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精神性 : 印度与中国的灵性和世俗

0
(0)

亚洲的精神性
: 印度与中国的灵性和世俗

作者:[德]范笔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印度与中国的灵性和世俗

译者:金泽

出版年:2016-11-15

页数:276

定价:79.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宗教学理论研究丛书

ISBN:9787509781791

内容简介
······

范笔德著的《亚洲的精神性(印度与中国的灵性和世俗)》是以印度与中国现代性中的灵性、世俗、宗教及巫术之间的关系为主旨。印度与中国社会展现的形态表明,这些关系正在塑造现代民族。社会学与政治意识形态有助于将现代民族国家及其治理的民主形态概念化为世俗的,它的形成依赖于替代共同体的宗教态度,而现在的研究并不想给民族主义与宗教假定一种既定的关系。与此相似,在现代化社会学理论和西方现代性之本质的意识形态观念中的关于世俗化与世俗主义的假设,是无法根据其表面价值来进行判断的。

作者简介
······

彼得·范德威(范笔德,Peter van der Veer),荷兰皇家学院院士、德国马普研究院族群与宗教研究所所长、教授。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印度与中国

东方的灵性

宗教与民族主义

比较的框架

比较与翻译

文明的研究

受伤的文明

主题与视角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中的灵性

灵性的与世俗的

抽象与灵性

物质主义与“大变革“

全球转换

印度的灵性

圣雄甘地

泰戈尔

中国的灵性

时代精神

第三章 东方宗教的形成

现代东方主义

传统的历史

帝国相遇中的传统重塑

殖民知识与新的比较宗教学

缪勒与理雅各

大众东方主义:1893年世界宗教议会

第四章 印度与中国向现代性的转变

印度与中国的耶稣会士

印度的种姓、部落与婆罗门教

中国的基督教与鸦片

宗教的反帝运动

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协会

基督教的辩论与本土的回应

基督教的乌托邦与千禧年

印度的种姓与中国的千禧年论

第五章 世俗主义的巫术

韦伯式的“觉醒”

民间宗教

理性宗教

传教士对本土宗教的攻击

巫术与现代性

巫术的“东西”

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

巫术的治疗

印度与中国替代西方科学的方法

第六章 “拆庙建校”:比较印度与中国的世俗主义

中国的世俗主义

印度的世俗主义

中国的无神论与印度的世俗主义

第七章 灵体(The Spiritual Body)

灵性的民族主义

政治的灵性

印度与中国的身体政治

第八章 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亚洲的扩张

今日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作为“局外人”的穆斯林

作为“局外人”的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第九章 结语

参考书目

评论 ······

2018已读19。令人失望的著作,作者的野心无疑是大的:将宗教置于中国与印度的现代化进程中予以考察并开展比较研究。然而我所读到的都是一些二手、三手材料的粗糙汇集,而且作者本人似乎并不理解自己所用的材料。虽然作者开篇就气势汹汹地提出了“宗教—灵性—巫术—世俗”的结构链,但其分析确是一团不折不扣的浆糊。

看完就想问一句:So What?【翻译么,emmmmm……P81,“增沢”:松泽(松泽智子);P124,《宗教经验之种种》;P153,“萨义德”:“阿萨德”;P154,“毁庙办学”:庙产兴学】

反正看的有点吃力
2020.8.5

后半部分比较好读,提出的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中国方面的用例比较粗糙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