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0
(0)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

作者:[荷]田海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TheWhiteLotusTeachingsinChineseReligiousHistory

译者:刘平/王蕊

出版年:2017-11

页数:368

定价:66.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中国秘密社会研究译丛

ISBN:9787100140041

内容简介
······

该书系田海博士论文的改进本,也是近年出版的非常重要的关于中国教派的西方作品。田海写这本书有三个目的:1.重新建构中国教派运动的社会历史;2.研究“白莲社”及“白莲教”名称如何起用于宋代的主要资料中;3.分析现代学者的历史研究如何受他们不辨这二词的影响。田海推翻了传统上认为原先虔诚信徒们的“白莲社”在韩山童领导的元末起义时退化成八卦教的“白莲教”的观点。这样的认识是长期以一些错误的设想为基础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想就是认为有一个持续不断的白莲运动,认为不同地区和时间段的资料可以被集中在一起来研究这个运动,且所有宋以后的八卦教起义均可以被视作属于“白莲教”。田海还区分了这些集团的自称、他称以及用于批评他们的名称(标签)。根据这一区别,他说明“白莲”一词是宋元时期的一个自称,明初明太祖宣布白莲社和白莲教非法后就停止使用。后来,许多士大夫所用的“白莲教”,是描述教派运动的一个他称,或对那些他们决定镇压的运动进行攻击所用的标签。

作者简介
······

田海(Barend ter Haar)

牛津大学邵逸夫中文讲座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曾任教于海德堡大学、莱顿大学。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社会文化史,尤其注重宗教史的研究。代表作包括Practicing Scripture: A Lay Buddhist Movem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Honolulu: Hawai‘i University Press,2014);Telling Stories: Witchcraft and Scapegoating in Chinese History (Leiden: Brill,2006);The White Lotus Teaching in Chinese Religious History (Leiden: Brill,1992)等。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一、阐明问题

二、界定术语

第二章 宋元时期的世俗佛教

一、世俗佛教的背景

二、标签与偏见

三、结语

第三章 白莲运动

一、宋代的白莲运动

二、元代的白莲运动

三、普度的卫教活动

四、结语

第四章 新型白莲教?

一、元明更替之际

二、明中叶的状况

三、标签起源的一种假设

第五章 1557年的集体恐慌

一、观念范式

二、1557年的集体恐慌:谣言

三、文人学士与官员的观点

四、结语

第六章 标签与假名

一、白莲教标签的使用

二、1622年的白莲起义

三、作者的个人背景

四、一些初步的总结

第七章 迈向清朝迫害史

一、1796—1804年起义

二、1876年的集体恐慌

三、义和团

四、结语

第八章 一些隐含意义

一、前事与后继

二、单一路径的影响

附录一:道民

附录二:1557年大恐慌的谣言

参考书目

索 引

地 图

地图一 宋朝宗教史上的部分重要地名

地图二 白莲运动之主要地理分布

地图三 徐寿辉宗教将领之地理分布

地图四 李福达事件之影响所及

地图五 1557年的集体恐慌

地图六 明末的无为教

地图七 1876年的集体恐慌

图 表

图表1 道民教名的使用情况

图表2 唐枢的文人关系网

图表3 冯梦祯的文人关系网

图表4 清朝宗教师父与其团体名号的关系网

"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试读
······

对于更为广阔的中国宗教研究领域来说,白莲教这一主题非常重要。当我大约25年前开始撰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料到它的方向会是最终所呈现的这个样子。正如你们所见,我在书中认为,自晚明以来,白莲教这个词并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者或者巫师术士(magical practitioners,所谓的本名)所采用的名称,而是被外人附着于各种宗教或非宗教现象上的外部标签,这些“外人”通常是政府..

  • 中译本前言

评论 ······

用西方社会学中常用的——标签、成见作为切入点来论证白莲教乃一旧传统而并非具指的成规模的宗教,并且被儒家及文化精英,乃至明中期后兴起的以血缘为根基的世家大族的抵触和污蔑,让人耳目一新,缺点也很明显,与重实证的东方学者相比,论据太少,推想过多,禁锢于理论或多。

如果田海只是用了建构的概念史来完成对“单一路径”白莲教理论的推翻,那么只是玩一玩西方汉学家长强于方法论弱于文献的把戏。然而本书更精妙的是用时间、地点标记所引述的史料并解读,再梳理出文人、平民等多条发展线路,然后在时间序列上找到1557年、1622年这样白莲教爆发的点,这个时点多条线路在地理、舆论多种情况的交集下恰好解释了白莲教概念使用的爆发。在漂亮的历史叙事之外,田海还引入了文人关系网(或有相同的…

已购。史料重述生动,简直是素材宝库~在起义不断爆发而且吸收了其他宗教内容的背景下,白莲运动并不是被世人所唾弃的教派,事实证明,它始终前后一贯,被社会广泛接纳。它的信徒表现出社会性的特征,他们使用“道人”的名号,使用“觉”、“普”等教名,建立庵堂,仿效僧人,为社会行善事。与道民及白云宗的信徒比起来,居士在白莲运动中的中心地位十分突出,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并没有妨碍与其他宗教派别的合作。

提供了一个范式,即“程式化”“标签化”与史实与政治的关系,确实为提升认识的经典作品。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