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 : 风格的意义

0
(0)

亚文化
: 风格的意义

作者:[美]迪克·赫伯迪格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风格的意义

原作名:Subculture:themeaningofstyle

译者:胡疆锋/陆道夫

出版年:2009-04

页数:216

定价: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301145531

内容简介
······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是亚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作者是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1954-),为文化研究的发源地–伯明翰学派–的重要成员,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电影系教授,科际整合人文中心(Interdisciplinary)主任。《亚文化》文笔优美,雅俗共赏。它在传统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符号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对朋克、垮掉的一代、无赖青年、摩登族、光头党等英国青年亚文化个案,对亚文化的功能、风格的来源、亚文化的意义、亚文化的抵抗和收编方式、风格的构成方式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作者简介
······

当代文化著名批评家和理论家,早年在文化研究的发源地–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伯明翰学派的灵魂人物–斯图亚特·霍尔。

目录
······

中译本序

导论:亚文化与风格

第一章

从文化到霸权

第一部分 个案研究

第二章

阳光下的假日:罗顿先生一举成名

巴比伦的沉闷

第三章

返回非洲

拉斯特法里的解决方案

雷鬼乐与拉斯特法教义

出埃及记:双重挫折

第四章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和无赖青年

土生土长的酷:摩登族的风格

白皮肤,黑面具

华丽摇滚、白化病者的搔首弄姿和其他转向

漂白的根源:朋克和白人的“种族特征”

第二部分 文化解读

第五章

亚文化的功能

具体特性:无赖青年的两种类型

风格的来源

第六章

亚文化:反常的断裂

两种收编形式

第七章

风格:有意图的沟通

作为拼贴的风格

反叛的风格:令人厌恶的风格

第八章

作为同构的风格

作为表意实践的风格

第九章

就算亚文化是文化,但它算艺术吗?

结语

参考文献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亚文化理论

青年文化

音乐

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

无赖青年

摩登族

光头仔

嬉皮士

雷鬼乐、拉斯特法里与粗野男孩

朋克

索引

译后记

评论 ······

众所周知,伯明翰学派以浪漫化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而著称。不过,在我看来本书虽然强调了抵抗的意义,但对朋克文化的解读却并未失真,毕竟朋克文化确实是诞生于社会张力之中并对其做出了回应的,但并不意味着其他背景下的亚文化都会致力于反抗。难点在于对风格的解读总离不开对整体背景的解读,形成循环阐释。

看了豆瓣评论我就觉得好笑,可能毕竟自己也是译者,最看不惯那些自己看不懂就瞎怪翻译的。

这本书的写作手法已经很仁慈了,夹心饼干式的写作,只有前后两部分是理论,中间基本在讲一些历史。

理论部分总的来说是非常之不错的,第一章的写法就是文化研究的理论综述,写的恰到好处。第二部分的文化解读,大量使用符号学和意识形态批判,既不生硬又恰到好处。我搞不懂那些读者有啥好坏的。如果说,结论不同意当然可以反驳。

有些泛泛~~

先看的英文版,看不懂的地方找来中文版比照着看,结果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什么叫“为了揭示符号的意识形态维度,我们必须首先设法阐释组织意义的代码” ,什么叫“这些意义的地图必然是选择的产物”。苍天啊,其实这些话都是为了解释朋克为什么要穿皮夹克。。。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