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制裁理论(第三版)

0
(0)

程序性制裁理论(第三版)

作者:陈瑞华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年:2017-2

页数:390

定价:79.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09382189

内容简介
 · · · · · ·

在全新修订的第三版中,作者一方面结合刑事司法制度的变化,对原书中不合时宜的表述和论证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也对其原有的相关理论论证做了补充和完善,将一些新的理论表述充实进来。在秉承前两版基本结构框架的基础上,作者增加了对我国程序性制裁制度的实证分析,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撤销原判制度”进行了分享讨论。此外还对程序性裁判、程序性辩护和程序性上诉问题进行了重新梳理,有关理论表述和论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来源: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者简介
 · · · · · ·

陈瑞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是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理论、法学方法。提出刑事诉讼五大理论:刑事诉讼目的价值理论、诉讼构造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模式理论和裁判理论,在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具有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

主要著作有:《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五版)、《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第三版)、《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刑事证据法》(第二版)、《刑事辩护的理念》、《论法学研究方法》(第二版)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程序性违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三个案例的分析

三、程序性违法的性质

四、作为人权法的刑事诉讼法

五、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缺陷

六、“重实体、轻程序”的奖惩机制

七、刑事司法中的潜规则

八、对程序性制裁制度的观念抵触

九、结语

第二章 程序性违法的实体制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杜培武案件的综合分析

三、行政纪律处分的效果

四、刑事追诉的可行性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

六、国家赔偿制度的局限性

七、结语

第三章 程序性制裁的法理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什么是程序性制裁

三、程序性制裁的基本模式

四、程序法的独特制裁方式

五、为什么要制裁程序性违法行为

六、为什么要选择宣告无效的制裁方式

七、程序性制裁的局限性

八、程序性制裁的未来

第四章 对非法侦查行为的程序性制裁

一、引言

二、强制性排除与裁量性排除

三、瑕疵证据的补正

四、非自愿供述排除规则的发展

五、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 对非法审判行为的程序性制裁

一、引言

二、作为程序性制裁的撤销原判

三、撤销原判制度的两种方式

四、对撤销原判制度的反思

五、撤销原判制度的未来(1)——积极性程序违法行为制裁方式的重构

六、撤销原判制度的未来(2)——消极性程序违法行为的制裁方式

第六章 程序性裁判

一、引言

二、程序性裁判的性质

三、程序性裁判的基本原则

四、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初步审查

五、正式调查程序

六、程序性裁判中的证明机制

七、小结

第七章 程序性辩护

一、程序性辩护的出现

二、程序性辩护的性质

三、作为诉权行使方式的程序性辩护

四、对程序性辩护的一些反思

五、程序性辩护的两种模式

六、程序性辩护的独特方式

七、程序性辩护的制度困境

八、律师界对程序性辩护的探索

九、制度夹缝中的程序性辩护

第八章 程序性上诉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三个案例的分析

三、程序性上诉的对象

四、程序性上诉的审理方式

五、二审法院对裁判理由的说明

六、对未经一审法院裁判事项的审理

七、程序性上诉与审级制度

第九章 程序性制裁理论的体系

一、程序性违法

二、程序性制裁

三、程序性裁判

四、程序性辩护

五、程序性上诉

六、程序性制裁理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评论 ······

结合了中国司法现状,但是感觉内容有很多重复的,有很多前一章讲过的又在结语部分再讲一遍。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读的。

建立对破坏公平游戏的行为宣告其结果无效的程序中心主义理念。

研究刑事诉讼行为很重要的理论。

2021第一本,引入程序性制裁的目的在于治疗刑事诉讼运行过程中行政色彩过重的结构性创伤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