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与无地方

0
(0)

地方与无地方

作者:[加]爱德华·雷尔夫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译者:刘苏/相欣奕

出版年:2021-2

页数:249

定价:68.00

装帧:平装

丛书:文化地理学译丛

ISBN:9787100175425

内容简介
······

《地方与无地方》是欧美人本主义地理学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影响十分广泛。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论著,也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本著以现象学为基本方法论,从经验的视角着力刻画“地方”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变化,并批判性地指出人类生存场所遭遇的“失根”危机与可能面临的命运。同时,该书提出的地方的“内部性”与“外部性”术语对学界的影响尤为深远。本译著译自2008 年的重印本。作者在其中增加了一篇新的前言,着重介绍“地方”这一概念的内涵在当时出现的变化,并指出新千年以后的全球旅行与商业形态虽已不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但“地方”依然是人本主义地理学认识并解释世界的关键出发点。与此同时,这篇前言也道出“无地方”这一术语的内涵演进,即“无地方”与“地方”已不再呈现为尖锐的对立状态,反而在后现代的处境下呈现出彼此交织的状态。“无地方”的内涵尽管存在上述变化,但原创于1976 年的这部著作依然是我们去理解雷尔夫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作者简介
······

爱德华•雷尔夫,加拿大地理学家爱德华•雷尔夫以其著作《地方与无地方》闻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与段义孚、布蒂默等人齐名为当代欧美人文主义地理学思潮的中流砥柱。雷尔夫的论著多从人类的经验视角出发去探讨地理学的现象学基础。其研究往往涉及对地方感、地方依附与地方认同的阐述,以及它们随时代演进而出现的变化。此外,雷尔夫颇具影响力的著作还包括《理性的景观与人本主义地理学》(1981)和《现代城市景观》(1987),等等。

目录
······

再版前言

前言

致谢

1.地方与地理学的现象学基础

2.空间与地方

3.地方的本质

4.论地方认同

5.地方感与本真的地方建造

6.无地方

7.今日的景观经验

8.地方的前途

参考文献

索引

评论 ······

理论性很强的著作,读起来挺吃力的。相比书名所提示的、立足于温和的文化批判立场而建构出的“地方/无地方”“本真/非本真”的论述框架,我觉得更有趣的是本书第四、第五两章对“地方感”或“地方认同”这一具身化的经验现象的学理性反思。

地方与无地方。喜欢第三章的论述,形成一种本真性的不自觉的家的感受。无地方的原因归属于不自觉的观念以及自觉的技术化。然而,地方无地方显然现在也不是二元对立的,作者在最后也把问题抛给了我们。我想我们也在做改变,超越无地方。吾心安处是吾乡。本真的地方,非本真的地方,大抵也是我们创造出来的。非本真的地方也会给我们归属感和特别的感受吧。所以对无地方也带着一种宽容与理解。这就像技术批判理论一样,好似但又好像不…

梳理了地方概念和文献,细化了对地方的认识,从现象学入手颇受启发,地方俨然自我。

第6章读得十分不适。实体的空间并非要比形而上的场域易于被观照,实体的被时间带走、重塑,而虚空之所在却像漫天的星辰那般亿万年在一个地方闪烁不变。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