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断裂 : 剧变中的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学家

0
(0)

传承与断裂
: 剧变中的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学家

作者:陆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剧变中的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学家

出版年:2019-12

页数:346

定价:59.00

装帧:平装

ISBN:9787100180030

内容简介
 · · · · · ·

《传承与断裂》是目前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对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学发展史进行深度书写学术史研究,也是一项探索学者与社会、学术与变迁、知识与权力互动关系的知识社会学研究。旨在通过对上述时间段内中国社会学家个人经历和社会学学科变迁发展历史进程的描述,加深我们对社会学中国化特征的理解,从而为中国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书开头部分,着重介绍相关理论背景、史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书主体部分,通过深描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中几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吴文藻、陶孟和、李景汉、陈达、孙本文、费孝通、严景耀、吴景超等)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学术发展、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分析他们承担的社会角色与其学术取向和研究特征之间的关系、追寻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一门学科制度的社会学在这个时期的命运轨迹,从一个较小的剖面,揭示20世纪中国社会社会结构巨大变迁的形态及其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陆远,2010年获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长期关注中国社会学史和20世纪中国学术制度和学术思想发展史,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编辑《孙本文文集》(10卷本)、《柯象峰文集》等民国重要社会学家著作,并为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辑要”策划多种社会学书目选题,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国社会学学科体系与社会功能研究”。本书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该论文曾获首届“余天休全国优秀社会学博士论文奖”。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知识与权力:主题的选择 /2

第二节 学术史的书写形态 /9

第三节 知识人的社会角色:一种知识社会学视角 /15

第二章 资源与学派:知识与制度 /32

第一节 被“放逐”的智者 /35

第二节 学术阵营与学术流派 /47

第三章 “认识社会”还是“改造社会” /70

第一节 重审吴文藻的“社区研究学派” /72

第二节 “认识社会”还是“改造社会”:社会学者的内部分歧 /86

第三节 “边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内在困境 /104

第四章 “服务国家”还是“批判现实” /117

第一节 服务国家的技术专家:孙本文与陈达 /120

第二节 社会现实的批判者:吴景超、费孝通与潘光旦 /140

第三节 实用性与批判性之间的困境 /148

第五章 从“三大运动”到院系调整 /154

第一节 社会学家们“走进新时代” /156

第二节 “教育者本身的教育”:社会学家在“改造”中 /167

第三节 从改造到终止:社会学的命运 /203

第六章 社会学在苏联的命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18

第一节 社会学在苏联的盛衰 /221

第二节 中国社会学家与苏联 /241

第七章 尾声:1956—1957,中国社会学的短暂复兴 /256

第一节 1952—1955,:难以割舍的学术研究 /258

第二节 1956—1957:社会学的短暂“复兴” /266

第三节 知识行动者的困境 /276

第八章 余论:学科制度变迁与社会学的困境 /283

第一节 从“社会学系”与“社会系”:学科制度精神的变迁 /287

第二节 从“体”到“用”:学科制度结构变迁 /296

第三节 “迈向公共社会学”:有价值的借鉴 /300

附录一 私立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则及课程一览 /303

附录二 国立清华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学程一览 /313

附录三 国民政府教育部修订社会学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要点 /324

附录四 高等学校文法两学院各系课程草案(社会系部分) /327

附录五 社会学工作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334

参考文献 /338

评论 ······

很好读,作者历史学社会学双重背景的加成很重要。同时是关于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社会史与知识社会学讨论。那些前辈们读那么多社会结构,能预测到那不由自己掌控的命运么?

精彩绝伦的一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学人的生命历程为着眼点,探讨了早期中国社会学的悲惨命运。其实背后缘由很简单,社会学可能太中立、太价值无涉了。正如周晓虹在序言中总结的,早期中国社会学既追求进步又强调秩序,这不左不右的无论国共谁都不会待见。而当一批学人试图放低身段将自己转为应用技术时,那社会学系何来存在的必要,交给统计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等不可以吗?于是在意识形态、经济建设等系列宰…

八十年筚路蓝缕 三代人步履维艰
本书不仅生动地记录了前辈的思想、生活轨迹,还描绘了社会学这一学科跌宕起伏的命运。文笔有张力、有内容、有深度。
回归现实,却总感觉历史仿佛开始重演;那么,社会学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社会学本就是一门诞生在工业革命后的反身性学科。它的存在意味着一个文明的自我审视,而如果社会学沦落到仅仅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这难道不是一种文明的盲目吗?

还是要让历史学背景的人来写学科史,比如作者和姚纯安等,他们往往具有一种历史沉淀的淡然,而不会限于学科内部的盲从和琐碎……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