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前的日韓關係與相互認識

0
(0)

十九世紀前的日韓關係與相互認識

作者:羅麗馨

出版社:AinoscoPress

出版年:2020-7-1

页数:662

定价:新台幣1100

装帧:平装

ISBN:9789864371785

内容简介
······

自古東亞的國際秩序基本上以中國為中心,周圍國家多臣服中國。朝鮮半島上的國家是中國的藩屬國,朝貢不斷。日本與中國有正式外交的時期有限,因此日本有「雖三韓歸此土(中華),吾朝未屬他國」的優越意識,認為朝鮮半島的國家附屬中國,所以劣於日本,應從屬日本。另一方面,日韓兩國在其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受中國華夷思想影響,都曾存在著自我中心意識,即「日本型華夷意識」與「朝鮮中華主義」。尤其十七世紀兩國均以不同方式脫離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日本在政治外交上對朝鮮採屬國態度,朝鮮則在文化上有高度優越感。

本書討論七至十九世紀日韓兩國間的政經往來和相互認識問題,並從中瞭解日韓兩國對立的歷史淵源、日本蔑視韓國的意識、韓國對日本的文化優越感,以及中國對日韓關係的影響。中韓宗藩關係,可說是日韓外交立場不同的重要原因。本書從另一視野理解十九世紀以前的東亞國際關係,並拓展了東北亞史研究的議題。

本書特色

1.十九世紀前的日韓關係,日本、韓國學界多以各自中心立場研究。本書則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長時間考察日韓兩國對立的歷史淵源及中國對日韓關係的影響,是中文學界對此議題最初的學術專著。

2.注解詳盡,廣泛蒐羅中日韓三國史料,並參考日韓學者的研究成果,於研究者有極高參考價值。

3.梳理一千多年來日韓兩國間錯綜複雜的恩怨情結,有助於理解當代東亞國際關係的歷史背景。

4.編製人名、地名、名詞索引,便於讀者快速掌握關鍵資訊。

名人推薦

本書分三篇,第一篇「日本的朝鮮觀」;第二篇「朝鮮的日本觀」;第三篇「十六世紀末的朝鮮戰爭」,共十五章,是由作者於2004–2017年間在國內知名期刊所發表的論文彙整而成。

主要討論七至十九世紀日韓兩國間的政經往來和相互認識問題。由神功皇后征服三韓傳說的塑造,到十三世紀元軍東征日本失敗後,日本的神國思想、武威意識、日本中心思想的強化,並由此產生民族優越感及蔑視他國的對外觀。十六世紀末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即為此優越意識的顯現。此一心態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末,日本因甲午戰爭的獲勝,勢力急劇擴張,進而併吞朝鮮半島。相對的,朝鮮王朝獨尊儒學,自認為其所擁有的儒教文化最優秀,明清王朝交替後,自比為「小中華」,視滿清為夷狄,日本為文化低劣的國家。這種蔑視日本的心理,經常流露在通信使的出使紀錄中。相對於一般民眾因沿海倭寇的掠奪活動及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後產生的畏惡日本觀之外,朝鮮文人則有儒教文化勝於日本的優越感。江戶時代的日本,在政治上視朝鮮使節為入貢,但一些儒者、大名則對朝鮮學者相當尊敬,與之筆談論學,詩文唱和,沿途民眾更爭向使團成員求書畫。這種熱衷朝鮮文化的盛況,反映出日本人朝鮮觀的矛盾心態。

對此一主題,日本、韓國學界早已累積豐碩成果,但多是以各自中心立場的日韓(朝)、韓日關係史研究。中文學界除在日本史或韓國史之通史,以及相關論文中附帶提及外,未見有專門研究,更遑論對二國間相互認識的長時期考察,本書可說是中文學界最初的學術專著。作者以第三者的立場,廣泛參考日韓學者的研究成果及中日韓三國史料,採實證方式,客觀的分析,所得結論值得學界參考。本書另一值得推獎之處為註解詳盡,特別是對日韓相關原始文獻史料及著作的引用介紹,對讀者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作者曾留學位於福岡(古名博多)的國立九州大學,隔對馬海峽與朝鮮半島相望,歷史上兩國間的往來多會經由此地。該校史學科為日本對外關係史研究的重鎮,豐富的收藏資料及福岡周遭遺留的相關史蹟,提供了作者優良的研究環境,這或許是作者願改行投入研究此一主題的理由吧。

本書的出版有助於對一千多年來日韓兩國間錯綜複雜的恩怨情結,以及當代東北亞國際關係歷史背景的理解,值得大家深入閱讀。──劉序楓(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執行長)

在漢字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共同背景下,中、日、韓三國知識界經常討論區域合作問題,但卻發現每每受到歷史認識問題的困擾,甚至被人們視為「亞洲悖論」(Asia Paradox)。那麼,如何從中日韓三國交往史的脈動中求真?這是擺在三國史學家面前的重要任務。從目前相關研究文獻看,中文學術界(包括大陸、臺灣和港澳地區)對於東亞三國關係史的關切,基本上都是聚焦於中日關係史和中韓關係史領域,間或對於近代日韓關係史研究也比較關心,但對於古代日韓關係史研究卻並未用功。而羅麗馨教授新著《十九世紀前的日韓關係與相互認識》,她費近二十年光陰而孜孜於對古代日韓關係歷史演變軌跡之深入探討,正是這一領域的空谷足音。

思想觀念對於社會行為的重要性,已為很多先哲所揭晰。羅教授這部著作的研究重心,恰恰在於從長時段考察古代日本人的朝鮮觀和朝鮮人的日本觀。根據她的研究,日本自八世紀初到十九世紀前一直視朝鮮為藩屬國,蔑視甚至征服朝鮮始終支配著日本人的意識。而朝鮮卻深受中國儒家華夷思想之影響,帶著自身文化的優越感而蔑視日本。因此,在日韓交往歷史中不免相互加害。而作為他國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會達到旁觀者清的學術效果。

羅教授的《十九世紀前的日韓關係與相互認識》第三篇,側重於日本角度研討了16世紀末的朝鮮戰爭,著墨很濃。她對戰爭時期的疾疫、日軍在朝鮮的戰術、情報搜集、隨軍傳教士和僧侶的作用,多在日韓學者研究基礎上有新的深化。

基於上述認識,我非常樂意也很榮幸推薦羅教授的研究文集出版。──陳尚勝(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作者简介
······

羅麗馨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文學博士,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榮譽特聘教授。1998年以前的研究以明、清社會經濟為主,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及專書《十六.十七世紀手工業的生產發展》等。基於對日本歷史的興趣,1998年以後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十九世紀以前的日、韓關係與相互認識。

目录
······

前 言…………………………………………………………………………………………………… 1

第一篇 日本的朝鮮觀

第一章 神功皇后征三韓的傳說………………………………………………………… 11

第二章 日本型華夷觀……………………………………………………………………….. 33

第三章 元軍征日………………………………………………………………………………. 91

第四章 中世日本的對外觀……………………………………………………………… 131

第五章 十九世紀以前日本的朝鮮觀……………………………………………….. 171

第二篇 朝鮮的日本觀

第六章 朝鮮最早的日本紀行………………………………………………………….. 223

第七章 十五世紀朝鮮人對日本的觀察……………………………………………. 245

第八章 江戶時代朝鮮通信使對日本社會的觀察…………………………….. 289

第九章 江戶時代朝鮮通信使對日本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觀察…………… 333

第三篇 十六世紀末的朝鮮戰爭

第十章 豐臣秀吉侵略朝鮮……………………………………………………………… 395

第十一章 日軍在朝鮮半島的築城…………………………………………………… 427

第十二章 日軍的戰術……………………………………………………………………… 467

第十三章 日軍軍中的傳教士與僧侶……………………………………………….. 487

第十四章 日、朝、明三國軍中的疾疫、情蒐與通訊……………………….. 517

第十五章 日軍在朝鮮半島的殺掠及朝鮮俘虜在日本的生活…………… 545

後 記……………………………………………………………………………………………….. 585

參考書目…………………………………………………………………………………………… 587

人名索引…………………………………………………………………………………………… 641

地名索引…………………………………………………………………………………………… 645

名詞索引…………………………………………………………………………………………… 648

评论 ······

作者积二十年之功的成果,由明史转向日朝关系史实属难得,一般而言国内做东亚史研究的多是站在国内史的视角,以中日关系史及中朝关系史为主方能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而且普遍问题要么对日方文献(尤其古文书)难以解读,要么对韩国学者研究缺乏深入梳理,罗教授受制于韩文掌握能力未能充分利用韩国学者研究,但能超越国内史梳理日朝关系,且能利用日本古文书资料在国内也算罕见,本书由日本的朝鲜观、日本的朝鲜观及壬辰战争三大部…

因隋唐对半岛用兵,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都曾短暂对日朝贡,日本编造出神功皇后征三韩的故事。半岛三国中,百济常与日本联合对付其他二国乃至唐朝,故日本现有百济观音。新罗统一半岛后,为撵走唐军,又对日短暂朝贡,后期因统一新罗的不臣,日本对其由从属转向敌对。高丽代替统一新罗后,日高无国交,高丽协助蒙元侵日后,日高间仅有的商贸关系也断了,日本视高丽为犬。近千年的对朝蔑视,1592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因秀…

论文合集,各篇之间有不少重复之处,在所难免。由明史中途转来日本史和日韩关系史,实属不易,因而某些错误也可以理解。对近代以来日本学界成果有所总结。

主要基于日文的日韩古代交流史:第一编的中心是日本近世以前蔑视朝鲜并以为从属的神国观,在神功皇后征韩的传说中形成,元军征日失败以后确立并在江户时期发展,此编最有价值;第二编以朝鲜王朝通信史的纪行展开,展现了朝鲜使臣对日本文化的偏见性观察于自身优越感的抒发;第三编研究万历朝鲜战争中日军的思想、战术、情报等细节,亦有可观之处。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