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

0
(0)

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

作者:[美]卡尔·贝克尔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TheHeavenlyCityoftheEighteenth-CenturyPhilosophers

译者:何兆武

出版年:2013-9

页数:172

定价:22

装帧:平装

丛书: 历史的观念译丛

ISBN:978730122895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这本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小书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等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他们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这些哲学家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 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本书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轰动,被《美国历史评论》誉为20世纪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贝克尔 (Carl Lotus Becker 1873-194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受业于“边疆史学”代表人物F.J.特纳,为“进步派”史学阵营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者 何兆武,1921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西南联 大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历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译述康德、卢梭、罗素、帕斯卡、孔多塞等西方思想家的学术经典20余种。

目录
 · · · · · ·

译者序(何兆武)

序言

第一章 舆论的气候

第二章 自然法与自然界的上帝

第三章 新史学:用前例教哲学

第四章 对于后世的运用

卡尔·贝克尔著作目录

评论 ······

启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启蒙拥有“似中世纪”性,而中世纪又有“似古代”性,现代又有“似启蒙”性……无限的回环,如同黑格尔一样,是一个圆圈

哲学到底是为了什么?18世纪的哲学和20世纪哲学之间的相似之处让人不禁感到绝望。抛开了启蒙运动对理性的宗教化狂热,哲学给予我们的答案是:存在是无意义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任何追寻本质的行动似乎终究是要失败的。那么人到底应当如何有道德地生活呢?怎样面对自我、他人、世界?……

作者的所指是非常清楚的(见第四章),但并不能因此认为这本书就已经彻底过时或仅具有学术史意义,读这类演讲的一大收获或许在于作者在偶然的地方写到的思想苗子,比如贝克尔在此书中对于一种意识形态下关键词语的讨论

这种更替的宗教式革命必定是一种完全进步式的(虽然法国大革命没有完成其18世纪先驱的期愿,但总感觉在他眼里依然是进步式的)。
另外从史学理论来讲,卡尔·贝克尔作为一个相对主义者,他的观点倒是展现的淋淋尽致,但是想了解他更全面的思想,还是得去看《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

点击星号评分!

平均分 0 / 5. 投票数: 0

还没有投票!请为他投一票。

推荐阅读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