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 : 1948-1988

0
(0)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
: 1948-1988

作者:张新颖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理想国

副标题:1948-1988

出版年:2018-2

页数:424

定价:CNY69.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42662026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感动沈从文家人”的沈从文传记,一部令《活着》作者“感慨万分”的人物传记,一部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奖”的新经典传记(增订版)。

沈从文逝世三十周年暨2018年“增订版”,新增《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绝境的故事,个人和时代关系的故事,创造力的故事,爱的故事,时间胜利的故事),并首次收入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

沈从文,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的候选人。”不少人喜欢这样的说法,以此来加重对沈从文的崇仰和表达遗憾。《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认为,这固然是个很大的遗憾,不过实在说来,获奖与否并没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对沈从文的认识,能走到多远多深。1988年,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重新发现”沈从文的工作仍将继续……

从1948年始,沈从文在时代大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成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业的起点。《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著作由此起笔,沿着他生命的坎坷历程,翔实叙述他的社会遭遇、个人选择和内心生活,叙述他为始终不肯放弃的物质文化史和杂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

《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这部传记,特别着力于呈现沈从文后半生漫长而未曾间断的精神活动。在时代的剧烈变动中,这种连续、细密、复杂的个人精神活动,清晰见证了一个弱小个人的全力挣扎,一个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显现的强大勇气和信心,一个“有情”的知识者对历史文化长河的深沉而庄严的爱——一如他爱家乡的那条长河,曾经不知疲倦地抒写那条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艰难,不知疲倦地抒写历史文化长河的故事。

作者简介
 · · · · · ·

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沈从文九讲》、《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斜行线》等;随笔集《迷恋记》、《此生》、《有情》、《风吹小集》、《读书这么好的事》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2006年)、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2008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15年)等多种奖项。

目录
 · · · · · ·

[题记] 万千人在历史中而动……

[说明]

[上部] 1948—1965

第一章 转折关口的精神危机和从崩溃中的恢复

一、恢复“年青”,“重新安排”

二、“痴人”之“梦”,“收拾残破”

三、“红绿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

四、神经已发展到“最高点”上,“不毁也会疯去”

五、“悲剧转入谧静”,“大悲”

六、“把一只大而且旧的船作调头努力”

七、理解“呓语狂言”,理解“恢复”和“重铸我”

八、为什么选择历史文物研究

第二章 革命大学

一、“理论测验在丙丁之间,且不会扭秧歌”

二、《老同志》

三、“提一提莫作践疯人,就很好了”

第三章 “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一、“因为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二、“时代十分活泼,文坛实在太呆板!”

三、三兄弟

第四章 川行土改:“群”、“单独”的生命、“有情”的传统

一、到“群”里去

二、自己想写的作品,想做的研究

三、对存在有了理会,对人生有了理会

四、生日

五、时代的锣鼓声,被土地的平静所吸收

六、用温习旧年来过旧年

七、“有情”的传统

八、尾声

第五章 杂乱的工作,纷扰的事

一、搬家、检查

二、一个解说员和一个参观者的故事

三、“外行”之“杂”

四、跛者不忘履

五、调动而未动

第六章 行行重行行

一、济南:“没有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自己倒知道”

二、南京、苏州:“三姑爷来了!”

三、上海:“天不变,地不变,陈蕴珍可爱处也不会大变”

四、长沙:“除看《三里湾》也看看《湘行散记》”

五、湘西:“许多都像变了又像不变”

六、上海: 黄浦江里的艒艒船

第七章 “老去”的文学,“不算是学问”的学问

一、“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二、长子被划成“右派”,“心中十分难过”

三、“不算是学问”的学问,“生命力还充沛的一种象征”

第八章 “好辛苦的战斗”和“抽象的抒情”

一、长篇写作计划的实施,老和病

二、服装史计划的开始

三、九妹

四、汪曾祺:“至少还有两个读者”

五、《抽象的抒情》

六、昧于“大时代”,执迷“小烦琐”

七、江西行(一):“白头学作诗”

八、江西行(二):设想一部生活回忆录

九、人与事

十、隔世

第九章 大动荡前:“临深履薄,深怀忧惧”

一、“一行行看下去,一字字改下去”

二、“无聊”及其转向

三、《中国古代服饰资料》

四、“临深履薄,深怀忧惧”

[下部] 1966—1988

第十章 大字报、检查交代、抄家、批判会

一、大字报

二、检查交代

三、抄家

四、批判会

第十一章 “连根拔除”前的日子

一、家人各有其难

二、“总得要个非党对立面”

三、“白日惊沙迷眼前”

四、“解放”

五、告别

六、“连根拔除”

第十二章 湖北干校:迁移无定中“麻醉”痛苦、抵抗愚蠢

一、452高地

二、迁移双溪

三、文化史与诗

四、请求和答复,暴雨袭击下的屋子

五、“改业”之思、重病住院、申请

六、贫农大院的小房间和纸上的六十个展柜

七、丹江

第十三章 “还得好好活在人间”

一、“不升天,不下地,还得好好活在人间”

二、“还有人记得我们啊!”

三、“令人痛苦”

四、改善

五、生活中添了些活泼气氛

六、着急

第十四章 以“忘我”来恢复人的“潜伏能力”

一、“小处”和“大处”

二、南方之旅

三、有忙不完的事是“幸运”

四、伤害

五、以“忘我”来恢复人的“潜伏能力”

六、旧人旧事新识

七、渐行渐远

八、避震南行

第十五章 “出土”时期

一、“稳住自己”

二、离开博物馆,调入社科院

三、往来

四、担心

五、出版、住房

六、费解

七、“我总算活过来了”

第十六章 “一个健康的选择”之后

一、美国的讲演

二、他乡旧友新知

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四、张兆和的工作

五、八十岁的惊喜

第十七章 生命的完成

一、犹及回乡听楚声

二、日本之行

三、病

四、想象中的电影

五、小房间里的来客

六、老泪

七、最后的文字,最后的话

八、告别

九、逐渐完整起来的沈从文世界

十、张兆和

[附录一] 死亡的诱惑,求生的挣扎:沈从文作为“绝笔”的《一点记录——给几个熟人》

[附录二] 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

主要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影像] 沈从文走过的路

评论 ······

他始终不曾死心,他的挣扎、他的创造始终不曾枯竭,写小说也是,研究文物也是。

4.5/如果说读前半生的时候是闲庭信步,那么读后半生就一定是正襟危坐、沉思默虑。

阅读感受可谓惊心动魄,本来想细细写自己的心得,然而作者在附录的总结极好,不如就借用了。“一般来说知识分子是不愿意待在角落里的,知识分子要做时代潮流的引领者,要做弄潮儿,如果不能,至少要跟上,不能落伍不能掉队。可是若干年之后你回过头去看,偏偏是这样和时代潮流隔着距离,在这样一个谁都不去理睬的角落里的人,才做成了事业……当那个时代过去后,很多人会愿意强调自己受害者的身份,这是人之常情,容易理解…

这本书会成为我今后人生的一个支柱。真好。一个人如何自我拯救?以沉浸和专注去抵御时代的荒谬与虚无,以丰沛的感情去感受与表达,以务实的行动力去尝试和创造。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