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忍的灰色黎明 : 法国哲学家论电影

0
(0)

宽忍的灰色黎明
: 法国哲学家论电影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编者李洋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上河卓远文化

副标题:法国哲学家论电影

译者:李洋等选编

出版年:2014-2

页数:450

定价:42.00

装帧:精装

丛书:新迷影丛书

ISBN:9787564914103

内容简介
······

《宽忍的灰色黎明——法国哲学家论电影》是法国哲学家论电影的文集,由东北师大李洋老师选编,收录了法国当代最知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罗兰·巴特、居伊·德波、让·鲍德里亚、吉尔·德勒兹、阿兰·巴迪欧、雅克·朗西埃等九位思想家共十七篇论述电影的经典文章,有演讲稿,有论文,也有访 谈等,其中最早一篇写于1959年,最新一篇发表于2011年,这些文章展现了这些法国哲学家对电影艺术、电影现象的睿智思考和深刻理解,其中部分文章已成为哲学史和电影理论史上的著名篇章。

作者简介
······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法国哲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被普遍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者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在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历史学、医学史、知识社会学等领域均发表了有影响深远的著作,主要有《古典时代疯狂史》(1961)、《词与物》(1966)、《知识考古学》(1969)、《纪律与惩罚》(1975)、《性史》(1976-1984)等。

李洋,法国戴高乐大学电影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迷影文化史》,译有《莱昂内往事》、《特写:阿巴斯和他的电影》等。

目录
······

法国思想与电影(编者导言)

阿兰·巴迪欧

电影作为哲学实验(2003)

电影的虚假运动(1994)

雅克·朗西埃

电影的眩晕(2007)

电影的矛盾寓言(2001)

电影影像与民主(2000)

让-吕克·南希

电影的明证(2001)

吉尔·德勒兹

电影、思维与政治(1985)

让·鲍德里亚

我与电影(1982)

影像的道德(1984)

米歇尔·福柯

反怀旧(1974)

性的教官萨德(1975)

皮埃尔·里维尔归来(1976)

宽忍的灰色黎明(1977)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

反电影(1973)

罗兰·巴特

影像的修辞(1964)

第三意义(1970)

走出电影院(1975)

居伊·德波

阿兰·雷乃之后的电影(1959)

文章信息

评论 ······

我带着我的博士、硕士和好友共同翻译的《宽忍的灰色黎明——法国哲学家论电影》。

翻译比较参差不齐。喜欢的几篇:巴迪欧、德勒兹、罗兰·巴特、居伊·德波。

德勒兹的华彩篇章可能过早地耗尽了这本书,乃至这个时代的生命。但他让我看见了“爱”在何方;罗兰·巴特在“无编码信息”和“钝义”中找到了中性本身,而且,他与我之间的距离太近了;朗西埃的“共产主义”是力与能量的复调,足够壮丽,但我看不见脸庞;巴迪欧的文风带着刻意的清晰和明朗,但他的理念论缺少一种跌宕的生活感觉;我还不知道怎么“观看”南希,也看不清利奥塔的“烟火术”。德波的“景观”刹那即逝;福柯、鲍德里亚…

A+ / 无疑是我目前看的(仅有的几本中)最好的电影书。即便这只是文选没办法让人完整把握每个大师的思想脉络,即便让吕克南希和居伊德波完全看不懂,剩余的几篇也是篇篇都有夺目的亮点。个人最喜欢德勒兹、巴迪欧、福柯和利奥塔,鲍德里亚的访谈则最富法国电影文化下一个哲学家作为普通影迷一面的思索与亲和力。电影的欣赏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到底如何测定?电影作为崭新的艺术如何突破传统与政治发生关系?电影的伦理在什么维度…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