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富强 : 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0
(0)

竞逐富强
: 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作者:[美]威廉·麦克尼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见识城邦

副标题: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与社会

原作名:ThePursuitofPower:Technology,ArmedForce,andSocietysinceA.D.1000

译者:孙岳

出版年:2020-12-15

页数:452

定价:98.00元

装帧:精装

丛书:见识丛书

ISBN:9787521720891

内容简介
······

公元1000年,中国宋朝称雄世界东方,却又为何昙花一现?

近代欧洲如何做到超越传统的封建帝国并最终在武备上一骑绝尘?

战争市场化、武备正规化、暴力官僚化如何发生?如何催生两次世界大战?

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怎样实现对战争工业化的推动?军事与工业如何互动?

大国博弈的时代,技术、军事与人类社会如何实现共存?

《瘟疫与人》之后,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再出重磅力作

跨越千年历史剧变,聚焦东西方大国激烈博弈,以演化论视角纵览世界大国竞强历程

集军事、技术和社会于一炉,探索人类过去一千年跌宕起伏,追溯我们其来有自的发展路径

威廉·麦克尼尔在《竞逐富强》这部集军事、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历史巨著中,致力于探索人类在上一个千年的跌宕起伏,并追溯我们其来有自的发展路径,让我们看清世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当今不得不面对的可怕窘境。

本书首先从约公元前3500年人类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使用青铜武器和盔甲说起,谈到前1800年武器变革,前1000年出现职业军队。然后分十章重点叙述了在公元1000年后世界东西方主要国家工业进步、武器制造、政府管理、社会秩序演变,欧洲人战争业务、战争技艺的提高,暴力官僚化带来的压力,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军事的影响,简述了20世纪的世界大战特别是1945年以来的美苏军备竞赛和计划经济,包括民族国家政治权力的较量,人口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技术发展对武器创新发明的促进,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核武器竞赛及太空争夺,等等。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自11世纪出现的世界范围的商业转型导致了军事行动日益屈从于市场力量的调遣和统治者的指令。麦克尼尔认为,只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计划经济才开始取代市场力量对大规模人力活动的操纵。本书直面公元1000年来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中的发现、假说和广博的学识足以令读者重新审视我们这个时代,为我们未来更明智的决策提供坚实的理据。

—————

【编辑推荐】

1. 20世纪史学大师、全球史奠基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重要代表作,《瘟疫与人》姊妹篇。《瘟疫与人》主要讲述人类与微寄生物互动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而本书的讲述对象则是人类自身,研究人类之间盛行的巨寄生现象,即武力组织,尤其是不同时代的技术、军事和社会力量。麦克尼尔在这两部作品中正式提出人类社会组织及其运行中的“微寄生”和“巨寄生”现象,实现了人类历史研究的巨大飞跃。

2. 巨寄生无处不在,它是权力与欲望、征服与统治的代名词,是揭秘人类历史运转演变的万能钥匙。本书主要围绕战争的工业化进程展开,而植根于此的武力组织即军队,不直接从事生产,却又严重附着于社会之上,获得社会剩余物资的分配权。无论是中世纪的封建领主,还是现代的民主国家,都力图获得军事优势。追逐军事优势的过程也就是权力与欲望、征服与统治的过程,社会随之发生深刻的改变。麦克尼尔在书中梳理了从冷兵器发展到原子弹的剧烈变化过程,其间伴随武器变革、科技进步、政府管理、社会秩序演变、暴力官僚化、经济模式转变等多个维度的深刻变革,无不与巨寄生现象密切相关。

3. 一部跨越1000年、演化论视角的国家发展史和世界竞强史。过去的1000年是一个异常动荡的年代,充满不顾一切地彼此对立和永无休止的创造力。本书主要围绕技术与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展开,从军事史和经济史看国家崛起,也正是经济政治化和军事工业化推动了国家崛起。战争工业化的历史虽不过一个多世纪,但由此迸发的巨大力量却一举荡涤往昔全部的勇武之道。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不稳定的变局,由此生发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亟待拷问的大问题:武装力量、军事技术和人类社会如何能够继续共存?

4. 一部厚重、富有开拓性的军事经济社会史。本书以大量丰富细节突显军事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从军事到社会的变革模式在历史中一再出现。麦克尼尔广泛地引用不同时代的案例,展示出军事对社会的深刻作用。在每个案例中,他都深入到了足够的技术细节,比如钻孔式大炮的工艺、蒸汽船的早期演化过程等。这些技术细节,并非单纯的史料挖掘,通过这些工艺的叙述,说明了社会为这些新军事技术付出的物资、经济和组织代价。

5. 一部直通未来的警示之作。何时及是否会实现国家体系向全球帝国的转变,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一个极其严肃的大问题。未来世界如何发展是个未知数,但我们如何行动和信仰什么在寻常年代更为重要。无论未来如何,都需要清晰的大脑和果敢的行动,本书无疑对现代中国尤其具有借鉴价值。

—————

【名家推荐】

整个世界都在威廉·麦克尼尔手中。

——史景迁

威廉·麦克尼尔教授的分析往往细致入微,其涵盖又好像无所不包,所以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其学识渊博,从欧洲文化到中国文化再到伊斯兰文化均能做到驾轻就熟,从军事、技术进步到社会经济和政治演进同样能够鞭辟入里。所以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部跨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巨作,从中既可一览黄油的历史,又能够欣赏到枪炮问世的历程。从大的方面说,该书的突出贡献是醒示世人:我们人类有着共同的历史,尤其关乎武器的选择与战争,而这些又关乎人类未来的塑造。

——《华盛顿邮报》

威廉·麦克尼尔教授的恢弘和敏锐足以和屠格涅夫媲美。亨利·詹姆斯曾这样描述后者:他的作品娓娓道来,总让我浮想联翩。而在这部历史叙事中,作者同样能以高超的理性审视人类非理性的自残行为,其清晰之至,令人拍案叫绝、豁然开朗。其中最富启迪的解析之一,是人类为何时至今日仍未学会珍惜自己的同类。

——《纽约客》

作者简介
······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当世知名历史学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担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与斯宾格勒、汤因比齐名,被誉为“20世纪对历史进行世界性解释的巨人”,开辟了一个西方世界史学的新时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他笔耕不辍,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1996年,威廉·麦克尼尔因“在欧洲文化、社会和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伊拉斯谟奖。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威廉·麦克尼尔颁授国家人文勋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学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1964年,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开设世界历史课程,为此他为“学生和一般读者”精编简化了《西方的兴起》,于1967年出版《世界简史》作为该课程的教材。自1967年问世至今,《世界简史》经过四次修订再版,半个世纪以来在英语世界中畅销不衰,既是美国大专院校世界史课程的必读著作,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世界历史的初选入门读物,甚至成为美国空军学院的指定教材。

麦克尼尔的贡献和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世界史只有文明间的互动才有意义,他不断书写文明间的冲击与反冲击、征服与反征服。麦克尼尔的《世界简史》以文明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的互动,让之前隔离、孤立的世界史,变成动态、交互的世界史,绘制了一幅人类文明的交互网络图。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研究的开始。

其他主要作品有《瘟疫与人》(Plagues and Peoples)、《竞逐富强:公元1000年以来的技术、军事和社会》(The Pursuit of Power)、《人类之网》(The Human Web,与其子J. R.麦克尼尔合著)、《追寻真理》(The Pursuit of Truth)等。

—————

译者简介:

孙岳,历史学(世界史专业)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翻译教学及文史类跨文化研究,尤其是近年来更多致力于大历史研究。2014年被选为国际大历史协会理事会理事。主要译作有《起源:万物大历史》、《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历史学宣言》、《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合译)等。

目录
······

序言

第一章 古代的武器与社会

第二章 中国称雄的时代(1000—1500年)

中世纪中国的市场和指令

中国境外的市场动员

第三章 欧洲人的战争业务(1000—1600年)

在意大利北部开辟战争业务

火药革命与大西洋欧洲的崛起

市场夺取了控制权

第四章 欧洲人战争技艺的提高(1600—1750年)

地区性传播

军队控制的改进

欧洲武装部队的正规化和半稳定化

第五章 欧洲暴力官僚化带来的压力(1700—1789年)

边境扩张引发的不平衡

审慎重组带来的挑战

第六章 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对军事的影响(1789—1840年)

法国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

英国的不同情况

战后协议(1815-1840年)

第七章 最初的战争工业化进程(1840—1884年)

商业组织与国家军备的竞争关系

普鲁士战法:战争的新范式

全球性影响

第八章 加剧的军工互动(1884—1914年)

英国战略地位的下降

英国军工联合体的出现

海军军备与经济的政治化

理性设计与管理的限度

国际反响

第九章 二十世纪的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均势与人口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管理观念上的转变:第一阶段(1914—1916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管理观念上的转变:第二阶段(1916—1918年)

两次大战之间的反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向管理经济体制的回归

第十章1945年以来的军备竞赛和计划经济

结论

译后记

评论 ······

有点枯燥,试图从一个单一的视角去解释历史,说服力显得不足

体验不错。必读之作,多维理解欧洲历史。

技术变动时,产业与军事随其变动,军事行动本身也是技术的助推器,战争可以不计成本投放,追求效率,即时反应检验成效,战争是最剧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中,技术发展得到了最好的加持。

尾注反人类,删去索引极其不便,中信出版社一如既往槽点满满。麦克尼尔的书很不好读,信息量巨大,线索太多,逻辑似乎也不够清晰,但他那种气象磅礴的宏观视野和综合能力实在令人惊叹。本书第七、第八两章尤其出色,战争的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 of war)和经济的政治化(politicization of economics)是19世纪以来最显著的全球性趋势之一,深刻影响了现代世界的形成。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