗头、洗澡都不是禁忌,千万别让自己脏兮兮的。而且,因为恶露的原因,尤其提醒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否则容易发生产褥感染。所以要每天清洗会阴,并且保持干燥。现代医学认为,即使是坐在盆中坐浴,盆里的水也不会上行污染阴道。

  5. 哺乳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鼓励母乳喂养;为了顺利的产后恢复,鼓励母乳喂养;为了预防乳腺癌,鼓励母乳喂养;为了增进母子间的感情,鼓励母乳喂养;为了以后的生活便捷,鼓励母乳喂养;就算是为了能省点儿奶粉钱,也要鼓励母乳喂养!对于绝大多数产妇来说,母乳完全足够供应小宝宝每日所需饭量,而且还会越吸越多。所以如果宝宝吸完之后还有剩余,不要留着,要及时排空,保持泌乳通畅,小心不要积乳。

  6. 一定要下床活动 前面已经说过,孕产妇的凝血功能是增强的,如果血液流速降低,很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出现栓塞。在欧美发达国家,产后的血栓栓塞是造成产妇死亡排名前三位的原因。国内报纸上,也经常会出现产妇在家坐月子结果死于栓塞的报道。所以,生完孩子一定不要一直待在床上,除了哺乳和睡觉,尽量多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当然,除了这些,在产褥期还要注意休息,尽量保障充足的睡眠。产妇每天哺乳喂孩子还是很辛苦的,所以,很多情况下,睡觉都只能抽空完成了。

不存在的「月子病」

讲完了应该怎么正确地坐月子,你会发现,其实坐月子并没有什么难的,各种要求及注意事项都很明确,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很清楚。既然传统月子种种「坑娘」的教条禁忌都没有医学依据,那么改成用靠谱的方式坐月子不就行了?为什么那些传统的禁忌还如此大行其道呢?

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世间存在一种神奇的东西,叫做「月子病」。

经常有亲戚朋友说,她们其实也不喜欢一些月子禁忌,可是家里人一搬出「月子病」来,她们马上只好乖乖听话——为了对抗传统,惹上一身毛病,那可实在犯不着。

但是,正规的医学教材和研究文献里,是找不到所谓「月子病」的说法的。

按照一些口口相传的说法,月子病大概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按照传统要求的方法坐月子,就会在月子里沾染上某些疾病,这些疾病将会非常顽固,无论如何都是治不好的,会跟你一辈子。唯一有效的治愈方法,就是再生一个孩子,然后按照要求坐月子。

依我看,这更像是一种威胁,一种诅咒——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染上疾病,月子里当然也不除外。但是,他们非得说月子里的病是治不好的,是要跟一辈子的,这样的说法不是诅咒是什么?

不过,如果一位男士敢公然否认「月子病」的存在,必然会引来一大波攻击——你一个男人懂什么,人家谁谁谁当初就是因为不听话,现在落下月子病了!

为回应这种现象,我认为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各种常见「月子病」的成因。

  1. 腰酸腿疼

腰酸腿疼可能是最常见的「月子病」了。

有说法称,月子里不能乱动,不能累着,否则以后每逢阴天下雨就要腰腿疼痛。

实际上,腰痛是孕产期的一种常见症状,尤其在孕晚期和产褥期比较明显,原因主要是:

•腰疼:子宫增大,身体重心会前移,同时孕产期激素的变化,会使骶髂关节、骶尾关节以及耻骨联合活动度增加,所以很多人会有腰部不适。

•腿疼:在产程中,胎头在盆腔内下降,腰骶部神经丛受压会放射至单腿或双腿,出现比较明显的神经痛或痉挛性疼痛。这样的腰腿疼痛会持续到产后,有的还有肌肉麻痹。

如果上面这段解释看不明白,也不要紧,你只要知道,这些其实都是孕产期运动系统正常的变化,这种种不适并不是疾病。

很多女性可能会发现,过了产褥期出了月子以后,还是会有腰酸腿疼的现象。其实,这跟是否遵守了「月子禁忌」没有关系。新妈妈要照料孩子,比孕期的劳动量大很多,如果再不注意姿势,很容易损伤腰部,就如果经常干重活的人容易腰不好一样。

这种情况,只要在孕期及产后注意姿势,就能得到很好的缓解。比如:

蹲下捡东西,而不是弯腰去捡;

久坐时拿个枕头垫在腰部;

准备一个高一点的尿布台,避免总是弯腰换尿布。

  1. 手臂不适

还有常见的「月子病」,叫做「冷水洗手会造成手臂疼痛、麻木或者无力」。

其实,这是因为孕期增大的子宫带动了脊柱前凸,使颈部前伸、肩甲带下垂,从而牵拉尺神经和正中神经造成的。

同样,不明白原因是怎么回事也没关系,你只要清楚,跟腰腿疼一样,这也是孕产期正常的生理变化,跟冷水洗手没有关系。

等到产褥期结束,运动、骨骼、内分泌、神经等各大系统都恢复正常以后,这种不适感自然会消失,不会留下后遗症。

  1. 眼睛不适

还有种说法是,月子里不能看手机、电脑;有的说电视也不能看,否则会落下眼疾。我敢保证,这样的禁忌肯定不会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因为祖宗们都不知道手机、电脑为何物。

不管你是不是在月子里,长时间盯着发亮的屏幕看久了,都会有眼睛的不适感,这和坐月子没有关系。

如果你针对「月子病」作出上面的解释,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放出大招」——你在这瞎扯半天没什么用处,我就是没休息好、用冷水,落下了病根,现在过去好几年了,每逢阴天下雨还会胳膊腰腿疼。

其实,这种「切身体会」很有可能只是一种常见的直觉错误。也就是说,你只记住你想要记住的情形,然后根据自己提取记忆的容易程度来作出判断。有可能并不是每逢阴天下雨都腰腿疼,但是不疼的时候你很舒服,你是不会刻意去记住这件事的,而恰好腰腿疼同时又在下雨的情况,更容易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当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这段回忆更容易浮现于你的脑海,于是就增强了你对这件事的判断。

这样的直觉错误其实有很多。比如我们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等公交车的时候通常是「你等哪辆,哪辆总是不来」。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觉,因为「你要等的公交车马上就来了」这种事,实在是太舒适了,根本提不起记忆的兴趣。

同理,通过你的直觉错误的加工,你就有了月子病。所以月子病当然难治,因为这本身就是种「心病」。

至于其他的,什么「不好好坐月子,老了得关节炎」「不好好坐月子,老了眼睛不好」,就更没有道理了。

生完孩子,人生还有数十年的路要走,这么长的时间里,总会有各种不舒服。不管是不是女人、生不生孩子、坐不坐月子的人都会生病。不能因为生过孩子,就把什么不舒服都归结到「坐月子」上去。

所以,「月子病」完全没有医学上的依据,不必为月子病的说法给自己增加一道心理枷锁。你要相信,医学不会诅咒你的,而是用来帮助你。

谁有话语权?

当然,仅仅了解原理,接受了科学理念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坐月子之所以引起家庭矛盾,不是因为坐了不靠谱的月子,而是因为各方都坚持要按自己的方式坐月子。

所以,坐月子的问题,又从医学问题,涉及到了人际沟通的问题上。

是的,一家人同样需要沟通。事实上,对你越重要的人,越应该有更多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上司或者客户才是重要的人,反而忽视了自己身边的亲人。而且,我们还经常忽视的一件事,就是沟通是需要技巧的,和家人沟通也一样。

沟通不等于「说服」,也可能会是「被说服」。沟通的目的,是要实现一个对沟通双方都有好处的共同目标,而不是要最终决出一个「胜负」。所以,当和家人之间需要就某件事情沟通的时候,最先需要明确的,是想要实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说回「坐月子」。

作为丈夫,如果你认同前面说的那些对产妇有好处的专业建议,但是却遇到了家庭内部关于「月子禁忌」的强大压力,这个时候,你就有必要进行一次充分的沟通了。这个沟通的目的,不是要说服家人要求他们改变自己的想法,或者证明自己是「专业的」「正确的」,而应该是如何让产妇顺利、舒服地度过产褥恢复期。

当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下一步,就是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选择不同策略。

产妇

坐月子的是产妇本人,这自然是要沟通的对象。不过,与她的沟通难度其实并不大,因为这个时期产妇需要别人的照顾,因此有时候也不得不委屈自己,即使不合自己的意愿,也只好听「伺候月子」人的话。尽管如此,获得产妇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产妇对于坐月子要求并不高,她们没有什么条条杠杠,只是希望自己可以舒服一些,产褥恢复得更好一些。之所以很多产妇屈从于各种不靠谱的「月子禁忌」,更多是出于对「月子病」的恐惧感,于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个时候,最好的沟通方法,就是向产妇讲清楚「月子病」的真相,让她们知道,即使不去忍受那些「禁忌」,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她们可以放心地洗澡刷牙,在空调房里舒舒服服地度过夏天,按照自己的口味吃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就是说,她们是不会为自己在月子里过得舒服而付出代价的,舒心惬意地过产褥期,这是她们的权利。

还有一部分产妇,之所以强调月子里的各种教条,潜意识里是为了向外界表现一下自己的特殊性,从而可以获得家人更好的照顾。也就是说,她不得不遵从一些奇怪的规定,来显示自己所处状态的特殊,从而可以有理由要求特殊照顾。当然,她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些想法。

这时候,作为丈夫,你需要让妻子明确了解到,你非常清楚地知道女性在产褥恢复期本来就是需要特殊照顾的,她不必为此付出约束自己的代价,以换得别人对她的重视。产褥恢复期的特殊,应该表现在如何科学坐月子上,而不是那些毫无依据的条条杠杠。你之所以让妻子放弃那些奇怪的规则,并不是否定她的特殊性,或者降低对她的照顾程度,而只是想让她过得更舒服。当她明白,即使自己不变得那么「奇怪」,也照样可以获得家人的照顾,而且还可以过得更舒服,这时候,你们就比较容易形成一致的意见了。

产妇的妈妈

其实,真正对坐月子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双方家里的老人——女性长辈,即夫妻双方的母亲,是最关键的人物。

先说产妇的妈妈,也就是你的岳母大人。

她之所以会强迫自己女儿遵从各种虐人的月子禁忌,是因为她爱自己女儿:太担心女儿以后会因为没有坐好月子而承受痛苦,所以才会强制女儿去忍受坐月子的痛苦。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岳母的眼里,自己的女儿永远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姑娘:她们天冷了不知道加衣服,结果等到感冒发烧了才知道自己的大意;她们因为贪玩而误了吃饭,结果等到肚子饿得咕咕叫了,才发现过了饭点买不到吃的了。作为母亲,实在是见惯了女儿的那些调皮任性,所以,因为心疼女儿,不愿意她们冷着、饿着,才要不住地叮嘱孩子别忘了加衣服,别忘了吃饭。

现在,虽然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母亲眼里,她仍然也还是个孩子,还是那个调皮任性的孩子,需要自己的叮嘱和管教。尤其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关于不坐月子的种种传言,使得岳母们相信,如果不好好坐月子,那可不是冷着或饿着的问题,而是关乎后半辈子健康的大问题。在这件事情上,是绝对不容许这个「小丫头」乱来的。

所以,岳母强制自己女儿坐月子,完全是源于深沉的母爱。

这种情况下,沟通的重点,不在于说服岳母「月子病」的不靠谱,事实上,你也很难说服她;沟通的重点,应该在于让岳母了解那些传统坐月子的危害上。

比如,如果她坚持月子里不能通风,你可以给她讲捂月子造成产褥中暑致死的事情;如果她坚持月子里不能下床,你可以给她讲产褥期血栓栓塞致死的事情。除了这些严重的情况,很多传统月子习俗还有其他不良影响。比如哺乳期饮食含有酒精,会对新生儿有不利影响;月子里不刷牙,增加龋齿风险,甚至口腔内感染;长时间不洗澡,再加上大量的褥汗,可能堵塞汗腺毛孔,增加产褥感染和乳腺炎的可能。

总之要她明白,和「月子病」相比,错误的坐月子是会直接要命的,这会从根本上松动岳母对于传统坐月子的观念。这时候,你再说月子病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岳母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说这些不利影响,主要的目的是要说服岳母,产妇月子里想过得舒服一些,是正当要求,这和冬天为了漂亮少穿衣服是两码事;不按照那些传统月子禁忌做,不是任性。要让岳母知道,即使女儿没有坐传统月子,没有被那些不靠谱的禁忌束缚,也不会因此而付出代价;恰恰相反,她会过得更好。当找到这样一个共同点之后,沟通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产妇的婆婆

作为丈夫,和自己的母亲沟通,倒真的是一个难点了。因为这不仅仅是月子问题,更是婆媳关系问题。

在家庭关系中,婆媳关系,绝对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家庭气氛和睦与否,婆媳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关于如何坐月子的问题,反倒是婆媳关系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了。

分析婆媳关系的文章实在太多了,而且,这更是各种电视剧里喜闻乐见的题材。这里要强调的是,处理好这个关系的关键,正是同时兼具儿子和丈夫双重角色的这个人。

但是最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偏向某一方。如果形势好像是你在联合一方同另一方作对,那就比较麻烦了。你需要把握的关键一点就在于,无论是你的母亲还是你的妻子,她们都是爱你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她们也还是有一致之处的,那就是希望你好。把握住这一点,就有可能把双方的意见引向一致。

而在坐月子问题上,通常婆婆施加压力,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权威性。这时候,如果你要反对自己母亲的要求,就容易形成「联合妻子和母亲作对」的形势,母亲可能会觉得你就为了讨好自己老婆,让老婆舒服,就不听亲妈的话了。但是,也不能不反对,只不过是把理由引向刚出生的孩子。奶奶肯定是心疼孙子孙女的,你可以告诉自己母亲,如果按照那些月子禁忌来,是会影响到正常哺乳的,这样,她的孙子孙女就要吃苦头了。也就是说,你反对那些月子禁忌,不是想要挑战她老人家的权威,也并非仅仅为了自己老婆过得舒服,更是为了孩子有充足的母乳。这样,双方就都有台阶下了。

以上就是对于如何坐月子最有话语权的三个人。当然,有些家庭可能还会有其他身份的人参与其中。但不管是谁,关于如何坐月子的沟通,一定不要演变成谁对谁错的争执,而要时刻牢记自己想要达成的最终目标,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而不是为了赢得争执的胜利。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和沟通对象的一致点,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然后把实现这个目标引向科学坐月子。这样,你的劝说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何度过产后抑郁

讲完坐月子,最后要再说一说产后抑郁的事情了。

传统坐月子习俗有很多禁忌和要求,月子病也说得煞有介事,但是月子里真正广泛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却从没有被我们的「传统」重视,甚至都没有被提及过,那就是产后抑郁。

所有人都觉得生孩子是件大喜事,宝宝出生之后,大家都欢天喜地地拍照片发消息,向亲朋好友传递喜讯。但是这一刻开始,产妇们的情绪却和家人们不是那么同步。

据统计,大约一半的女性在分娩后会出现产后抑郁的表现,这个比例数据不同研究可能会有所不同,最高的统计多达 86%。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例,就是说你的妻子在生完孩子之后,很有可能会经历一段不开心的过程。

这里的「抑郁」多数只是情绪情感上的变化,而不一定就是发展到了「抑郁症」的程度。比如除了抑郁、焦虑这些「不开心」的体验之外,很多人还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失眠、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有人会因为非常小的刺激,就突然哭一段时间,然后马上好了,到第二天又会哭。这些负面的情绪情感变化,被统称为产后抑郁表现。

通常从产后第一天开始,这种负面的情绪会逐渐加剧,到产后一周左右达到顶峰,之后一般在产后两周逐渐恢复。但是,也有 15% 的人,可以持续到产后 6 个月。

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可靠解释,但一般认为和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不过,原因具体如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尤其是作为丈夫,在妻子经历忧伤的这段时期,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应该对这一现象有足够的认识。就是说,作为丈夫,应该意识到,你的妻子在生完孩子之后,可能并不像你那样只是充满了兴奋和激动。她除了经历了分娩时的疲惫和痛苦之外,现在还在经历心理上的不开心。所以,当你发现妻子存在前面说的那些产后抑郁的表现时,应该要理解她:她哭,不是为了故意引起你的重视,或者耍赖撒娇;她易怒,也不是因为觉得自己生了孩子就有功劳了,来向你示威;她对你的话表现得心不在焉,也不是因为她不在乎你了——这些,其实都是产后抑郁的一个表现,是大部分女性在分娩后都会出现的情况,是她身体变化在情绪上的反应。其实,她也不想这样的,只是自己控制不了。

只有对这一现象有了充分认识,才能谈理解;只有理解妻子的这些表现,才能谈之后的如何帮助她一起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当你充分理解了产后抑郁这件事之后,就可以配合做些事情了。比如说,当妻子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情绪波动,或出现夸张的情感反应时,不要想着如何去解释这些小事,也不要想着怎么改变妻子目前的情绪状态,而应该顺应她的变化,帮助她尽快平复下来。

我们知道,其实很多所谓家庭矛盾,或者夫妻间矛盾,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两口子突然一根筋上来,各执一词,就会发生争吵。但是,请记住,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和最亲近的家人讲的,应该是感情。所以,对于丈夫来说,尤其是自己的妻子正在经历产后这一特殊时期,请不要拿出辩论赛那样的逻辑和理性,去和妻子讲理。

大部分产妇在这个时期,被一种忧伤的情绪笼罩,她甚至无法凭理性控制自己,而不得不被一些情绪所裹挟,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所以,作为丈夫,也就不要在意那些触发妻子情绪的小事了。其实,那些事情只是碰巧了而已,即使没有这件事,也会有其他的事来引起她情绪的波动。因此,在这个时候,丈夫只要针对妻子的情绪进行安慰和疏导就够了,完全不必在意是什么事情造成的。

说到安慰,很多人可能做了这样的事情,但最终并没有安慰应该被安慰的对象,而只是安慰了自己。

比如,有的丈夫看到妻子在难过地流眼泪,自己心里也不舒服,于是就会安慰一两句。比如说:「算了,不要往心里去了,都是些小事嘛。」或者说:「算了,不要哭了,我认错还不行吗?」这样的安慰,实际上可能并没有起到安慰的效果,而只是在安慰自己,潜意识里其实是在告诉自己:喏,你看,她现在这么难过,我已经安慰过她了,她还继续这样,我也没办法了。

也就是说,当看到自己妻子的负面情绪时,丈夫的内心都会产生一种「我总是要做些什么」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会使丈夫产生一种焦虑感。于是,他会说些「安慰」的话,从而使自己的内心感受到,自己确实是做了些什么的。所以说,很多时候的安慰,其实只是在自我安慰,只是在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感而已。

因此,在安慰妻子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自己安慰的目的是为了切实缓解妻子的负面情绪。所以,安慰的方法,应该是针对不同负面情绪的特点进行的。你应该多表达对于她目前所处状态的理解,和她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有时候妻子只是想要发泄一下,这时候你耐心聆听,即使一句话不说,可能都是一种安慰。

你的预期是,通过你的安慰和疏导,可以让妻子感受到你对她的爱,对她的情感支持,可以让她感受到你在身边。

当然,安慰并非总是起作用,尤其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很多时候安慰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些情况,妻子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可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抑郁情绪,而是可能发展到抑郁症的状态。这时候,不妨求助于专业人士,比如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接受更加专业的指导,甚至药物治疗。

总的来说,女性分娩之后,从躯体到精神上,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波动,因此需要一个时间阶段去恢复与调节,同时也需要丈夫的支持与帮助。但是,产褥恢复,不是那些毫无依据的传统「月子禁忌」,而应该是真正对身体和健康有益的专业指导意见;家人的「伺候月子」,也不是「不能通风」「不能洗澡」的种种限制和约束,而应该是身体和心理全方位的支持与陪伴。其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女人健康、舒服、愉悦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