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究竟比真品差在哪里?

0
(0)

在我们的视野里

真品意味着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

赝品往往意味着一文不值,

仿佛全凭专家的一句话

然而,实际上,从市场运转的规律上角度来看,中国的赝品市场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产业链,有着极高的产值,且能带动很高的GDP

因此,对于不同人,“赝品”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工地套装级:

赝品中最低级的,当属“工地套装”组合:

正面:刻花纹饰

反面:乾隆年制(不少人还不认识,问我“下面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整体带脏

来一个全套超值豪华套餐:

上面的古董,答题人想,但凡是知乎上的诸位,应该是没人会买的

这样的当就是有人在上,就是有人在买!

如果说一件赝品,一个人上当,并不稀奇

但如果,一件赝品,许多人上当,就很有问题了

答题人记得有一句很经典的片子电话:“喂,您好我是孙中山,乾隆,等我大事成了,与你共享天下”我们正常人,一听“骗子就挂了”这样电话都信的人,恰恰经过了他的筛选机制。

片面的理解,思虑的不周全,见识的狭隘以及发财的理想冲昏头脑,让这样的东西,依然源源不断的在生产。

对于这一类人,首先他们买的赝品,是没有真品与之比较的!买到了赝品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关于“发财梦”“智商税”的惨痛教训

国宝帮级

与工地套装级别不同

国宝帮是见过珍品的照片的

能说出器物的形制、釉色、纹饰

甚至有基本的断代能力

然而国宝帮迷信“咱们民间有宝贝”觉得专家们“只知道博物馆的东西没见过稀世珍宝”

实际上他们自己,对器物的胎体、釉色、釉面缺乏系统的认识

也从来没有触摸,仔细去看见真实古董

没有思考古董和现代仿品有何区别

看见了几个自己信以为真的鉴定点,固执的认为自己的东西就是稀世珍宝

国宝帮认知的赝品,缺乏对古董工艺的系统了解,历史、文化、艺术和想象有余,而对于“工艺美术史”认知是缺乏的

且不说眼学上器型的怪异,物品的臆造,比例的失调

在许多工艺上的概念他们是没有的

譬如灌浆胎瓷器,和手拉坯瓷器,他们就很难分出来;电器窑和柴窑烧造的,也未曾清楚;甚至机制和手绘都不曾了解。

答题人敢断言,基础教育如果能多个一堂课,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灌浆胎瓷器,什么是手拉坯;什么是电器窑;什么是柴窑;什么是机制印刷,什么是手绘器物。中国琳琅满目的假古董市场会少80%的假货。知乎上许多人叫嚷着“古代一个瓶子为什么那么贵”也恰恰是因为,他们感受不到手工艺的温度,从小摸的,用的都是批量化生产的东西。不会为碗上的笔触而感动,对于这类人而言,实用主义就够了。在答题人看来,这类人连国宝帮都不如,同样的“没文化”国宝帮好歹有点钱呐!

对于国宝帮而言,赝品是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遥远传说,有些未必缺钱,以对真品国宝的无限想象,满足自己狭隘、片面的文化认知,并且乐此不疲,不容他人言说。

国宝帮级、和工地套装级有个特点就是,"古董"作为一个经济产品来看,这样的藏品属于是“到点即止”

因为除了信以为真的消费者,没有第二个人愿意接盘,自然这类藏品第二次流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鱼目混珠级

其实随着收藏热的提高,科技的发展,这一类才是真正不断成长的赝品

鱼目混珠级别的藏品,往往针对的是,能够买到真东西,真正有眼光的收藏者

其量之大,对古代器物研究之深,市场混入之杂,令人更应该倍加小心

就拿瓷器而言:

鱼目混珠的古董,懂得你会看胎、会看釉色、会看画工的笔触、会看青花的发色色泽

往往是对症下药,推陈出新。

仿品类目,从几十元的“康熙鱼蓝”到上万元十万元的官窑不等:

但其实收藏者,在看到这一类藏品的时候,多少有点疑问,多少有点疑虑,东看看,西看看,总觉得哪里不对,但由于价格过于便宜,纹饰过于吸引,色泽过于诱人,脑子一糊涂会买下,仔细一看,想到个细节发现自己打眼了。无论你收藏多少年,不代表你没有在这上面翻车的可能性。

大家耳熟能详的“揭老底”也属于此类瓷器。

看似有旧气,像老物件,实则问题很大。

答题人故事:

昔日里,答题人自以为能鉴得乾坤,双目如炬,一人拿一画给我当时的老板看,答题人自然心中默念此物甚假,且看东家如何却了此人。东家的确言说此画伪造之处,没有想到的是,竟以万元购下;答题人当场惊呆,觉得既是假画为何还能以如此高的价格成交。不久后此话被那时的东家以四五万元售出。答题人所学良多。

这一类物件尽管是“赝品”但比起国宝帮级别的文物,还是有不少人会上当,这样的行为不值得推崇,但是它真实客观存在。当人们,还在为古董的真假冥思苦想之际,不少精明的古玩商,最在意的未必是他的真假,而是看到这件东西的那一刻,便估算出他在市场上的欢迎程度。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理解,真品既是一件压着价格的古董,也作为一个个文化IP存在,图样,设计,社会认知度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再做推广。仿造这样的IP的物件,同样有它的价值!

你在某宝上,请书法练得好的人定制字,都要几百甚至上千元,仿品字画,写启功,写弘一法师写得那么像,多少还是有点价值的!

说了那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仿品有市场!

老仿级

在此说一说老仿,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在,古,今,真,假,的联想中,会出现一种情况——老仿。

老仿其实仿的并不好,过去的技术没有今天先进,拿画来距离,在懂行人眼里:

纸张,老的

笔墨,老的

裱头,老的

款,假的

在此基础上,定价的标准是需要看绘画的画工,画工接近于某名家,笔触非常到位,自然想要它的人就会多,大家觉得几百万XYZ的画买不起,几万块、几千块,买一幅清朝的画挂在家里也挺好玩的。

更厉害点的哪?

代笔、改款、揭裱。

与原作精妙度上有差异,价格可能大打折扣,但是需要知道

入手一幅这样的画,价格是由下而上的,会距离特别“明白”的原画有差距,但同时,大家都愿意在某一个价位将其拿下。

市场,能够给出这个“赝品”最佳的判断

高仿级

既然,仿造的古董有价值,有基础市场支持,有更高利益驱动,有文化认知广度,那么自然,不惜工本地仿制是应该的。

仿品也分三六九等,而高仿级文物,无疑是仿品中的翘楚。在放置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还是以瓷器为例,一件上百万的东西,如欲骗过藏家们的悠悠之眼,必须全程按照古法制作;采来的青花回青料、苏青料,不远万里,以金换料;以匠人多年对于笔触的熟悉,在绘画上一丝不苟。

然而手跟上眼睛必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有不少问题还是能够看出端倪的。这样的东西,同样也经不起热释光的检验。

如果一件藏品,骗过了大多数专家的眼睛,现场却有其他权威专家有分歧意见,那最直接反应他的也是价格。本来该冲到100万的,可能在五六十万就收到影响,十万的成本,就此成交·······

神级

那么,是否有人造假,骗过所有“专家”的眼睛哪?

神级的造假,当属张大千

张大千造假有多牛

张大千手中有上千年的古墨,有老的纸张。

1968年,密歇根大学曾经举办过一场石涛大展,张大千早年临写石涛山水,对于石涛的笔法早已烂熟于胸。其中一位研究石涛的专家邀请张大千去看展览,张大千走到一幅画前,说“这张是我画的”,走到另一幅画前,说“这张也是我画的”。

张大千仿南宋人梁楷的《双猿图》瞒过了鉴定大家吴湖帆,吴将其仿品断为自家祖上所藏而高价购进;日本最权威的绘画类书籍《南画大成》中所刊录石溪《山水图》,也是张大千与何海霞一起仿造的。

至今在国内和海外不少文物收藏机构中,都还收藏有张大千仿画。有的已被鉴定确认是张大千所为,有的至今还未被认识。

张大千的书画,不少已经是八九位数了。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