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 : 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

0
(0)

五味
: 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

作者:汪曾祺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副标题:汪曾祺谈吃散文32篇

出版年:2005-04

页数:177

定价:13.00

装帧:平装

丛书:汪曾祺系列丛书

ISBN:9787807130796

内容简介
······

汪曾祺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他谈萝卜、豆腐,讲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则津津有味,满嘴噙香。汪曾祺在《葵・薤》里说,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怡阿谁”时,尽管他“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想见汪曾祺老人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遇事有激情,有感动,有愤慨。

但汪曾祺并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当然,汪曾祺的心思可不仅仅在考古,而自有深意,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一尝”,“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中国人讲究寓教于乐,汪曾祺也不例外,在其他几篇谈美食例如《吃食与文学》的文章里,他犹如邻家老妪,絮絮叨叨地讲自己的创作观点和人生感悟,可是你竟然一点也不讨厌他,反而觉得他是一个挺可爱的小老头。

作者简介
······

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目录
······

葵・

故乡的食物

吃食和文学

宋朝人的吃喝

昆明菜

�鱼

家常酒菜

韭菜花

四方食事

寻常茶话

《知味集》征稿小启(代序)

作家谈吃第一集

――《知味集》后记

萝卜

五味

米线和饵块

食道旧寻

――《学人谈吃》序

故乡的野菜

食豆饮水斋闲笔

豆腐

干丝

肉食者不鄙

鱼我所欲也

昆明的吃食

手把肉

贴秋膘

栗子

《吃的自由》序

果蔬秋浓

《旅食与文化》题记

面茶

豆汁儿

菌小谱

评论 ······

忙里偷闲。汪老谈吃比不上他的小说,文笔散乱,寄托也过于刻意,只能算凡品;就见识来说也比不上唐鲁孙和梁实秋那种富贵大方、上下遍尝。两个梗:两个女生去重庆吃辣吃怕了,去吃汤圆也先喊一声不要辣;江 青一辈子讲过唯一一句“正确”的话是“小萝卜削皮真是煞风景”。

[ 治疗厌食症的福音 ] 由食物谈到文学再谈到文化。书中多谈及昆明菜,有些话时有在其他篇里重复。近来常吃藕片,深有感触“藕断丝连”,食物与语言间的关系微妙且有趣。书中诸多细节,事无巨细到零厨艺都想亲手操练一下。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看这类书真幸福

喜欢他写的沈从文教授写作的那段~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