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0
(0)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作者:[美]张英进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苏涛

出版年:2011-8

页数:272

定价:36.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光影论丛

ISBN:9787301189597

内容简介
······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着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态。在这个国际性大都市里,电影成为普罗大众的摩登消遣,也聚集着形形色色

的投机者、理想家、实业家、文人墨客、黑帮舞女。

本书聚焦于早期中国电影和城市文化,并将上海电影纳入民国文化史的视野中加以讨论,力图呈现一个丰富的、多维度的早期中国电影文化史。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电影罗曼史:茶馆、影院、观众;二、性的想象:舞女、影星、娼妓;三、身份的建构:民族主义、都市主义、泛亚洲主义,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民国时期中国电影的丰富面向,以及上海的电影文化和城市文化特质,从中既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上海的摩登消费方式和独特市井现象,也可以一窥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纷繁复杂的文化和光怪陆离的社会风气。

本书具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厘清并深入探讨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多个重要命题,其中不少论题是此前的中国电影史写作未曾涉及的,其所采用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亦对当下的中国电影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自出版以来,本书曾多次再版,在欧美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很多大学的电影研究和中国现代史课程列为必读书目。

作者简介
······

张英进,美国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文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访问讲席教授,曾任印第安纳大学教授。英文书籍包括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1996,中文版2007)、《中国电影百科全书》(1998)、《影像中国》(2002,中文版2008)、《中国电影史》(2004)、《全球化中国的电影,空间与多地性》(2010),编辑论文集《中国比较文学论文集》(1998)、《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1999,中文版2011)、《当代中国的另类电影文化》(2006)、《华语电影明星研究》(2010,中文版2011)、《中国电影指南》(即出)。另出版中文书籍《审视中国》(2006)、《电影的世纪末怀旧》(2006)、《多元中国》(2011)等,以及在中英文的学术期刊与论文集中发表的大量文章。

目录
······

中文版序言…………………………………………………………………………〔美〕张英进

第一部分 电影罗曼史:茶馆、影院、观众

第一章 导言: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美〕张英进

第二章 茶馆、影戏、组装:《劳工之爱情》与中国早期电影……………… 〔美〕张 真

第三章 《西厢记》与20 世纪20 年代上海的古装剧………………………… 〔美〕贺瑞晴

第四章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电影的都市氛围:

电影观众、电影文化及叙事传统管见………………………………… 〔美〕李欧梵

第二部分 性的想象:舞女、影星、娼妓

第五章 在罪恶之城出卖灵魂:

1920—1949 年间印刷品、电影和政治中的上海歌女和舞女………… 〔美〕安德鲁•菲尔德

第六章 善良、堕落、美丽: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女明星和上海公共话语…………………… 〔美〕张勉治

第七章 娼妓文化与都市想象:

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电影中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协商………………〔美〕张英进

第三部分 身份的构造:民族主义、都市主义、泛亚洲主义

第八章 南京时期的电影审查与文化重建:方言、迷信与色情 … ……………〔美〕萧知纬

第九章 都市之声:20 世纪30 年代的中国电影音乐……………………………〔美〕苏独玉

第十章 “她的芳踪无处不在”:

上海、李香兰与“大东亚电影圈”………………………………………〔美〕雪莉•斯蒂芬森

译后记……………………………………………………………………………………… 苏 涛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试读
······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的英文版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1999 年出版,转眼12 年过去了。这本论文集的直接起因是1990 年代初我将斯坦福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论文修改成专著的写作与研究期间,发现上海都市文化从晚清到民国诸多方面当时都还没进入学术视野,所以我在1995 年的美国亚洲研究协会的年会上组织了两个专题小组讨论,召集中国文学与历史界的资深学者(如李欧梵、毕克伟…

  • 中文版序

评论 ······

单篇论文是好的 和在一起微跑题

城市、文化、历史、人文~视角太广,体系太杂。恨不得把每个字都读上好几遍~

第七章 娼妓文化与都市想象;在罪恶之城出卖灵魂:1920—1949 年间印刷品、电影和政治中的上海歌女和舞女

构成整本书的基本就是目录标明的十篇论文。内容涉及到电影,历史及民国上海文化上的种种。主要的优点在于史料详细,研究方向新颖。内容上少了主流的几位中国电影史作者的浓重意识形态思维,在一个客观真实的语境中还原历史中电影与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