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的终结 : 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

0
(0)

意识形态的终结
: 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

作者:(美)丹尼尔·贝尔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

译者:张国清

出版年:2013-7-1

页数:479

定价:78.00元

装帧:平装

丛书:社会发展译丛

ISBN:9787516119785

内容简介
······

《意识形态的终结:50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中,贝尔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美国社会并不是没有产生过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甚至共产主义者,但是这些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最终都不成气候。一些原来主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社会活动家、知识分子,最后要么半路退出,要么走向反面,要么停留在理论和思想层面的反省,探索美国何以产生不了社会主义运动或工人革命的原因。贝尔认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面临的问题,不是通过意识形态的认同或阶级立场的简单站队就能解决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正统的意识形态和阶级分析方法不适用于美国社会,美国的问题不是工人阶级的强大和自觉,而是工人阶级被日益成长的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所取代。随着中产阶级成为美国社会的主导阶级,加上大量外来移民的不断介人,使得美国工人阶级社会革命的可能性和要求被一再地延后,直到最终被完全取消。

目录
······

2013年中文版译者序

——待价而沽的良知和思想的价值

2001年中文版译者序

——丹尼尔·贝尔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

2000年英文版作者序

——新世纪续写历史

1961年英文版作者序

——令人不安的自负

第一部分 美国:理论的模糊性

第一章 作为大众社会的美国

——一个批判

第二章 家族资本主义的解体

——论美国阶级的变化

第三章 美国有没有统治阶级?

——关于权力精英的再思考

第四章 美国资本主义的前景

——论凯恩斯、熊彼特和加尔布雷思

第五章 美国过去的折射

——关于国民性问题

第六章 身份政治学和新的焦虑

——论“激进右派”和50年代意识形态

第二部分 美国:生活的复杂性

第七章 作为一种美国生活方式的犯罪

——社会流动的奇特阶梯

第八章 犯罪浪潮的神话

——美国实际犯罪率的下降

第九章 非法活动猖獗的码头工人

——经济学与政治学之网

第十章 无产阶级的资本主义

——美国工联主义的理论

第十一章 工作及其不满

——美国的效率崇拜

第三部分 乌托邦的衰落

第十二章 美国社会主义的失败

——伦理和政治的张力

第十三章 三代人的心态

第十四章 研究现实的10种理论

——对苏联行为的预见

第十五章 来自马克思的两条道路

——异化和剥削主题以及在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工人管理

意识形态在西方的终结:一个结语

跋:重读《意识形态的终结》,1988年

——为纪念雷蒙·阿隆而作

致谢

附录人名、地名和术语索引

评论 ······

对五十年代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景描绘,也比较了苏联的状况。主要观点我们当然都懂:美国阶级流动性大(《我们的孩子》),社会分工复杂,不支持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苏联那边,意识形态的统治也没解决问题。所以,作为一个(前?)社会主义者,可能也深受美式实用主义影响,建议大家少谈主义,多面对现实。这既是自白,也是对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总结,是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的同类、同时期作品。它既有对当时美国社会模…

粗读过一遍。「问题在于,意识形态学家是一些可怕的头脑简单的人。」

人们需要——像他们一直需要的那样——得到关于其可能性的前景,关于把激情和理智结合起来的方式。在此意义上,今天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乌托邦。不过,通往上帝之城的阶梯再也不可能是“信仰之梯”了,而只能是一把经验之梯:乌托邦必须具体化为:一个人想要往何处去,怎么样才能抵达那里,企划的各种成本,对于决定由谁来支付那些成本的认识和确证。

其实我启发最大的是描述犯罪!一方面实际的重犯罪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后工业社会带来的经济复杂性使得社会问题难以把握,而更多的是对模棱两可的或者叫做处于“罪恶”边缘事物的包容性的提高!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